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格局 新動力——經濟之聲對話經濟學家】對話樊綱:構建新發展格局 如何補短板創新機?
央廣網北京1月19日消息 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特別策劃《新格局 新動力——經濟之聲對話經濟學家》,今天(19日)推出:構建新發展格局,如何補短板創新機?——對話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經濟學家樊綱。
記者:您覺得我們要努力構建這樣的新發展格局,它的核心動力是在什么地方?現在還有哪些比較明顯的短板?
樊綱:雙循環就是怎么把我們的市場利用好,把市場做大,國內的生產和消費能夠不斷地提升,提高各種質量。這個和以前我們所說的擴大內需(相比),雙循環有很多不同內容的。擴大內需只是從需求側講,包括城市化、收入分配、低收入階層的收入增長,包括社保、消費信貸、電商等等,這些問題仍然在雙循環里面。要能夠循環起來,一定要使我們的市場不斷做大,需求不斷地提高。
但是雙循環的含義同時包含著很多供給側的內容。為什么提雙循環?因為國際的循環有些循環不下去了,必須在供給側自主創新。供給側首先就是要補短板,然后要使國內的循環能夠循環得好,就要打通各種堵點,消除各種梗阻,這就是改革問題了。我們的資金為什么轉不到實體經濟去?那就是因為有堵點。各種產業政策怎么就不能夠真正落實,梗堵在什么地方?為什么政策制定出來了,最后落實不到中小企業當中去?這個我們要消除堵點。電商為什么便宜了?因為減少了很多環節,但是仍然有很多堵點。我們的物流成本跟美國比,它占GDP的8%,我們大概是占GDP的18%,說明這當中有很多堵點、很多梗阻,因此就需要改革,需要結構調整等等,所以有很多供給側的事情。
記者:我們怎么樣理解雙循環對于投資的影響?
樊綱:供給側的很多事情就需要靠投資來解決。雙循環如果循環起來一定是一些新的盈利機會出現,新的盈利機會怎么去捕捉、怎么去創造?要靠新的投資。我想說的一個重要問題在什么地方呢?最近在金融領域,大家比較強調的,就是要從過去的以銀行間接融資的方式為主,轉變到直接投資、直接融資的方式為主。直接融資就是投資。那就不是說企業自己去借錢去發展,而是我們怎么通過投資基金,通過個人的參與,使得資金更多地變成投資,來助力這些產業和企業的發展,因此它是投資機會。
下一步的發展、中國市場的做大,一定是為各種投資創造更多的機會。這些投資不僅僅是新科技領域的投資,還包括一些傳統領域的投資。市場做大了,大家要買手機,同時大家也要買家具,要吃得更好,要買更多的衣服,這些都是傳統產業,也有新的投資機會。新的投資機會當然也帶來一些新的投資方法,也同時帶來一些新的技術。現在再去投資一個家具產業,互聯網的這些東西就更多了,因此也為數字經濟的發展又提供了新的機會,因為是在傳統產業的發展當中,又加進新的東西,也是一些新的投資機會。發揮市場作用,發揮大家的投資熱情,創造出新的技術,實現新的價值,我們才有了新的收益,才能使我們經濟發展的質量進一步提升。
記者:五中全會公報里面還有一句話,要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進經濟體系優化升級。您怎么樣來解讀發展現代產業體系這個話?
樊綱:在一定意義上這是補短板。應該說中國是全世界產業體系最全的國家。聯合國分項的有二百六十幾項子產業,再往下子子產業六百八十幾項,我們基本都有。但是我們有些產業只能做中低端的東西,做不了中高端的東西,現在屬于“卡脖子”。要使我們的體系能夠健全起來,不是說什么事我們都自己做,但是有些“卡脖子”的東西,得想辦法自己有所發展,或者是采購多元化。所謂健全產業體系,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提升產業的水平,這是我們未來的發展方向。
那個時候,能夠卡我們脖子的東西就越來越少了,就能夠使我們的產業發展更加穩定,經濟發展更加穩定,不被過去出現的斷供、脫鉤這些東西所打斷,這也是雙循環,也是發展我們產業體系所包含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