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熱議“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深化改革 激發活力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保障民營企業平等獲取生產要素和政策支持。代表委員們認為,民營企業在推動發展、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和擴大開放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民營經濟作為我國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要促進其健康發展。要保障民營企業依法平等使用資源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推動民營企業改革創新、轉型升級、健康發展,讓民營企業創造活力充分迸發。
全國政協委員朱奕龍:
清理歧視性做法 確保平等競爭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保障民營企業平等獲取生產要素和政策支持,清理廢除與企業性質掛鉤的不合理規定。限期清償政府機構拖欠民營和中小企業款項。構建親清政商關系,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
“這為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強發展新動能指明了方向,對維護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大意義。”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僑聯副主席朱奕龍說。
朱奕龍委員表示,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是黨中央的一貫方針政策。改革開放40多年來,民營企業蓬勃發展,民營經濟從小到大、由弱變強,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朱奕龍委員認為,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有利于激活民營企業在“六穩”“六保”中的重要作用,減少疫情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為穩步實現年度經濟目標保駕護航。作為國民經濟運行的基本單位,在宏觀經濟下行壓力下,民營企業資金儲備少,經營本就困難,疫情沖擊更是讓他們雪上加霜。民營企業承載著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幫助民營企業渡過難關是保市場主體的應有之義,更是避免疫情對我國經濟造成重大沖擊風險的關鍵所在。
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有利于增強民營企業信心,激發民營經濟發展新動能,對維護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大意義。為民營企業發展營造更加公平的市場環境和更加優越的營商環境,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真正做到非禁即入、平等競爭,更多地調動民營企業的投資積極性,清理各種對民營企業的歧視性做法,鼓勵投資民營企業,可以有效促進經濟社會穩步恢復,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刺激居民消費,擴大內需市場,為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重要支撐。
“政策扶持更務實、更精準,讓復工復產更給力、更聚力。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等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我們就一定能夠完成保市場主體的任務,為激發市場活力、恢復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朱奕龍委員說。(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姚進)
全國人大代表潘越:
優化資源配置 發展平臺經濟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發展平臺經濟、共享經濟,更大激發社會創造力。“平臺經濟和共享經濟是新時期國家優化資源配置、促進跨界融通和創新創業、推動產業升級的重點發力方向,也是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全國人大代表、廈門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系教授潘越表示。
潘越代表說,平臺經濟和共享經濟具有顯著的共同特點:通過利用快速發展的互聯網技術,實現多方面資源共同集聚,更好地匹配和協調供給方和需求方,重構產業鏈從而優化資源配置。此外,兩者之間又相互依存:平臺經濟通過信用記錄等多種資源共享,降低企業運行成本。
潘越代表認為,近年來平臺經濟和共享經濟對全世界經濟發展的貢獻有目共睹。在國際上,全球諸多大型互聯網公司均已涉足該方向并取得了先發優勢,其良好的發展前景在市值上得到了充分體現。在中國,平臺經濟和共享經濟為當下中國經濟在嚴峻的國際國內形勢下克服困難、持續平穩健康發展提供了重要動力。
不僅在電子商務領域,在社交、醫療、出行、金融等場景中,平臺經濟和共享經濟也為我們帶來了全新的生活體驗,提高了生活便利性。更重要的是,一些頭部互聯網企業,正在積極探索推動由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升級,通過發展云計算、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有效連接社會各要素。
未來,如何進一步引導平臺經濟和共享經濟健康發展?潘越代表說,應加大政策引導、支持和保障力度,創新監管理念和方式,落實和完善包容審慎監管要求,推動建立健全適應平臺經濟發展特點的新型監管機制,著力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相關部門應該包容審慎監管,分類量身定制適合新業態的政策方針。要優化審批流程,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不能人為地設置市場準入障礙。政府部門可以參與制定新業態標準體系、合理界定平臺責任、糾正違法違規行為。”潘越代表說。(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沈慧)
全國政協委員楊成長:
推進市場化改革 激活要素潛能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全國政協委員、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認為,要素配置市場化改革是當前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突破口之一。
楊成長委員認為,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關鍵要注意三點內容。第一,要突出現代要素的作用。相關部門提出“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都屬于新要素,這些新要素具有智能性、科創性、動產性等特點。新要素在目前的科創主導型發展模式尤其是在科創型企業中的作用非常突出。要加快推動這些新要素的市場化流動,目前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第二,要建立要素市場,需要從要素確權工作開始思考。比如,要素所有者有什么權利,要素的交易單位和交易方式該如何定價,要素交易市場怎么監管,要素市場如何開放和布局等。這些問題都未解決,需要進一步研究推進。又比如,作為新要素的數據,其產權怎么界定,是屬于數據原始所有者、數據收集者,還是數據運算者,這些數據類要素的確權仍是難題。
第三,要素市場化改革的關鍵要解決要素服務和功能問題。市場經濟的重要特點之一,是要不斷提高要素的配置功能,這要求要素能自由流通、自由交易、自由交換,形成要素充沛的交易市場,即全國要形成人流、物流、資金流等統一的大市場,這就需要打通區域之間要素的分割狀態。通過要素市場配置發揮作用,讓要素流向欠發達地區、中西部省份。為此,要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發展條件,關鍵是要改革相關體制機制。
那么,如何推動要素市場化配置?楊成長委員認為,應以要素的確權、確立交易單位、定價機制、交易方式以及監管和創新能力為前提。一要推動土地要素城鄉間流動,促進土地要素區域間合理配置。二要健全統一規范的人力資源市場體系,加快形成高端人力資源市場,統籌各方力量加大在職培訓。三要發揮資本市場的樞紐作用,增加有效金融服務供給,發揮資本要素在整個要素市場化改革中的領頭作用。四要推動分散的國內技術市場加速整合、相對集中,優化技術市場服務體系。五要構建相對集中的數據交易市場,統一數據標準和交易規則,促進數據要素與資本市場良性互動發展。(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