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財評:堅定不移地邁出高水平開放新步伐
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外貿外資穩中提質。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振興,就必須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回首“十三五”, 開放無疑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營商環境持續優化,連續四年修訂全國和自貿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對外開放新平臺加快建設,四次擴容自貿試驗區范圍,數量由4個增至21個;落實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成功舉辦三屆進博會……開放事業不斷取得新發展、新提高、新突破,全方位對外開放持續擴大。
站上新起點,踏上新征程,我國提出要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一些人對此想問,新發展格局下還要開放嗎?
答案毋庸置疑。不拒眾流,方為江海,新發展格局絕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加入世貿組織后,我國成為國際大循環的重要一環,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形成“世界工廠”發展模式,對我國快速提升經濟實力、改善人民生活發揮了重要作用。
近幾年,隨著全球政治經濟環境變化,逆全球化趨勢加劇,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沉渣泛起,外部形勢不容樂觀。反觀國內,14億人口、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突破1萬美元、工業門類齊全,我國擁有超大規模市場和完備的產業優勢。在這樣的背景下,構建新發展格局,不僅是與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戰略抉擇,也是塑造我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更加暢通的國內經濟循環,有助于發揮中國“全球市場”“全球工廠”優勢,形成全球資源要素強大引力場,吸引更多商品、服務、技術等全球優勢資源集聚中國,滿足國內需求,提升國內產業發展水平,從而推動我國更好地參與國際大循環。
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不僅要求我們做好自己的事,還要不斷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
展望“十四五”,我國對外開放已到了新的歷史關頭,必須拿出更大氣魄、更多舉措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統籌推進各類開放平臺建設,打造開放層次更高、營商環境更優、輻射作用更強的開放新高地。持續深化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穩步拓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構建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和監管模式。優化區域開放布局,鼓勵各地立足比較優勢擴大開放,強化區域間開放聯動,構建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已過千山萬水,仍需跋山涉水。新時代偉大征程已開啟,我們將一如既往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揚帆遠航再出發,在開放融通中與世界各國攜手共進、互利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