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有益內容、加強監督檢查 為青少年營造清朗互聯網環境
為青少年營造清朗的互聯網環境(來信與訪談·關注青少年上網環境(下))
近幾年,網上學習已經成為青少年熟悉的學習方式之一,但一部分平臺忽視社會責任,發布過多與學習無關的內容,危害廣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規定:網絡服務提供者發現用戶發布、傳播含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內容的信息的,應當立即停止傳輸相關信息,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處置措施,保存有關記錄,并向網信、公安等部門報告
許多讀者認為,除了嚴格監管,優化技術手段排查過濾不良信息,還應當著力提高青少年的網絡素養,增強信息檢索、信息甄別等能力
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自6月1日起正式施行。
■增強網絡素養
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應當加強未成年人網絡素養宣傳教育,培養和提高未成年人的網絡素養,增強未成年人科學、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網絡的意識和能力
■生產有益內容
國家鼓勵和支持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網絡內容的創作與傳播,鼓勵和支持專門以未成年人為服務對象、適合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特點的網絡技術、產品、服務的研發、生產和使用
■加強監督檢查
網信部門及其他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的監督檢查,依法懲處利用網絡從事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動,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網絡環境
■制止網絡欺凌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通過網絡以文字、圖片、音視頻等形式,對未成年人實施侮辱、誹謗、威脅或者惡意損害形象等網絡欺凌行為
“孩子在讀初中,上網已經非常熟練。他在網上聽課、查資料,對學習有所幫助。不過,現在網上信息良莠不齊,他沒事就拿著平板電腦,我很擔心會受影響。”上海讀者宋冉在來信中述說了自己的擔憂。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深受互聯網影響,網絡對于他們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據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聯合發布的《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有46%的未成年網民曾在上網過程中遭遇過炫富、色情、血腥暴力等類型的不良信息。
為青少年營造清朗的互聯網環境,已經成為全社會必須認真對待的重要課題。
部分在線教育平臺存在違規信息,使青少年學習效果大打折扣
“去年疫情防控期間,孩子上課都改為線上,互聯網成了學習的剛需。不過,我發現,在一些教輔平臺上存在大量與學習無關的廣告,甚至有的還涉及色情、暴力、賭博、詐騙等不良信息。”來自甘肅的讀者張磊說,近幾年,在線教育快速發展,網上學習已經成為青少年熟悉的學習方式之一,但一部分平臺忽視社會責任,發布過多與學習無關的內容,危害廣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湖南衡陽市讀者左亞斌曾給讀初二的孩子下載過一款作業輔導類手機程序。這款程序看來與正常輔導程序沒什么區別,“課后習題解析”“模擬考試”等功能一應俱全,但當左亞斌點開功能分區時卻發現,手機上一下子彈出好幾條廣告。“什么‘超值好物’‘精彩游戲’等,都是推廣游戲、視頻和購物網站的廣告,跟學習沒有一點關系。孩子使用這樣的手機程序,不光得不到有效輔導,還會嚴重分散學習的注意力。”左亞斌說。
有些在線教育軟件還開設了社交板塊,添加好友后可以分享文字和圖片,功能類似微信朋友圈。學生們常常在其中分享自己的作文、板報、繪畫作品等,還在評論區討論交流。然而,在一些平臺,這項功能卻被用來傳播低俗小說和色情圖片。江西九江市讀者楊菲說,她的兒子曾使用過一款作文素材軟件,使用一段時間后才發現,在軟件的“作文素材分享區”中,竟然夾雜著一些低俗的內容。“在作文素材中夾雜不良信息,肯定是平臺對內容的審核把關不嚴,但也不排除有些平臺故意利用不良信息吸引青少年關注,從而達到擴大流量、獲取利益的目的。”楊菲說。
此外,記者在調查中還發現,在一些門戶網站、視頻網站開設的在線學習頻道中,存在不少娛樂綜藝、戀愛技巧、網絡游戲等方面的內容。
一些網站推送信息時沒有區分用戶,嚴重損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除了網上學習,逛論壇、看視頻、讀新聞等都是青少年上網時經常從事的活動。有讀者反映,有些網站或手機程序推送的信息并沒有區分用戶,并不適合推薦給青少年瀏覽;還有些網站在顯著位置投放網絡游戲廣告,或是軟色情廣告等,也不適合青少年群體。
河南衛輝市讀者馮凱說:“現在搜索引擎一般會推薦一些熱門文章,其中有不少是娛樂圈的花邊新聞,或者駭人聽聞的刑事案件,未成年人并不適合瀏覽這類文章。而且,讓人啼笑皆非的是,我兒子還在讀高中,卻被推送過相親網站廣告。”馮凱認為,一些網絡平臺利用大數據算法推測用戶喜好,推送相應內容,固然能起到吸引受眾的效果,但這種做法還需要對用戶進行精準區分,“青少年的價值觀尚未定型,相比于迎合他們的喜好,更重要的是要提供正確引導”。
安徽績溪縣讀者張成龍曾在手機瀏覽器推薦的“趣味視頻”中,看到過一段近距離射殺動物的短視頻,“這對孩子來說,太血腥、太殘忍。網站設計者和運營方在設計網頁板塊和投放內容時,應考慮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不宜青少年瀏覽的信息不應在顯著位置呈現,點擊時也應當有所提示”。
部分網站及常用工具的惡意彈窗也讓家長頗為擔憂。山東臨沂市讀者曹柯蒙表示,有的彈窗關閉按鈕不明顯,還設計了多個“迷惑選項”,難以一鍵關閉,影響學生正常學習上網;還有的彈窗推廣低俗庸俗、導向不良、格調不高的小說、游戲等,甚至故意誘導青少年點擊淫穢色情、賭博詐騙等有害頁面。面對彈窗廣告騙局,青少年自制力相對較差,又缺乏社會經驗,很容易讓不法分子有機可乘。近年來,青少年看到彈窗廣告后被騙的新聞屢屢見諸媒體。
廣告法明確規定,利用互聯網發布、發送廣告,不得影響用戶正常使用網絡。在互聯網頁面以彈出等形式發布的廣告,應當顯著標明關閉標志,確保一鍵關閉。湖北宜昌市讀者張力文認為,對那些利用彈窗廣告騙取錢財的行為,應依法堅決懲處,還應增強對違法彈窗廣告的處罰力度,形成震懾。
既要大力治理有害信息,也要著力提高青少年的網絡素養
為清理各類網絡平臺的低俗有害信息,相關部門已采取了不少措施。如全國“掃黃打非”辦開展的“護苗2020”專項行動,在2020年上半年,共查刪處置了淫穢色情、恐怖暴力、低俗惡俗等不良信息603萬余條。同年8月,教育部等6部門聯合開展了未成年人網絡環境專項治理行動,重點整治影響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沉迷網絡游戲、低俗有害信息、不良網絡文化等突出問題。專項治理期間,共計取消違法網站許可或備案、關閉違法網站13942家,關閉各類違法違規賬號578萬個,排查未成年人網課平臺1.3萬余家,查刪各類違法違規信息165萬余條。
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了相關部門、學校、網絡服務提供者等各方主體對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應承擔的責任,其中規定,“網絡服務提供者發現用戶發布、傳播含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內容的信息的,應當立即停止傳輸相關信息,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處置措施,保存有關記錄,并向網信、公安等部門報告”。許多讀者提出,在線教育平臺和各類網站,應當充分盡到內容審核把關的責任,及時阻止不良信息的發布和傳播。
打造清朗的網絡環境,不只是為了幫助青少年遠離不良信息的危害,更是要幫助他們掌握好互聯網工具,不斷認識世界、提升自我。遼寧錦州市讀者朱啟航來信表示,網絡平臺和互聯網企業具備技術優勢,應當鼓勵他們研發適合青少年使用的網絡產品,使用信息技術過濾不良信息。有些網絡瀏覽器推出青少年模式,沒有搜索欄和搜索引擎,只能瀏覽默認的特定網站。朱啟航認為,這種模式固然起到了一定保護作用,但這也讓青少年失去了接觸海量有益信息的機會,使他們失去上網學習的樂趣。
在持續優化技術,利用人工智能等手段精準排查過濾不良信息的同時,還應當著力提高青少年的網絡素養,增強信息檢索、信息甄別等能力。河南開封市讀者胡思強建議將網絡素養教育納入中小學課程體系,不斷完善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家長及其他監護人也要提升網絡素養,讓自身能夠肩負起引導青少年正確用網的責任”。
本報記者 沈童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