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長江大保護的“江蘇答卷”
【回眸“十三五”·喜看新成就】
光明日報記者 劉已粲 光明日報通訊員 張欣
推開窗戶,遠處的狼山國家森林公園風景如畫,西面的長江奔騰開闊,深吸一口氣,整個人神清氣爽。這樣的愜意日子,是江蘇南通市臨江小區居民卞玉如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南通,地處長江入海口,擁有干流岸線166公里。其中,市區南部五山臨江而立,沿江岸線約14公里。雖然有山有水,但幾年前,沿江岸線還分布著大量高能耗貨運碼頭和不少“散亂污”企業,揚塵、污水、噪音等污染嚴重,沿江“黃金岸線”成為不折不扣的“生態傷疤”,附近居民苦不堪言。
“以前家門口就有個化工企業,每天大煙囪里冒煙,‘火力全開’時,院子里都能掃出一簸箕土。”回憶起以往的場景,卞玉如連連搖頭,“住在長江邊上一點也不好。”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時指出,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四年多來,南通堅定落實總書記要求,鐵腕治理,多措并舉扎實開展長江岸線清理整治:拆除沿岸非法碼頭、關停沿岸污染企業工廠、增綠植綠、修復長江兩岸生態環境……
經歷了一番“刮骨療毒”,如今的南通沿江岸線已是一片綠色的模樣。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南通南部及沿江地區關停“散亂污”企業203家,騰出并修復沿江岸線5.5公里,新增森林面積6平方公里,打造了岸線14公里、面積17平方公里、面向長江、鳥語花香的“城市客廳”,真正實現將綠色長江還給市民。
江風溫潤,綠道成蔭。現在,長江邊上的濱江公園成了卞玉如和一群好友們時常“約會”散步、下棋的地方。“環境好了,日子也舒坦了,這才是長江人該有的生活啊。”卞玉如說。
“十三五”以來江蘇全面聚焦長江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南通集中整治化工企業只是一個縮影。在南京市浦口區,昔日廠棚林立的9.8公里“十里造船帶”拆除企業30家,復綠面積約90萬平方米,全面打造“春江十里”景觀;在鎮江市京口區京江路的長江豚類自然保護區,江豚的數量已從2010年的20頭增至25頭,甚至出現江豚戲水的場面……
“江蘇抓長江大保護的力度前所未有。”江蘇省水利廳廳長陳杰告訴記者,目前,國家下達給江蘇省的596個岸線清理整治項目中,68個拆除取締項目全部完成整改,今年確保能夠全面完成整治任務。
在抓好長江岸線清理整治的同時,江蘇省因地制宜,同步推進已退出岸線的復原、復綠。沿江各地結合岸線整治,以點帶面整體實施生態修復,泰興、江陰、常熟、張家港等地均打造一批親水生態特色示范工程。數據顯示,江蘇省累計退出岸線47公里、復綠面積8592畝。
“到2025年,我省將進一步壓減沿江生產岸線利用,優化提升生活、生態岸線,打造一批綠色發展的標志性示范段,初步形成長江岸線大保護格局;到2035年,構筑岸線科學有序、高效生態新格局,展現沿江生態良好、景色優美新風貌。”陳杰說。
《光明日報》( 2020年10月21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