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行為
我國人多地少,耕地是最為寶貴的資源,關系14億人的吃飯大事,這決定了保護耕地決不能有半點閃失。“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強調,“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嚴守耕地紅線和永久基本農田控制線”。這對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實施糧食安全戰略提出更高要求。
長期以來,各地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并實行特殊保護,一系列硬措施落地見效。但也要看到,違法違規占用耕地甚至占用永久基本農田搞非農建設行為仍然存在,部分地區出現“非糧化”傾向。記者調查發現,個別地方違規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綠化造林、擴大自然保護地,違規占用耕地在鐵路公路、河渠兩側超標準建設綠化帶;也有一些企業或個體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從事林果業、挖塘養魚等,一些工商資本流轉耕地改種非糧作物等。這些行為,不同程度地造成了耕地損毀和糧田減少,如果任其發展將對國家糧食安全構成威脅。
紅線就是禁止線,劃定紅線就要讓紅線“長牙齒”。違反土地管理法規,非法占用耕地改作他用,數量較大,造成耕地大量毀壞的行為,已經構成非法占用耕地罪。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必須運用法治手段,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在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同時,地方政府需要進一步強化主體責任,完善土地執法監管體制機制,堅決遏制各類違法亂占耕地行為,“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從國家層面來看,需要對挖田造湖破壞耕地、侵害群眾權益行為始終保持高壓態勢,嚴格督察違法占用耕地突出問題,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行為。
占用耕地現象時有發生,從根源看是在認識上出了偏差,在落實中失了分寸。有的干部輕耕地保護、重項目建設,是對耕地紅線、永久基本農田控制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理解不深不透。有的地方部門打著建設生態文明的旗號大量上馬水系景觀、河湖整治工程,其實是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屬于政績觀跑偏走斜。由此而言,依法保護耕地的責任意識有待進一步增強。需要指出的是,耕地保護的職責并不限于國土資源部門,糧食安全也不限于農業部門,相關領域和部門都應當積極參與進來,各級領導干部必須切實肩負起政治責任。只有統籌好發展與安全、落實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才能最大程度減少耕地流失的問題。
嚴格保護耕地,同嚴格實行土地用途管制是一致的。經過規范程序和科學論證,統籌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才能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建設、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的有機統一、充分協調。嚴守底線也要嚴防一刀切。統籌安排生態、農業、城鎮等功能空間,必須根據各地不同自然資源稟賦和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制定差別化的管控要求。要把握好各項政策在空間上的綜合性、協同性和精細化,形成與之相配套的管理機制和實施政策。讓三條控制線守得住、有權威、落實好,才能創造出最佳的高質量發展路徑。
當前,春耕生產從南到北次第展開。耕地資源是生活之基、生產之要,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我們要嚴守耕地紅線,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糧食生產能力改弱了,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黃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