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醒年代》“破圈”的啟示:主旋律必須堅持一個“真”字
半月談評論員 陳尚營
一部《覺醒年代》熱播“破圈”,豆瓣評分9.1。百年之前革命先驅們的奮斗之路,引發許多年輕人共鳴。這部正劇拍得好看,好就好在一個“真”字。
劇中每個重要人物的出場方式沒有千篇一律,他們的第一個鏡頭或意氣風發,或不修邊幅,或步履匆匆,十分用心。劇中的革命先驅們,少了以往正劇里的“高大全”形象,既有登高臺慷慨陳詞之大義,也有生活中各種煩惱之小節,更加契合人物原型的時代特征,顯得真實可信。劇中有一個細節:魯迅寫完《狂人日記》后,鏡頭從窗口移到院子里,可以看到魯迅曾在其他文章中提到過的棗樹。
初心之純、信仰之堅貫穿始終。劇中的革命先驅,對于當時的社會現狀,有難過悲憤哀其不幸,但對未來之中國,又都充滿了信心與希望,在他們身上,理想主義熠熠閃光。很多年輕人從劇中展現的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中,被革命先驅們救國救民的義無反顧所感動。劇中,長城之上,在李大釗、陳獨秀的帶領下,進步學生朗誦《青春》:為世界進文明,為人類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場面令人熱血沸騰。
前有《山海情》,后有《覺醒年代》,都在年輕人當中“圈粉”無數。事實證明,主旋律可以“叫好又叫座”,真誠的創作,總是會有回報。劇中人物的覺醒感召著當代青年,在視頻網站播放《覺醒年代》的彈幕中,“震撼”“吾輩自強”“做有為青年”“熱淚盈眶”等成了高頻詞匯。一個問答更是被點贊無數:“《覺醒年代》有續集嗎?”“你現在的幸福生活就是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