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大家的健康,務必革除濫食野生動物的陋習
向帥 中國網時事評論員
新冠病毒疫情來勢洶洶,雖確診病例數在下降,但疫情仍沒有得到根本性遏制。
在全國齊心協力共同抗擊疫情的同時,有關于這種病毒的相關疑問也隨之而來。它們到底是怎么出現的?源頭在什么地方?因為按照人們的應變邏輯和推斷,如果控制住了病毒源頭,是不是就可以避免這樣的事情再次發生?
今年1月10日,復旦大學負責生物醫藥研究的團隊公布了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序列,并針對該病毒的發病機制、傳染途徑和宿主來源作出相關推斷。與此同時,不少高校的相關專業和研究機構也紛紛發表研究成果。目前來說,公認這種新型病毒很有可能來自于野生動物。其實,早在十幾年前,一些病毒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就開始了對“藏匿”于野生動物身上的病毒的追蹤與研究,F在,很多人還記得, 2002年的SARS病毒在短時間內擴散至全國,造成相當大的恐慌。當時就有聲音猜測,這種病毒的宿主來可能是野生動物蝙蝠。
無獨有偶,從國際知名病毒研究組織以及北京大學工程院生物醫學研究團隊的相關研究結果上來看,蝙蝠和水貂很有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的兩個潛在宿主,其中水貂可能是中間宿主。有人也許會問,一個小小的蝙蝠為什么常常與病毒聯系在一起?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負面能量”呢?這種動物不是挺常見的嗎?其實,蝙蝠是一種很“特殊”的動物。因為進化等原因,它的體溫通常會很高。同時,這種溫度又是多種病毒的最好寄生環境。不過,蝙蝠通過進化增強了對致命病毒的抵抗力。所以,蝙蝠又被病毒專家們稱之為“活的病毒攜帶倉庫”。
不光蝙蝠如此,不少其他野生動物也是如此。通過上百萬年的進化,它們通常對病毒和細菌有了超強的抵抗能力,但是對人類來說,這些病毒與細菌往往是致命的,食用野生動物會大大增加感染傳染病的風險。
所以說,根治濫食野生動物是防治傳染病的重要手段。前不久,三部門聯合下發了相關規范動物養殖以及禁止食用野生動物條文。此次疫情發生以后,不少媒體和專家也都紛紛撰文,呼吁人們不要濫捕、濫食野生動物,以降低感染風險。不過,要徹底根除類似情況,還是要從法律上進行立法規范,加大對販賣、銷售甚至食用野生動物行為的處罰力度。也唯有如此,才能從根本上予以杜絕。
當前,防治疫情的工作已經到了最緊要的關頭,全國上下一條心,共同應對這場規模浩大的攻堅戰。不過,與此同時,我們也要警醒:健康是無可替代的,愛護大自然,愛護野生動物,保障生態文明,構建人文和諧的社會,這些不僅僅是口號,而是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大事。為了大家的健康,務必革除濫食野生動物的陋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