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說理】繼續發揮制度優勢打贏“心理戰疫”
作者:吳志遠 華中師范大學自媒體研究中心主任
導讀:在戰“疫”過程中,用流血、流汗總結出來的科學經驗,能否有效地運用到后續的戰“疫”過程中,社會制度將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在長期的心理戰“疫”中,制度優勢與科學力量的結合,才是最靠譜的路徑。
身體戰“疫”之后是心理戰“疫”
“疫來如山倒,疫走如抽絲”,好容易才從嚴重的疫情中緩過氣來的人,又看到北京的疫情在局部反彈。才稍稍放下的心,突然之間又揪起來。
這恐怕是大多數人目前的心理狀態。對于公眾而言,新冠肺炎這一讓人談之色變的疫病,并沒有消失,只不過從臺前走向了幕后。
這意味著,在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里,我們將不得不學會與疫情共存。“如刺在哽”,將成為生活的一場常態。這對任何人而言,都是一種非常令人不快的狀態。你不能忽視它,但又不能被它壓得喘不過氣來。
現在已經處在從“身體戰疫”到“心理戰疫”的新階段。如果處理不好,不但有可能影響正在逐步復蘇的經濟,甚至有可能導致疫情卷土重來,造成全盤皆輸的局面。這是誰也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在取得“身體戰疫”的初步勝利之后,如何打贏“心理戰疫”,已經擺在我們面前。
流血、流汗總結出來的經驗
如何才能做到:對于潛伏在暗處的新冠肺炎疫情,既不能被它嚇到,影響正常生活,也不能因為不重視、掉以輕心而使疫情反復?
其實,前期全國、全民戰“疫”中,我們已經總結出來的戰“疫”經驗,價值巨大。其精髓,在漫長的“心理戰疫”過程中,依然將發揮決定性作用。
那就是,一靠發揮制度優勢,二靠科學力量。
戰“疫”獲得初步勝利之后,疫情帶來的心理創傷和心理壓力不會自動消失。心理創傷既有共性,也有千萬個體的獨特之處。
共性包括,大家普遍擔心:新冠肺炎疫情是否會卷土重來?經濟是否能夠恢復到疫情之前正常的軌道上?對于今年的畢業生來說,就業崗位在哪里?對于服務行業來說,疫情的沖擊還會持續多久?顯然,這些都會給大眾心理造成巨大的壓力。具體到每個人,疫情引發的心理沖擊,差異只會更大。
一些直接面對疫情的崗位,比如醫護人員、警察、清潔工,他們更是面臨雙重心理壓力:一方面,要照顧患病人員的心理情緒;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的諸多不確定性給自身的心理造成的沖擊,也需要疏導。
可以說,身體戰“疫”只完成一半,而心理戰“疫”將會持續更長的時間。
心理戰“疫”戰場上的制度優勢
我們看到,在“心理戰疫”的戰場上,制度優勢同樣被充分發揮出來:在黨的統一領導下,早在疫情爆發之初,教育、民政、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部門以及與心理健康相關的學會、協會等社會組織,就被動員起來,開辟了心理戰“疫”的第二戰場。
首先針對新冠肺炎的輕重癥患者、醫護人員以及警察等戰“疫”前線人員,進行了積極的心理輔導;繼而學校也積極行動,通過網絡、熱線以及開展相關活動,對學生等比較集中的群體進行心理援助服務。
針對社會大眾的大規模心理疏導活動,則是由衛生領域專業人士,像鐘南山、李蘭娟、張文宏等通過媒體渠道來進行疏導。他們的發聲,有效地安撫了大眾心理。
從上可知,在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下,憑借獨特而強大的組織優勢,形成了全國一盤棋、基層動員的態勢,社會制度的優勢在心理戰“疫”的第二戰場上同樣熠熠生輝。
科學力量的有效發揮需要基礎
只有建立在制度優勢的基礎上,科學力量才能得到更充分的發揮;只有以制度優勢為前提,科學才能有真正的用武之地。
以這次北京疫情反彈為例,6月11日之后,全市7120個社區的近10萬名工作者就被動員起來,短時間內排查曾去過新發地市場的人員數十萬人。僅用一周時間,疫情基本就被控制住。
很多人注意到,盡管北京這波反彈來勢洶洶,卻并沒有像武漢一樣采取大規模“封城”舉措。而市民的工作、生活,秩序井然,沒有因為疫情引起較大范圍的心理恐慌。
究其原因,就在于從武漢“戰”疫中所總結出來的科學經驗,被迅速運用到首都的防疫過程中。這些寶貴經驗能夠如此快速的得到運用,并迅速取得效果,沒有強大的制度優勢,是很難實現的。
對比美國,盡管他們擁有頂尖的醫療科研機構和醫療力量,但是美國卻依然在疫情肆虐方面全球奪冠。
這種對比,更是充分說明,缺乏制度的優越性,科學力量作用的發揮,是會受到限制的。
可以預期,在我國長期的心理戰“疫”過程中,科學力量將會憑借社會制度的優勢,終將把疫病帶來的心理不適、負面情緒,從人們心中驅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