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精準施策 全力以“復”
4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要堅持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進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恢復,抓緊解決復工復產面臨的困難和問題。這一重要講話釋放出鮮明信號:必須緊緊抓住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的窗口期,在確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全力以“復”,讓各個行業和整個社會回歸正常的運轉節奏,才能搶回因疫情耽誤的時間、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確保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如期實現。
判斷清醒、認識準確,方可有的放矢。當前,我國疫情防控階段性成效進一步鞏固,復工復產取得重要進展,經濟社會運行秩序加快恢復。但隨著全球疫情加速擴散蔓延,世界經濟貿易增長受到嚴重沖擊,我國經濟發展特別是產業鏈恢復面臨新的挑戰,主要表現在不少企業供需兩端同時承壓,復工不復產、復產不達產、達產不達效甚至重新停產的風險依然存在,做好今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難度顯著增大。
經濟社會是個有機系統,其發展恢復必然經歷一個重新磨合的過程,面對上述現實困難,要平穩度過磨合期,更需要遵循市場運行規律,全面統籌整體和局部的關系,從協同有效著手,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各環節協同恢復、有效供給有效需求相互吻合,力求形成復工復產的整體效應。對此,黨中央已作出科學部署,要求千方百計創造有利于復工復產的條件,不失時機暢通產業循環、市場循環、經濟社會循環;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有序推動各類商場、市場復工復市,促進生活服務業正常經營,積極擴大居民消費,加快推進投資項目建設,形成供需良性互動。
把科學部署落到實處,則需要各級黨委和政府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在“精準”二字上多下功夫,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將其細化為有針對性的務實舉措,有力解決企業復工復產遇到的具體問題。所謂精準,最講實效,最忌虛功。從原材料保障到物流暢通,從服務匹配到消費促進,多想想“復工復產還可能面臨哪些困境”“哪個環節還可以加強”“工作中還有哪些薄弱點”,然后,先行一步、做細一些、抓實一層,千方百計確保政策的“及時雨”真正灌溉到復工復產的根苗上。
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進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恢復,需要政策助力,更需要企業自身積極有為。對于復工復產中遇到的“梗阻”,要加快運用新手段、新技術化危為機,通過模式創新、技術創新變難點為支點,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積極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另辟蹊徑謀發展。
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進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恢復,既是對各級黨委和政府治理能力的考驗,也是對企業應對危機能力的考驗。相信我們定能經受住考驗,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讓人流、物流、資金流有序轉動起來,讓產業循環、市場循環、經濟社會循環有序暢通起來,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