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應用區塊鏈提升政務服務效能調查
連點成線、串塊成鏈。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區塊鏈應用場景的落地,這一新技術名詞離我們越來越近。區塊鏈已成為智慧城市浪潮中一個重要角色,對于推進政務改革、加快“數字政府”建設,區塊鏈有哪些“獨門高招”?請跟隨經濟日報記者到深圳看一看。
受數字化浪潮影響,運用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等前沿技術推動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創新,正讓城市變得越來越智慧、越來越“聰明”。近年來,區塊鏈技術在推進政務改革、加快“數字政府”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各地在政務服務創新方面也紛紛開始向“區塊鏈”要辦法。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指出,“以聯盟鏈為重點發展區塊鏈服務平臺和金融科技、供應鏈管理、政務服務等領域應用方案”。從概念到應用,從技術創新到頂層設計,區塊鏈已不再高深莫測。那么,區塊鏈在智慧城市浪潮中具體扮演何種角色?在政務服務創新方面有什么具體應用?還有哪些發展空間?近日,經濟日報記者前往深圳,從區塊鏈落地的具體應用場景中尋找答案。
科技賦能解決“痛點”
一直以來,納稅人排長隊、辦稅程序繁瑣、重復或多頭報送涉稅資料等問題長期困擾著稅務部門和納稅人。如何通過科技賦能解決“痛點”,提升稅務管理水平,為納稅人提供更便利的服務,是各地一直在探索的問題。
區塊鏈技術作為一種提升社會治理能力的新型技術工具,其價值近年來愈發凸顯。“區塊鏈技術與稅收治理具有高度契合性,在提升稅收治理能力和服務水平上有很大應用空間。”深圳市稅務局副局長李偉說。
深圳在稅收科技創新方面做了不少有益探索。2018年,深圳市稅務局與騰訊公司聯合成立“智稅”創新實驗室,重點研究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等技術在稅務管理、電子發票應用等方面的解決方案。
“我們希望依托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稅收治理的創新和現代化發展。”李偉告訴記者,將區塊鏈技術集成應用到稅收領域,不僅可以達到提升管理效能、優化信息管稅的效果,還能助力數據生產要素在政務部門間雙向流動,從而打通數據壁壘,提升管理服務效能。此外,稅務局對外部經濟數據生產要素的捕捉、對稅收數據生產要素關系鏈的補充和融合,也有助于稅收信息化從系統內集成向社會集成升級。
據介紹,利用區塊鏈技術不可篡改、可溯源等特點契合稅務應用需求的優勢,深圳市稅務局與騰訊公司開啟了“區塊鏈+稅務”的首次實踐,率先體驗了區塊鏈帶來的技術紅利。2018年8月10日,經國家稅務總局批復同意,深圳上線了區塊鏈電子發票系統,并開出了全國首張區塊鏈電子發票。這是“智稅”創新實驗室孵化的第一個產品,也是國內首個“區塊鏈+發票”生態體系應用研究成果。
“消費者結完賬就可以自己在微信上開具區塊鏈電子發票,完全不需要人工錄入信息,也不用額外的硬件支持,非常方便。”開出全國首張區塊鏈電子發票的深圳國貿餐飲有限公司餐廳運營經理代江華感嘆。區塊鏈技術讓發票網上領用成為現實,消費者在手機微信上點擊領票,稅務機關審核后就能發放票據,真正實現了讓群眾“多走網路、少走馬路”。
區塊鏈電子發票底層技術提供方、騰訊公司區塊鏈技術總經理李茂材告訴記者,以往如果消費者要開發票,必須向商家提供開票個人姓名或單位票號,遇上開票人數多的情況還要長時間排隊等候,而區塊鏈電子發票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具備快速推廣和應用的基礎。
相較于傳統發票,區塊鏈電子發票優勢明顯,不僅開具和領取方便快捷,圍繞“發票資產化、數據價值化”,它將發票的開具、流轉、報銷和申報全流程上鏈,每一張發票都可查、可驗、可信、可追溯、可管控,解決了發票流轉過程中一票多報、虛報虛抵、真假難驗等問題,降低用票企業財務管理風險和涉稅風險,也為納稅人帶來諸多實惠。
如今在深圳,交通出行、差旅費報銷等都不再需要“貼發票”,人們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體驗到“鏈上開票”的快捷:外出就餐開票不用“排長隊”,一鍵申請就能開票;超市購物無須“手寫抬頭、機打發票”,付款后1分鐘內實現“交易即開票”……區塊鏈電子發票給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
多點開花惠及生活
區塊鏈發票一經推出就獲得廣泛關注,但這項新技術的實際推廣是否順利?應用領域和路徑又有哪些拓展?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2018年12月,深圳區塊鏈電子發票系統與微信支付平臺聯通,打開了區塊鏈電子發票的通用入口,依托于移動支付的高滲透率,迅速在眾多小微企業間鋪開。與此同時,區塊鏈的應用場景也實現更多突破。
交通出行是最早引入區塊鏈技術的民生服務領域之一。2019年3月18日,在深圳市福田交通樞紐地鐵站,乘客掃碼出站后通過微信扣費記錄開出了區塊鏈電子發票;深圳市的部分出租車、機場大巴330全線也先后接入區塊鏈電子發票,實現發票開具全程網上辦。
“從使用者的直觀感受來說,區塊鏈電子發票無需專用設備,全程手機自助操作,票據保存幾乎零成本。”騰訊智慧交通總經理宋凌云說,這不僅方便乘客,也大大節約企業開票時間、硬件和人工成本,提升管理運營效率。“以深圳地鐵為例,區塊鏈電子發票上線后,可實現每天17萬人次線上自助開票,每年僅發票印制成本就能節約40萬元。”
交通行業并非區塊鏈電子發票系統覆蓋的唯一民生領域。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圍繞民生關切和群眾需求,深圳區塊鏈電子發票的深化應用優先投入到了與衣食住行相關的行業,在推出半年內便覆蓋了金融保險、零售商超、酒店餐飲、停車服務、互聯網服務、交通出行等眾多領域。
拓展民生領域應用場景的同時,區塊鏈電子發票還逐漸從開票率和發票面額相對較低的地鐵、餐飲等場景逐漸向高開票率、高面額的家電、房地產等場景拓展,相繼在愛爾眼科醫院、國美電器和恒大地產上線使用。隨著應用場景逐漸增多,區塊鏈電子發票功能也在不斷完善。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我們推出了區塊鏈電子發票‘極速版’,實現從注冊、領票、開票到報銷的全流程線上化,實現‘無接觸’辦理,切實解決了納稅人領票難、取票難、開票難的‘痛點’,有力助推復工復產。”深圳市稅務局征管和科技發展處處長李榮輝告訴記者。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深圳區塊鏈電子發票開票量達3300萬張,開票金額超過390億元,應用場景覆蓋百余行業。以往深圳各辦稅服務大廳“人山人海、人頭攢動”的場面已一去不復返。區塊鏈電子發票項目還獲得了2019年度深圳市“市長質量獎”服務類金獎,成為深圳智慧城市建設的一張亮麗名片。
管理效能有效提升
區塊鏈電子發票的成功實踐,展現出區塊鏈技術在社會治理及公共服務領域廣闊的應用空間。如何進一步深化區塊鏈技術應用,使其更有效地服務社會治理現代化,成為深圳探索的新方向。
記者了解到,以往納稅人代繳車船稅后,當場只能拿到保單或電子繳款憑證,完稅證明要等保險公司或海事局完成代征稅款結報后再到辦稅大廳換開。現在,登錄微信小程序“稅務數字錢包”,點擊“換開完稅證明”按鈕,短短幾分鐘內就能獲得電子版本的車船稅完稅證明——這是數字化時代深圳繼推出區塊鏈電子發票后,又一項利用區塊鏈技術在稅收服務領域的創新應用。
“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既解決了代收代繳、委托代征場景中開票的不便,又保證了稅票信息實時上鏈、真實、不被篡改,對于需要查驗稅票信息的第三方,也可保證其實時查驗。”李偉說。
深圳市還將區塊鏈應用到了更多政務管理層面。2019年11月21日,深圳市稅務局、深圳市公安局、深圳海關、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聯合開發的“深圳四部門信息情報交換平臺”上線,平臺運用區塊鏈技術建立起查詢數據列表,信息情報數據實現“鏈上交互”,可自動查詢、自動比對、自動處理,有助于推進部門間數據的共同維護和利用,聯合開展監控分析和預警應對,增強監管的實時性、精準性,從而提升聯合打擊涉稅違法犯罪的能力和水平。
“以前我們與公安、住建等部門交換信息,需要來回跑動,現在通過新平臺就能和這些部門共享信息。”深圳市稅務局個人所得稅處工作人員介紹,2020年1月深圳市推出了自然人信息共享智慧平臺,依托區塊鏈技術“分布式實時存儲”功能,推動了多部門實現信息資源整合,為信息交互傳遞提供了更加準確、高效、安全的渠道。
圍繞更大范圍的信息共享平臺建設,區塊鏈技術加速了深圳跨部門協作進度,促進提升了社會治理效能。2020年5月9日,深圳市稅務局與騰訊集團、平安集團、中裝建設集團、欣旺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打造了“稅務—產業”聯盟鏈,通過使用跨鏈技術打通稅務鏈、金融鏈、產業鏈的數據通道,發揮聯盟鏈各方在各自領域的輻射作用,使企業、金融機構、稅務機關共享聯盟鏈上的信息,實現聯盟鏈各方實質、有力的協同,從而降低成本,提升協作效率,讓鏈上企業享受到便捷、精準、可信、一站式的綜合性服務,更好激發實體經濟活力。
“以企業在聯盟鏈上申請融資貸款為例。企業可以自主將稅務數據和生產經營數據通過聯盟鏈一鍵式提交給金融機構進行審核,這既降低了多方協作成本,又大大縮短貸款審批時間,還降低了放貸風險,實現了多方共贏。”李偉對聯盟鏈應用前景充滿信心。
記者了解到,下一步,深圳還將向更多政府部門和商事主體開放區塊鏈應用場景,將已有經驗成果推廣應用到民政、財政、金融、市監、工信、人社、司法等部門,加快完善市場主體的救助和退出渠道,打造更加優良的營商環境。(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楊陽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