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鐵桿莊稼”綠了塞上江南
在寧夏,勞務輸出是脫貧攻堅的重要支柱產業,是農民增收的“鐵桿莊稼”。2019年,寧夏農村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79萬余人,占全區常住總人口的11%。截至3月6日,受疫情影響,當前轉移就業人數同比下降56%。
一年之計在于春。今年的“鐵桿莊稼”能否順利“播種”,將影響全年的收成。開春以來,寧夏尤其是南部貧困縣區把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抓手,在保障寧夏區域內企業和重大項目復工復產、充分吸收本地勞動力的同時,加強區外勞務協作對接、拓寬就業渠道,確!拌F桿莊稼”“種”得下去,為決勝脫貧攻堅打下堅實基礎。
近日,農戶在寧夏銀川市賀蘭縣新平現代農業示范園區蔬菜育苗大棚為黃瓜幼苗噴水。新華社記者 王鵬攝
深耕細作“自留田”
縫紉機、刺繡機、繞線機開動的聲音此起彼伏,戴著口罩的工作人員嫻熟地操作著機械……近日,寧夏中衛市海原縣閩寧科技園內,車間里恢復了往日的生機。
“我們科技園4家企業屬于勞動密集型企業,目前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周邊員工已經優先分批有序返崗復產,促進了當地貧困群眾增收!遍}寧紡織制品有限公司人事部負責人馬學梅說。
扶貧車間是農村勞動力實現家門口就業的重要陣地。目前全區306家扶貧車間,逾三成已復工復產,就近吸納勞動力3200多人,一半為貧困戶;全區303個扶貧龍頭企業,已復工170多個,就業務工17000多人。
數據顯示,2019年寧夏農村勞動力區內轉移就業約61萬人,占比達77%,本地企業、重大項目、扶貧產業等是農村勞動力就業的主要去向。
寧夏下好穩定就業“先手棋”,大力挖掘區內重點工程、業績向好企業、扶貧車間、季節性農產品加工廠等就業崗位,全面落實社保補貼、崗位補貼、培訓補貼、交通補貼等就業扶持政策,引導企業積極吸納當地農民工特別是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
2月23日,寧夏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派出4輛大巴車從中衛市接回75名返崗職工及家屬!霸诩掖艘粋月,心里很著急,總算能回來上班了。”在寧夏力成電氣集團上班的中衛市沙坡頭區宣和鎮馬灘村小伙常學陽說。
3月11日,在寧夏銀川市經濟開發區內,舍弗勒(寧夏)有限公司員工在汽車軸承車間忙碌。新華社記者 馮開華攝
對外拓荒“辟新田”
2月27日,寧夏六盤山區雪花飛舞。下午4時許,來自固原市原州區、西吉縣的142名務工人員從固原六盤山機場乘包機飛往福建。
“往年都是自己找工作,路途花銷自掏腰包。今年政府為了保證大家安全就業,為我們提供路費、就業一條龍服務,高興得很。”在機場,正在候機的固原市原州區三營鎮三營村村民馬國玲說。
西海固地區是寧夏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也是全區最大的勞務輸出地。每年,固原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0萬人以上,連續三年勞務工資性收入超過65億元,占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0%以上。疫情期間,固原市搶抓東西部扶貧協作特別是閩寧勞務協作機遇,加大“點對點”向福建企業勞務輸出,有效緩解疫情帶來的就業壓力。
涇源縣依托閩寧協作平臺,主動與福建省用工企業對接,不僅“點對點、一站式”向廈門等地勞務輸出,還加大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補貼力度,凡在福建穩定就業6個月以上的,一次性發放跨省就業獎補。
返鄉復耕“撂荒田”
3月12日一早,寧夏吳忠市鹽池縣大水坑鎮二道溝村,村民賈文全開始給900多只羊、400多頭豬喂食。
今年開春,賈文全和另外12位本村村民都不用再長途跋涉外出打工了。自從在河南南陽開過健身房的本村小伙楊彥昭回鄉創業后,他們就有了穩定的就業崗位,在家門口拿到了每月4000元左右的工資。
“我們村750多個勞動力,有500多人在外打工,村子大片土地撂荒。”楊彥昭告訴記者,從小在村里長大,看到這么多土地撂荒很可惜。于是,他毅然轉讓了健身房,回來成立合作社,種地養羊。去年,養殖效益好,利潤達到90萬元。用工高峰期,可吸納50個勞動力季節性就業。
3月11日,賀蘭縣洪廣鎮廣榮村村民在扶貧車間加工手工皮具產品。新華社記者 王鵬攝
近年來,寧夏越來越多勞動力通過外出務工,不僅賺了票子、蓋了房子,還換了腦子、蹚出了路子。返鄉后,他們把學到的技術、掌握的市場信息和當地農村發展實際結合起來,帶領鄉親們創業,開發出新的就業崗位,從“撂荒田”中種出“鐵桿莊稼”。
“我們還出臺了具體的優惠政策,來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寧夏人社廳副廳長孫曉軍說,對因疫情防控在家滯留的農民工,首次創辦小微企業帶動就業或從事個體經營帶動就業的,在創業初始階段登記注冊并正常經營3個月以上的,半年內可給予一次性創業補助3000元,對在原9個貧困縣(區)創業的,補助上浮30%;自工商注冊之日起連續正常經營1年以上的,可一次性給予1萬元創業補助。
據悉,通過繼續完善支持創業就業政策,寧夏今年將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70萬人,夯實可持續脫貧的基礎,并為鄉村振興儲備產業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