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大型政論專題片《擺脫貧困》第七集 命運與共
【序】
【解說詞】
2015年10月16日, 第23個國際消除貧困日的前一天,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國際組織負責人,以及中國有關部門負責人、專家學者、企業負責人共計300余人齊聚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他們正期待著本次2015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的主旨演講。
【字幕】2015年10月16日 北京 2015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
【同期】中國國家主席 習近平
消除貧困,自古以來就是人類夢寐以求的理想,是各國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權利。我們要凝聚共識、同舟共濟、攻堅克難,致力于合作共贏,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各國人民帶來更多福祉。
【解說詞】
擲地有聲的話語不僅引發了在場來賓們的強烈共鳴,更是一位大國領導人為全球減貧發出的積極倡議,消除貧困,合作發展,共同命運!
從新中國建立以來,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奮斗,到今天已經使八億多人擺脫貧困,成為世界上率先完成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減貧目標的發展中國家,為世界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創造出人類減貧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跡。
數十年來,中國與廣大發展中國家一起同舟共濟、攻堅克難,致力于合作共贏,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實現消除貧困這一全人類的夢想,踐行著中國的擔當!
【解說詞】
從云端俯瞰,這星球迷人而絢爛。被稱為萬物靈長的人類繁衍其間,創造出一個個燦爛的文明,但翻開每一個文明的歷史,貧困總是如影隨形。幾千年來,人類與貧困的斗爭從未停歇,也從未徹底獲勝。
按照世界銀行每人每天支出1.9美元的絕對貧困標準,到現在,全球依然有7億多人處于絕對貧困之中。
今天,人類可以發射深空探測器探索宇宙的奧秘,可以發現基因譜序探索生命的神奇,可是貧困,這個“無聲的危機”,依然嚴重阻礙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也是地區沖突、恐怖主義蔓延和環境惡化等問題的重要根源之一。這個一直困擾著人類的頑疾,難道就沒有更好的解決之道嗎?
【字幕】中國 北京
【解說詞】
每天來到辦公室,白雅婷總是習慣性地打開電腦,瀏覽中國扶貧的相關信息,作為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她長期關注中國的減貧工作。
【同期】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 白雅婷
中國的扶貧采取的是一種自上而下精準扶貧的方式。這需要人們從根本上了解基層和家庭貧困的本質,并找到解決貧困的具體措施。我認為,這對其他國家來說是一個值得學習的經驗。
【解說詞】
根據聯合國發布的《千年發展目標2015年報告》顯示,在全球減貧行動中,一些國家和地區推進緩慢甚至有反復,但讓白雅婷驚喜的是,2020年,中國這個曾經的絕對貧困人口數量最多的國家,徹底消除了絕對貧困。這樣的成就,不僅是白雅婷,在很多關注全球減貧工作的政要和相關負責人看來,簡直不可思議!
【同期】世界銀行中國局局長 芮澤
這是獨一無二的,中國已經累計使超過8.5億人擺脫貧困,這對中國的減貧,對于世界的減貧斗爭都非常重要,我們可以從中學到很多經驗。
【同期】澳大利亞前總理 陸克文
非常值得稱道的是,這余下的近一億貧困人口,不僅沒有在中國政府的政策視野中被忽略,還成為了執政思想的核心。
【解說詞】
據世界銀行發布的數據,全球范圍內每100人脫貧,就有70多人來自中國。中國的減貧貢獻率超過70%,位居全球第一。這是人類歷史上最成功的脫貧故事。沒有中國的脫貧成就,國際社會實現全球貧困人口減半的千年發展目標便無從談起。2020年如期消除絕對貧困后,中國提前10年完成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制定的消除貧困目標,這給全球減貧帶來巨大信心。
【同期】微軟公司創始人 比爾·蓋茨
中國推動了第一波極端貧困的減少。這是相當驚人的。在20多年的時間里,他們極大地降低了極端貧困率。
【同期】俄羅斯外交學院前院長 葉普蓋尼·巴讓諾夫
中國在幾十年時間內,在扶貧減貧領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我們可以從中向中國學到很多(經驗)。
【解說詞】
從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人民與貧困進行了堅持不懈的斗爭,黨的十八大以來,十四億多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非比尋常的智慧和勇氣,全面推進脫貧攻堅戰,年均減貧1000萬人以上。八年奮斗,中國全面消除絕對貧困,十四億多中國人將邁入全面小康。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完成如此巨大規模的脫貧任務,古今中外都沒有先例,這是當之無愧的“當驚世界殊”的發展成就!
【同期】法國前總理 讓-皮埃爾·拉法蘭
中國的脫貧攻堅戰,不僅對中國非常重要,對全世界消除貧困也非常重要。當我們說全球整體減貧取得進展的時候,其實很大一部分要歸功于中國的脫貧成果,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中國的發展讓數以億計的老百姓脫貧,所以從這個層面來說,中國的脫貧攻堅有著國際意義。
【解說詞】
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人均國民收入只有27美元,到消除絕對貧困,全體中國人民經過幾十年的奮斗,創造出人類減貧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跡,這個奇跡讓中國無比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夢想,也是全世界全人類共同的夢想。
【字幕】2014年5月15日 北京 中國國際友好大會
【同期】中國國家主席 習近平
中國夢既是中國人民追求幸福的夢,也是同世界人民的夢想息息相通。中國將在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中,同世界各國一道,推動各國人民更好實現自己的夢想。
【解說詞】
在追求幸福的奮斗中,消除貧困無疑是全人類最首要的夢想,在實現這一夢想的奮斗歷程中,中國從來積極作為,勇于擔當。特別是中國自身減貧的奮斗從未停歇,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從解決饑餓、實現溫飽,到擺脫絕對貧困,全國人民邁入全面小康,獲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的脫貧經驗和智慧,開始為全球減貧作出積極貢獻。
【同期】中國扶貧發展中心主任 黃承偉
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戰積累了很多豐富的經驗,其中最突出的經驗實際上就(是)精準扶貧和精準脫貧,這實際上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整套扶貧論述當中的核心和精髓。通過精準地施策來提高整個扶貧的效果,從中國大規模的實踐來看這是非常有效的,這些經驗都回應了全球在減貧當中面臨的一系列的問題,那么這些經驗很好地提供了中國的解決方案。
【解說詞】
近年來,中國的快速發展為世界經濟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在國際減貧行動中的貢獻也在逐年增強,2013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合作倡議。“一帶一路”建設承載著中國和沿線各國對共同發展的追求,將幫助各國打破發展瓶頸,縮小發展差距,共享發展成果,打造甘苦與共、命運相連的發展共同體。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中國在自身脫貧中探索出的經驗和智慧,也像當年的中國絲綢一樣,受到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人民的喜愛。
【片花】
【解說詞】
2018年11月6日,在巴布亞新幾內亞東高地省首府戈羅卡,一場儀式正在舉行。他們歡迎的是福建農林大學國家菌草中心首席科學家林占熺教授,之所以受到這樣高的禮遇,是因為他帶領的中國專家團隊,為當地帶來了一項造福巴新農民的菌草種植技術,而這項技術的廣泛推廣,得益于2000年,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的關注和支持。
【同期】福建農林大學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 林占熺
他當時指示說要立足全局,立足長遠,這種朋友交得越多越好。
【解說詞】
菌草技術是林占熺1986年發明的,用草代替木頭養菇,解決了“菌林矛盾”的世界難題。1999年,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在《關于赴寧夏開展小流域生態環境生態綜合治理情況匯報》上作出批示,在批示的鼓舞下,林占熺帶領團隊來到寧夏,發展利用菌草技術栽培食用菌,種植戶年均增收8000元,共有1.7萬農戶徹底甩掉了貧困的帽子,數萬人的命運因此而改變。之后,菌草技術被推廣到全國31個省份500多個縣區,成千上萬的農民因此而受益,而這項成功造福中國老百姓的種植技術在習近平的推介下,2000年又遠渡重洋來到了巴布亞新幾內亞。
菌草技術中,作為培養料的巨菌草一年種植可連續收割至少20年,用它作為培養料代替木材,可栽培香菇、靈芝等49種食用菌、藥用菌。菌草特別適合巴新東高地省相對干旱的氣候條件。然而在當年,在這里推廣菌草栽培技術,卻是一個挑戰。
【同期】福建農林大學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 林占熺
我把地都測了,到處我都測,這個地表多深,溫度多少,我測后發現,五公分到一米五的時候,溫度23到25攝氏度,非常適合這個菇的生長,我就挖一個種植溝,放在里面培養,一塊塑料薄膜保濕就解決。
一二,一二。
【解說詞】
村民的懷疑、菌草沒成形時的忐忑、半年的辛勞,終于,首批2萬多袋食用菌的培育大獲成功,成品率達到99%。
【同期】巴布亞新幾內亞東高地省居民 布萊恩·瓦義
這個用菌草種蘑菇的技術和我們東高地農民是最相配的,令人感到奇妙的是,你可以在很短的時間里反復收割,你可以每天收割蘑菇,賺錢也快,它徹底改變我們的生活。
【解說詞】
菌草種植示范成功后,巴新政府在東高地省盧法區菌草基地召開了驗收慶祝大會,巴新總督、副總理和8位部長等近6000人參加了大會。
在這個小小的示范點,曾先后八次召開驗收慶祝大會,奏響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升起五星紅旗。
2018年11月14日,在對巴布亞新幾內亞獨立國進行國事訪問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布亞新幾內亞《信使郵報》、《國民報》發表題為《讓中國同太平洋島國關系揚帆再啟航》的署名文章。在文章中,他這樣寫道:18年前,我擔任中國福建省省長期間,曾推動實施福建省援助巴新東高地省菌草、旱稻種植技術示范項目。我高興地得知,這一項目持續運作至今,發揮了很好的經濟社會效益,成為中國同巴新關系發展的一段佳話。
如今,菌草技術已傳播至全球106個國家,并在包括太平洋島國巴新、斐濟在內的全球13個國家建立了菌草工程示范培訓和產業發展基地,這是一份來自中國、面向世界的深情厚誼。
以心相交者,成其久遠。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與沿線國家的合作不斷深化。
【同期】美國庫恩基金會主席 羅伯特·庫恩
從根本上講“一帶一路”倡議,可能是“二戰”以來,具有全球視野的最重要思想之一。
【同期】英國漢學家 凱利·布朗
“一帶一路”傳遞的信息是融通中外,互利共贏。
【解說詞】
“一帶一路”倡議,送來的不僅是良種和技術,更送來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這也是新時代的中國在脫貧攻堅的奮斗中一直秉持的初心,這不忘的初心讓中國在自身的脫貧攻堅中一步步蹚出了一條成功的路徑,首先滿足人民從基本的生存權到基本的發展權的需求——“兩不愁三保障”,而這個看似簡單的中國經驗能否給更多的發展中國家帶來改變呢?
【解說詞】
七月,正是玉米收獲的時節。Bishenga一大早已經在玉米地里開始工作,今年,收成明顯比往年更好一些。
【同期】坦桑尼亞莫羅戈羅省佩雅佩雅村村民 Bishenga
我們從中國專家那學到了四五點。首先,要努力工作;第二就是好的田間管理;第三就是用良種;第四就是勤除草,能除幾次就除幾次。
【解說詞】
Bishenga提到的中國專家叫李小云,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已經和他,和佩雅佩雅村結緣8年了。因為疫情,他沒能出現在這片豐收的田野。但是這并不妨礙Bishenga向他的中國老師傳遞這豐收的喜悅。
(手機視頻,現場聲)
Bishenga: 你好,李教授!
李小云:你好!
Bishenga:很好。
李小云:好的,很好。
【解說詞】
回想起十幾年前的佩雅佩雅村,一個典型的貧窮落后的非洲小村莊,這里唯一能夠種植的作物只有玉米,可是產量讓大部分村民連吃飽肚子都很困難。2011年,中國國際扶貧中心與坦桑尼亞政府合作,在坦桑尼亞莫羅戈羅省農村基層社區建立了在非洲的第一個村級示范項目“中坦村級減貧學習中心”,2012年,中國國際扶貧專家組來到佩雅佩雅村,這一次,他們帶來了中國的良種和栽培技術。
【同期】中國農業大學教授 中國國際扶貧中心專家 李小云
農民不相信,他覺得你中國人,那么老遠來了以后,你也不懂,看我戴個眼鏡也不像農民,他也會種嗎,他不相信你,他不愿意冒這個風險,我費了半天勁,我跑了好幾次,他不愿意。
【解說詞】
一個外來戶想改變祖祖輩輩的生產方式?這行得通嗎?佩雅佩雅村老百姓的疑惑和一些中國農村在脫貧過程中的經歷何其相似。而在中國的脫貧攻堅中,想脫貧,先解決溫飽這是最實用最能讓老百姓接受的方法,工作組幾經努力,反復向村民們推介來自中國的種植技術,可當年,全村人中,唯一愿意試一試的只有Bishenga。
【同期】坦桑尼亞莫羅戈羅省佩雅佩雅村村民 Bishenga
我記得一英畝的土地我收獲了28袋玉米棒,這個產量在當時算是很高了。以前我只能產7到8袋玉米棒。
【解說詞】
從未有過的產量讓村民們驚奇不已,第二年,佩雅佩雅村全村采用中國良種和栽培技術,當年就解決了溫飽問題, 2018年,中國扶貧工作組“千戶萬畝玉米密植增產技術示范工程”全面鋪開。2019年,工作組又教授村民們在玉米田里間種黃豆并再次喜獲豐收。現在,中國國際扶貧專家組雖然不能和村民們一起享受豐收的喜悅,但他們專門從萬里之外的中國給村里寄來了豆漿機。這個小小的機器,這杯甜甜的豆漿,讓當地農戶品嘗了豐收的滋味,體會到了來自中國的脫貧智慧。
【同期】坦桑尼亞莫羅戈羅省省長秘書 Mkongo
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成就,正如我們看到的,其他一些農民,非示范戶的農民,他們正在接受這些新技術。
【解說詞】
多年以來,中國先后向非洲、亞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地區、大洋洲等120個國家援建農場、農業技術示范中心、農技實驗和推廣站,派遣農技人員傳授技術,提供咨詢,為受援國培訓農技人才,提高農業生產能力。
這些在全世界發展中國家忙碌著的中國扶貧工作組,帶來的不僅是中國先進的農業技術和良種,更帶來了中國走過脫貧之路后,愿與世界各國一起消除貧困的美好愿望。
坦桑尼亞的東邊,印度洋上的20多個小島,組成了一個總面積2657平方公里、人口約140萬的島嶼群,名叫桑給巴爾。在這個世界聞名的旅游勝地,醫療卻一直是個難題。
這一天,桑給巴爾納茲摩加醫院里,產婦約哈的血壓突然升高,病情危急。
【同期】中國第二十七期援助桑給巴爾醫療隊成員 翁僑
非常高,血壓也非常高,如果繼續下去就會發生子癇。
【解說詞】
36歲的翁僑是中國第27期援桑醫療隊的成員,作為中國醫療隊的婦產科專家,她要在納茲摩加醫院工作一年,給患者看病做手術的同時,還要幫助當地婦產科醫生提升診療技術,拉姆雷特就是她最得力的學生。兩人經過判斷,決定馬上給孕婦進行剖宮產手術。
【同期】中國第二十七期援助桑給巴爾醫療隊成員 翁僑
在這里孕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就是子癇前期導致的各個臟器的功能衰竭,另外一個就是產后出血導致的休克。
【解說詞】
剖宮產手術持續了半個小時。因為救治及時,約哈母子平安。而這樣的緊急情況對翁僑和拉姆雷特來說并不鮮見。納茲摩加醫院產科只有十幾名醫護人員,每年的分娩量卻達到13000多例。桑給巴爾的140萬人口只擁有12所公立醫院,平均每一位醫生要服務8500名以上的居民。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從上個世紀六十年代起,中國每年都向桑給巴爾派遣醫療隊為這里的老百姓提供醫療服務。
【同期】桑給巴爾納茲摩加醫院婦產科醫生 拉姆雷特
他們每兩年就會有一批新的隊員過來,這很棒,他們教會我們知識。
【解說詞】
48個國家,21000名醫療隊員,診治的患者超過2.2億人次。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向非洲源源不斷地派遣中國優秀的醫務人員,他們帶來的不僅是重現的光明,痊愈的身體,更傳遞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偉大理念。
【字幕】2015年10月16日 北京 2015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
【同期】中國國家主席 習近平
未來5年向發展中國家提供“6個100”的項目支持,包括1OO個減貧項目、100個農業合作項目、100個促貿援助項目、1OO個生態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項目、100所醫院和診所、100所學校和職業培訓中心。
【解說詞】
2015年,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向全世界重申了“6個100”的承諾。“義利相兼,以義為先”是中國傳統文化鮮明而獨特的價值準則和精神標識,更是進入新時代的中國在全球視野下秉持的大國擔當!
到今天,中國已經邁入全面小康,正在向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一目標前行,而中國向世界承諾的 “6個100”項目,正在全球減貧的奮斗中,發揮著積極而重要的作用。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60多年來,中國向16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派遣60多萬援助人員,其中700多名中國好兒女為他國發展獻出了生命,共計提供了近4000億元人民幣援助,先后7次宣布無條件免除重債窮國和最不發達國家到期的政府間無息貸款債務。堅持不附帶任何政治條件,不干涉受援國內政,充分尊重受援國自主選擇發展道路和模式的權利,中國在國際減貧工作中的相互尊重、平等相待、重諾守信、互利共贏的原則,得到了廣大發展中國家的信賴和友誼。
【片花】
【解說詞】
1976年,貫通東非和中南非的坦贊鐵路建成通車。作為新中國送給非洲人民的一份厚禮,坦贊鐵路打通了號稱地球最深的傷疤的東非大裂谷,為坦贊兩國的社會經濟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這條被譽為“非洲自由之路”的鐵路,成為中非人民友好史上的不朽豐碑。
40年后,2016年,又一條中國在非洲修建的跨國鐵路建成通車,這就是連接起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和吉布提港的亞吉鐵路,作為東非第一條電氣化鐵路,它被譽為“新時期的坦贊鐵路”。而在這條鐵路沿線,很多年輕人的命運也隨之改變。
【字幕】中國河南省鄭州市
【同期】亞吉鐵路司機培訓班學員
我叫華佗,我叫黃忠,我叫劉備,我叫孫權。我們來中國,學習開火車!
【解說詞】
這幾個小伙子都來自埃塞俄比亞,他們是第一批亞吉鐵路電力機車司機培訓班里的學員。34名學員,每個人都擁有一個三國里的名字。
【解說詞】
要想成為亞吉鐵路上的工作者,必須經過嚴格教育培訓才能上崗,而在埃塞俄比亞,沒有專門的電氣鐵路的培訓學校,2019年,中國決定將首批通過選拔的當地學員送到鄭州進行系統培訓。用三國人物的故事來激勵這批年輕人,就是為了讓他們高質量地完成學業。
【同期】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教師 薛晉秋
要在7個月,不到8個月的時間里面,要學完我們中國學生兩年到三年的課程。在他們那邊沒有經過這方面的訓練,也沒有非常嚴格的要求,也沒有經過系統的一個學習。
【解說詞】
他們不熟悉火車構造,不了解運行原理,與火車司機相關的點點滴滴,都需要薛晉秋從頭教起。著裝整齊從襪子開始,安全規章帶頭背誦,模擬駕駛手把手地傳授技巧,畢業考試和學生們一起挑燈夜戰,終于,34名學員全部合格畢業,這些頂著三國英雄名號的非洲雛鷹們終究要離巢獨自飛行。
【同期】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教師 薛晉秋
我希望你們都成為一顆種子,在土壤中扎根,成長為參天大樹,所以你們要為你們的國家和鐵路事業而努力。
【解說詞】
在鄭州,薛晉秋老師送走了順利結業的學生們。在亞的斯亞貝巴,一直負責運行的中方機車司機田昆權師傅迎接到了學成歸來的實習司機。
【字幕】埃塞俄比亞首都 亞的斯亞貝巴
【同期】現場:田昆權與德杰尼駕駛列車
【解說詞】
德杰尼今天駕駛的列車,時速達到120公里。吉布提到亞的斯亞貝巴的貨物原來由公路運輸需要7天時間,現在縮短到了12個小時。德杰尼不久后,將成為埃塞俄比亞第一批獨立駕駛電力機車的司機。
【同期】亞吉鐵路司機 德杰尼
我相信我在中國的學習經歷,在將來能夠改變我的生活、改善我的家庭,最后我想說,非常感謝中國。
謝謝中國!(中文)
【解說詞】
不僅是德杰尼這樣的年輕人,針對不同需求,中國積極開展國際減貧培訓,近十年來中國國際扶貧中心為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數千名政府官員和扶貧工作者舉辦了100多期國際減貧培訓班,建立起較為完善的國際減貧培訓體系,中國已經成為國際上專職從事減貧培訓的重要基地。
從飲水安全到解決溫飽,從醫療服務到教育培訓,“兩不愁三保障”,這個來自中國的扶貧經驗,探索出一整套從根本上有針對性地解決貧困問題的方法,并分享給世界,為國際減貧作出了中國貢獻,這些極具中國特色的扶貧經驗也正在被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和欠發達地區借鑒。
【同期聲隔斷】
【解說詞】
在全球通行的扶貧模式中,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方法,而大水漫灌的扶貧又很難讓貧困人口真正脫貧。如何識別出需要幫扶的對象?如何給千差萬別的貧困對象施以有針對性的脫貧方案?這在全世界都是一個難題。在消除貧困的奮斗歷程中,中國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益于精準扶貧這一解決之道。那么,在國際扶貧行動中,精準扶貧會呈現出什么樣的效果呢?
【字幕】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花垣縣 十八洞村
【解說詞】
在十八洞村,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提出了“精準扶貧”,之后很多國際國內的賓客都曾來這里參觀,其中讓很多村民印象深刻的是2018年的6月2日到訪的老撾國家主席本揚。
【同期】湖南省花垣縣十八洞村講解員 楊建軍
在座談會上本揚書記首先講了,這次來十八洞村,主要是來考察精準扶貧工作,希望把你們好的經驗帶回老撾去,怎么去進一步幫扶,實現共同的富裕。
【解說詞】
一位外國領導人到訪一個小山村,專門來參觀精準扶貧的實踐,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褒獎,也讓全體村民都興奮不已。
【同期】湖南省花垣縣十八洞村講解員 楊建軍
去年(2019年)的時候,我們村里面就給本揚書記寫了一封信,本揚書記收到信以后,很快就給我們村回了一封信。
【字幕】2019年4月24日(場景:村民們圍坐在廣場,龍書伍給大家念本揚的回信)
【同期】湖南省花垣縣十八洞村黨支部書記 龍書伍
去年(2018年)考察期間,鄉親們給予了我及代表團一行親切友好的接待,對此我仍記憶猶新……目前,老撾正在全力開展扶貧脫貧,致力于擺脫欠發達狀態。十八洞村的成功實踐,給老撾提供了十分寶貴的經驗……
【字幕】老撾 萬象 版索村
【同期】老撾萬象市版索村村民 阿滿
我家里有三口人,我和我丈夫、兒子一起生活,主要是干農活,也種一點蔬菜。
【解說詞】
阿滿家沒有自己的土地,種豆角的地是租來的,面積不大,兒子阿成今年十二歲,由于身體不好已經輟學一年多,從阿成六歲開始,夫妻倆每個月都要帶著他到首都萬象檢查身體,為此花光了家里的積蓄,親戚朋友也無力再資助他們。
沒錢、沒地,家中還有病人,這是一些國家和地區的貧困家庭面臨的困境。
就在阿滿家一籌莫展的時候,一批“東亞減貧示范合作技術援助項目”的中國專家來到他們的村莊,他們帶來了中國的精準扶貧經驗,阿滿一下子感到了這次是真的不一樣。
(現場:2018年12月,中老減貧工作會議在版索村召開)針對阿滿家沒有土地,經過中國專家組協調,阿滿家流轉到了其他村民非種植季節的閑置土地,發現阿滿和丈夫陶平動手能力強,中國扶貧專家讓他們學習蔬菜大棚的種植技術。
【同期】中國國際扶貧中心農業技術員 陳玖忠
在老撾來說,可以嘗試種一點香菜,因為香菜,據我們了解,這兩年的價格比較穩定。
【解說詞】
中國-老撾減貧合作社區示范項目的培訓中心為阿滿家提供種苗,有了收成還負責回收,她家的生計終于有了保障。
精準脫貧,不僅僅是要解決收入的問題,針對醫療和文化知識匱乏等致貧因素,也有相應的解決方案。現在村里的活動中心、衛生所也已經蓋好,一些簡單的身體檢查在村里的衛生所就可以完成了。
【同期】衛生所醫生
你的兒子的病不嚴重,因為他吃飯的時間不準時,所以他才有這個胃疼。
【同期】老撾萬象市版索村村民 阿滿
我好高興現在這里有衛生所了,以前我們村沒有衛生所。
【解說詞】
家里收入增加了,給兒子治病的錢也有了著落。阿成又回到了久違的學校。
在這里,變化的不僅是村容村貌,更大的變化是阿滿一家人心中滿滿的希望。
以中國扶貧開發“整村推進”和“精準扶貧”的工作經驗為基礎,2016年12月,中國國務院扶貧辦和中國國際扶貧中心推動實施了“東亞減貧示范合作技術援助項目”,在當地開展為期三年的村級減貧示范。
在湄公河流域的老撾、柬埔寨、緬甸三個國家,有六個版索村這樣的村莊,按照中國精準扶貧的模式開展減貧示范。目前,老撾、柬埔寨和緬甸都已經完成項目預期,六個村莊絕大多數村民的生活有了巨大的變化。三個國家,六個村,盡管看起來項目規模不大,卻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應。這幾個村莊,目前已經成為東南亞國家減貧交流的基地。隨后三個國家都相繼提出延續這個項目,希望擴大范圍。在2020年11月14日舉行的第23次東盟與中日韓領導人會議上,正式確定繼續在這三個國家實施減貧合作項目。
【同期】柬埔寨農村發展部農經司原司長 皮淑特
中國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經驗。
【同期】老撾減貧基金會主任 吉·塔維賽
我們希望這個項目能成為國際間合作減貧的典范。
【同期】緬甸農業畜牧和灌溉部農發司司長 坎佐
這個減貧項目太不可思議了。
【解說詞】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里,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榮辱相生、休戚與共。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不均衡的發展導致貧困是全球性難題,而共建反貧困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破解這一難題,實現全球治理的重要行動指南。在全球消除貧困的各個戰場上,中國人的身影不僅一直沖鋒在前,還積極創建各種反貧困的交流合作平臺。
【同期】中國國際扶貧中心主任 劉俊文
中國積極構建國際減貧交流平臺,通過定期舉辦全球性的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區域性的中國-東盟社會發展與減貧論壇、中非合作論壇減貧與發展會議,圍繞全球共同關心的減貧領域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探討,近十年來有5480人參加了這三大論壇。目前,這三大論壇已成為全球最活躍的減貧交流平臺。與此同時我們還積極開展國際減貧培訓活動。截至2019年底共舉辦了159期國際減貧專題培訓班,有130多個國家的4000多名政府官員和扶貧工作者參加了國際減貧培訓活動。
【解說詞】
從2015年開始,中國設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首期提供20億美元,二期再增資10億美元支持發展中國家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繼續增加對最不發達國家投資,力爭2030年達到120億美元;免除對有關最不發達國家、內陸發展中國家、小島嶼發展中國家截至2015年底到期未還的政府間無息貸款債務。向發展中國家提供12萬個來華培訓和15萬個獎學金名額,為發展中國家培訓50萬名職業技術人員。
【字幕】2017年1月17日 達沃斯 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
【同期】中國國家主席 習近平
中國人民深知實現國家繁榮富強的艱辛,對各國人民取得的發展成就都點贊,都為他們祝福,都希望他們的日子越過越好,不會犯“紅眼病”,不會抱怨他人從中國發展中得到了巨大機遇和豐厚回報。中國人民張開雙臂歡迎各國人民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便車”。
【解說詞】
秉承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理念,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建設拉動著沿線各國的發展,匯聚了更多的資金投入、拓展了更多領域的項目開發,從公路鐵路、隧道橋梁到機場港口、學校村莊,從基礎設施建設到醫療、文化、生態環境保護項目的推進,在消除貧困這個全球共同的“難題”上,中國為發展中國家和欠發達地區提供了更多的助力。
【同期】北京大學南南合作發展學院院長 林毅夫
我們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沿線國家有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中非合作倡議已經給非洲創造了90多萬個就業機會;另外的像“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已經有30多個國家200多個項目,對其他發展中國家創造就業、擺脫貧困、發展經濟,都會有非常正面的貢獻。
【解說詞】
中國在與貧困斗爭中摸索出的經驗,是治理貧困的“中國智慧”和創造性實踐,越來越受到世界的關注。
【同期】聯合國秘書長 安東尼奧·古特雷斯
事實上中國的發展已經讓數億人口遠離貧困,而且中國正致力于在2020年徹底消除國內的極端貧困,所以這是中國對世界最大的貢獻。
【解說詞】
共建一個沒有貧困、共同發展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消除貧困的人類夢想,是中國人民的美好愿望,是中國對全球消除貧困行動的積極倡議與偉大實踐。
共建一個沒有貧困、共同發展的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一個超越民族、國家和意識形態的全球觀,中國在踐行這一觀念的歷程中,為人類社會的減貧事業貢獻出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未來,中國將與國際社會攜起手來,讓共同發展的陽光沖破貧窮落后的陰霾,共建一個遠離貧困、共同發展的地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