書寫英雄壯舉 贊頌英雄精神
圖為《誰是最可愛的人》作品集封面。
圖為1951年4月11日,《誰是最可愛的人》首發于人民日報頭版。
面世70年,依然閃耀奪目光彩
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報頭版發表魏巍采寫的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產生熱烈反響。這部作品很快在朝鮮前線傳開,戰士們趕著將文章印發出來,即便是穿越敵人火線,也要送到最前線的戰友手中。在第二次全國文代會上,周恩來總理以《誰是最可愛的人》為例,鼓勵大家寫出工農兵中的優秀人物形象,肯定魏巍為子弟兵取了“最可愛的人”這樣一個稱號。
后來,《誰是最可愛的人》選入中學語文課本,影響了幾代中國人。人們深情地把入朝作戰的中國人民志愿軍稱為“最可愛的人”。時至今日,看到那些奮戰在抗洪、抗震、抗疫一線,在捍衛國家領土主權前沿的子弟兵身影時,人們仍然會情不自禁地用“最可愛的人”來稱呼他們。
70年過去,《誰是最可愛的人》中的文字依然鮮活地烙印于中國人的記憶里,經歷時光的洗刷,閃耀著奪目的光彩。
“親愛的朋友們,當你坐上早晨第一列電車走向工廠的時候,當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時候,當你喝完一杯豆漿,提著書包走向學校的時候,當你安安靜靜坐到辦公桌前計劃這一天工作的時候,當你向孩子嘴里塞著蘋果的時候,當你和愛人悠閑散步的時候,朋友,你是否意識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許很驚訝地看我:‘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從朝鮮歸來的人,會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這段話,相信很多人都有一見如故之感,即便不能逐字逐句背誦出來,也必定像是見了老友一般倍感親切。
冒著炮火采寫,展現英雄風采
《誰是最可愛的人》為什么能有如此持久而旺盛的生命力呢?
文章道出中華兒女共同的心聲。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讓新中國真正站穩了腳跟。更重要的是,此戰打出了中國人民自立于世界東方的信心與自豪。正是在那樣一個歷史時刻,《誰是最可愛的人》道出了人們向往和平、保家衛國的共同心聲,點燃了人們自強不息、渴望復興的如火激情——可以說,《誰是最可愛的人》與時代同聲,與人民共情,其生命力蓋源于此。
文章開一時風氣之先。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幾十萬志愿軍將士義無反顧、赴湯蹈火,用生命為新中國的發展鋪平道路。他們英勇頑強、無私奉獻,心甘情愿用自己的生命換來和平,換來人民的幸福。《誰是最可愛的人》樹立了子弟兵的光輝形象,樹立了敬仰英雄、崇拜英雄、學習英雄的社會新風尚。
文章是作者冒著炮火寫就的嘔心之作。魏巍在接受采訪時曾經說道:“這個題目不是硬想出來的,而是在朝鮮戰場上激動地從心里蹦出來的。”志愿軍入朝作戰之后,魏巍兩次到前線采訪。短暫的行軍休息時、硝煙彌漫的戰斗間隙,作家冒著生命危險,深入戰斗最前沿,在炮火中積累了大量原始素材。據時任114師警衛員覃照群回憶,有一次該師剛剛占領某處高地,尚有敵人反沖擊的危險,魏巍就趕到現場采訪。
在《誰是最可愛的人》之前,魏巍曾經就朝鮮戰場采訪的素材寫過一篇通訊,篇幅較長,包含了20多個事例。但他和《解放軍文藝》的同事都覺得內容分散,力道不足,就沒拿去發表。之后他精挑細選、反復推敲,著重打磨3個最動人的故事:朝鮮戰場上最壯烈的松骨峰戰斗;在漢江南岸阻擊敵人時,青年戰士馬玉祥沖進火海,救出被困的朝鮮兒童;戰士在防空洞里就雪吃炒面。面對采訪,戰士們的回答樸實無華,深深打動著魏巍的心。
在飽滿而強烈的情感驅動下,《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氣呵成。文字平白曉暢,無一字拗口;義理鮮明雄辯,無一處存疑;氣韻奔放厚重,無一段衰減。律動的敘事和英雄的境界相互映襯、渾然天成,寫出了志愿軍面對武裝到牙齒的敵人,為了身后的祖國和人民,堅決擊退敵人的大無畏精神,寫出了他們面對危險,義無反顧搶救生命的超越國界的大愛,寫出了戰士們在面對艱苦條件和死亡威脅時,之所以能如此從容與堅定,其力量來自如磐的信仰,來自使命擔當。
就這樣,極具感染力和說服力的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成為中國當代文學史上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銘記歷史,凝聚攻堅克難力量
作為出生于上世紀70年代中后期、成長于人民軍隊的寫作者,30歲之后的某一天,我重讀了《誰是最可愛的人》,那時,我已經在部隊服役十余年。“戰后,這個連的陣地上,槍支完全摔碎了,機槍零件扔得滿山都是。烈士們的尸體,做著各種各樣的姿勢,有抱住敵人腰的,有抱住敵人頭的,有卡住敵人脖子,把敵人捺倒在地上的,和敵人倒在一起,燒在一起……在掩埋烈士們遺體的時候,由于他們兩手扣著,把敵人抱得那樣緊,分都分不開……”讀到這一段時,我特別地震撼,一下子明白了什么是戰爭,明白了為了奪取戰爭勝利,志愿軍做出了怎樣的犧牲。
從此,對英雄的緬懷和尊敬之中,就多了一份沉甸甸的意蘊。我理解了中華民族浴火重生的艱難不易。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應該牢牢記住我們這個民族經歷了怎樣的苦難,經歷了怎樣的內憂外患才走到今天。
我領悟了志愿軍面對強敵時的英雄氣概。為了勝利,他們拋家舍業;為了勝利,他們毫不畏懼;為了勝利,他們視死如歸。在英雄們的心中,祖國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我也從事軍旅文學創作,其中抗美援朝戰爭題材小說占相當分量。《誰是最可愛的人》是我軍旅文學創作的啟蒙者,讓我在歷史大河中與松骨峰戰斗的英雄們相遇。之后,在創作小說《遭遇一九五〇年的無名連》和《死亡重奏》時,我又與犧牲在長津湖冬夜里的英雄們、與誓死保衛上甘嶺陣地的英雄們“相遇”。每一次“相遇”,都是一次震撼,與《誰是最可愛的人》最初給我的震撼毫無二致。我漸漸覺得,從事戰爭小說創作的意義,就在于把這種震撼表現出來,傳遞給翻開書的讀者。我時刻激勵自己,要努力深入英雄們的內心世界,寫出對得起歷史、對得起苦難、對得起英雄的厚重作品,把這一筆精神財富用文學的方式保留下來、傳遞下去。
魏巍在《誰是最可愛的人》結尾處深情地寫道:“請你們意識到這是一種幸福吧,因為只有你意識到這一點,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們的戰士在朝鮮奮不顧身的原因。”魏巍提醒身處和平環境中的人們,永遠不要忘記那些為了人民的福祉而舍生忘死的英雄。我們不僅要敬仰英雄、崇拜英雄,更要學習英雄。當我們遇到困難或者身處逆境,想一想置身于槍林彈雨、天寒地凍、缺衣少食、生死一線的志愿軍戰士,從他們遭遇強敵而英勇戰斗的事跡之中,必能收獲拼搏的勇氣和必勝的信心,進而凝聚力量、攻堅克難、走向勝利!
(作者為軍旅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