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兩會啟幕在即 鄉村振興話題走熱
(兩會訪談)中國兩會啟幕在即 鄉村振興話題走熱
中新社北京3月2日電 中國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站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歷史新起點。據國家統計局官方數據可知,2019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140005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48億人,而鄉村常住人口約5.5億人。難度絲毫不亞于脫貧攻堅的鄉村振興,直接關系到5億多人的幸福生活,全國兩會啟幕前,與它有關的話題逐步走熱。
“唯有每天與土地打交道的人,才懂農村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僑聯副主席、寧夏僑聯主席朱奕龍表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序銜接,還得邁過“人才觀”,應鼓勵支持“土專家”指導鄉村發展的農業特色產業,讓“土專家”在廣闊田野中提升產業技術服務能力和水平。
朱奕龍說,唯有每天與土地打交道的人,才懂得農村如何發展。他建議,科技部門將“土專家”納入農技推廣“專家庫”,讓“土專家”也拿到職稱證和聘任書。同時,也應建立由“土專家”技術人員組成的農業技術巡回服務小組,采取財政補貼和創收分紅形式,鼓勵支持“土專家”指導鄉村發展的農業特色產業。
“非遺技藝能給農村青年帶來新的機會”
作為一名非遺傳承人,全國政協委員田靜表示,非遺技藝應在助力鄉村振興中發揮更大作用。“鄉村振興,需要年輕人的回歸。多年來,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讓鄉村小鎮青年通過學習傳統技藝獲得一技之長,在傳承傳統技藝的同時,解決就業創業問題,助力鄉村振興。”
過去10多年,田靜在當地培養出300多名紫陶手藝人。他們的年收入從1萬多元增長到6萬元以上。“這是非遺技藝給農村青年帶來的機會。”田靜建議,在少數民族職業技術教育體系設置非遺技藝專業,并保障師資隊伍建設,培養更多人才,讓他們成為少數民族地區鄉村振興新動力。
“產業選擇要慎重,不然打擊信心”
一生致力于鄉村建設的全國人大代表邢利民在山西省汾陽市賈家莊村當過43年的黨委書記。70多年前,賈家莊村還是一片鹽堿灘,田地有苗無收成,村民靠“甜苣、柳芽、蘆葦草”果腹。經過幾代人治堿種田、興企辦廠、轉企興旅,賈家莊堅守集體主義、共同富裕,探索鄉村振興路徑。
“鄉村振興關鍵要有產業,但產業必須慎重選擇、因地制宜。農村集體經濟薄弱,一旦走了彎路造成損失,傷人感情、打擊信心、耗費時間,村民感到沒盼頭。選好產業后,必須持之以恒,一攻到底。”邢利民說。
“鄉村產業振興,重要的是讓產品走出去”
全國兩會前夕,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工商聯副主席、陶然居集團董事長嚴琦認為,鄉村產業振興,重要的是讓產品走出去。要開辟“綠色通道”,優先支持農業企業和新型農村經營主體的優質產品申報地方優秀品牌,認證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
“餐飲企業是農業產品的消費終端,需要給予大力支持,發揮好龍頭企業的帶動效應。”嚴琦稱,應大力推廣“政府+科技+金融+餐飲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六位一體股份合作模式。充分發揮民營企業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
“高科技的東西必須讓村民接觸到”
在快手直播間內,三句話不離“牛”的全國人大代表吳云波,以其真誠的笑容與不緊不慢的語言表達風格吸粉眾多。“目前已經有100萬粉絲,3億多點擊量。”吳云波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是直播這個平臺,拯救了我們的合作社。”
疫情之下,吳云波稱已適應“云采訪”“云直播”“云銷售”等方式。他認為,“在鄉村振興中,高科技的東西必須讓村民接觸到。”“一定程度上,高科技的東西已經成了我們能否更好發展須臾不可離的‘武器’。”(完)(參與報道:夏賓 李佩珊 楊會國 范麗芳 劉相琳 李愛平 單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