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說理】提升科學素養,培育健康心態
作者: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北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研究員 宇文利
抗擊新冠肺炎是一場戰役,也是一場大考,考驗的不僅僅是我國的經濟實力和科技實力,也同樣考驗著國民的素養和心態。在抗疫戰爭中,黨和政府運籌帷幄、全力動員,社會各界眾志成城、團結拼搏。經過艱苦努力,目前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的態勢正在拓展,國際社會也對此廣泛贊譽。
不過,在防控疫情過程中出現的某些不科學的現象和非健康心態,也暴露了當前我國國民在素養和心態上存在的問題,其情其景叫人擔憂,也令人深思:有人對網上的信息不加分辨和思考,甚至偏愛盲信私下流傳的小道消息,趨之若鶩;一聽到某種藥品是所謂“神藥”,就瘋狂搶購;一聽到城市要封閉管制,就囤積居奇;有人生怕受到感染,求簽貼符,燒香拜佛,祈求玉帝王母顯圣顯靈,保佑自己平安無恙;有人不遵守政府和專業機構提出的防控要求,任著性子游走閑逛、膽大妄為扎堆聚集;有人不能正確看待疫情,一聽到有人染病就惶惶不可終日,過分恐懼,胡亂吃大量的補品補藥,結果反引發其他疾病;還有人在居家隔離期間不注意科學生活和作息,黑白顛倒,胡吃海塞,搞壞了身體……凡此種種,折射出我們仍需要提高科學素養、培育健康心態的重大命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有針對性地開展精神文明教育,加強對健康理念和傳染病防控知識的宣傳教育,教育引導廣大人民群眾提高文明素質和自我保護能力。這一要求,對于我們開展科學教育、提升國民科學素養、培育理性健康的國民心態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那么,在防控疫情的戰斗中,或者在疫情過后,我們到底該怎樣提升文明優良的科學素養、培育理性健康的國民心態呢?筆者認為,從科學素養與健康心態相結合的角度看,有以下幾個方面不但重要,而且必要。
一是要學習科學知識,養成重視科學、愛好科學的習慣,在疫情面前保持理性平和的心態。盲目起于愚昧,惶恐源于無知。缺乏基本的醫學常識和科學知識,是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很多人容易走錯路、遭蒙蔽,甚至自欺欺人的原因。那些在疫情面前“無所謂”或“太過所謂”的眾生相,實際上反映了他們并不真正了解疫病和疫情,而是被許多外在的蕪雜消息裹挾著,甚至被幻象和假象牽著鼻子走,因而也就不能做出準確的判斷,采取科學的行為。科學是文明的標尺,一個健康的國度、一個文明的民族、一個現代的國民,是不應該也不能夠與科學隔離開來的。為此,一方面,政府要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和措施,及時發布科學信息和科學舉措,為民眾提供充分的科學指導,激勵民眾學習科學知識,掌握科學道理,提高科學素質。另一方面,民眾自身也要主動地提升文明素養和科學素質,要積極地走近科學、擁抱科學,通過常看科學書籍、參觀科學展覽、關注科學事業、參與科學活動,養成重視科學、愛好科學的習慣。當人們頭腦中的科學知識增多了,社會上科學常識普及了,人們就會在疫情和類似的災難面前多一份安心,多一種穩定,就能夠更好地保持理性平和的心態,做到穩健冷靜、有條不紊。
二是要堅守科學精神,養成忠于科學、捍衛科學的習慣,在疫情面前保持自尊自信的心態。哲學家黑格爾曾說,精神是偉大和崇高的德性所決不能缺少的。學習科學知識固不易,然而堅守科學精神更不易,因為科學精神已經不僅僅是知識層面的問題,而是涉及信念和信仰問題了。科學是文明的燈塔,可以檢驗社會生活的文明程度和文明水平。不僅僅是在這次疫情防控中,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時候和很多場合,仍有不少人平時不愛護身體、不講求衛生、不文明飲食,更有甚者追求超級刺激享受、嗅尋有悖倫理的饕餮盛宴,而一旦疫患來襲又變得草木皆兵、倉皇失措。在抗擊新冠肺炎的戰斗中,鐘南山、王辰等院士專家之所以成為人們健康的“守護神”,與他們對于科學精神的信仰以及在科學支撐下的尊嚴和威信是分不開的。科學精神的實質是尊重規律、客觀求真,實事求是,其實也就是對外部世界、現象和事件的深刻洞察與理性把握。堅守科學精神就是要通過環境營造、政策導向、體制規范和行為約束讓人們養成忠于科學、捍衛科學的習慣,讓科學真理的光芒普照大地,照亮人們的思想園地和思維空間,獲得自尊自信的精神力量。抗疫之時,當人們眼見中國制度發揮出強大優勢來調配資源、強力抗擊疫情時,人們發自內心的感動與信任會油然而生。同樣,當一個民族擁有了趨赴科學真理、堅守科學精神的習慣時,其民眾自然也就擁有了自尊自信的心態,擁有了贏得尊重、贏得信任的魅力。
三是要掌握科學方法,養成運用科學、踐行科學的習慣,在疫情面前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社會生活和實踐是思想與方法的結合體。在疫情發生時,如何積極面對疾病、如何健康生活不僅是對人們思想認識的考驗,也是對人們思維能力的考驗。科學是診治愚昧的工具,也是傳播文明的良方。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抗擊疫情必須依靠科學,也只能依靠科學。從快速基因測序到迅速分離毒株,從清盤染病人數到分級分類診療,從挽救罹病患者到協調求治資源,防控疫情的每一步都離不開科學的領導方法、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在抗擊疫情之初,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方針。隨著防控疫情的進展,為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黨中央又做出部署,要求把握好“度”,不搞“一刀切”,對病人“應收盡收、應治盡治”,對防控分區分級管理,對生產精準復工復產。可以說,抗擊疫情需要穩打穩扎、步步推進,發展生產也需要有理有利、積極作為,這一切都離不開科學方法的指導和運用。馬克思恩格斯說過,科學就在于用理性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歸納、分析、比較、觀察和實驗是理性方法的主要條件。對于廣大民眾來說,把科學方法融入到日常思考和生活中,養成運用科學、踐行科學的習慣,特別是學會通過比較鑒別和綜合分析達到辨明事實,分清真偽,無疑就能為思想貼上了一劑“防腐劑”,為生活更加文明、更加美好注入了一劑“助推劑”。如果做到了這一點,自然也就能夠在疫情和困難面前保持理性健康、積極向上的心態了。
科學之光是理智之光,光明之源。法國大科學家彭加勒說:“只是由于科學和藝術,文明才具有價值。”朝向文明的科學素養是現代社會饋贈給人們的珍貴禮物。它能幫助人們驅除思想世界中的陰霾和黑暗,幫助人們獲得理性健康的心態和生態。我們相信,隨著人們科學素養的提升,一切疫情都不再可怕,一切瘟神都將會被驅逐!
相關閱讀
【戰“疫”說理】在“大考”中彰顯制度優勢和治理效能
【戰“疫”說理】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需提升國民健康信息素養
【戰“疫”說理】非常時期中國國家治理的非常之力及生成機制
【戰“疫”說理】強化顯政,著力化解涉疫輿情“臺風眼”
【戰“疫”說理】從“抗疫”實踐看社會力量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的積極作用
【戰“疫”說理】提升公眾健康信息素養 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