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鄰為壑換不來獨善其身(鐘聲)
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慌不得,亂不得,過度限制措施要不得。以鄰為壑、乘人之危之舉,最終損害的注定是本國利益和各國共同利益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世界衛生組織多次表示不建議各國采取任何旅行或貿易限制措施,呼吁各國應基于證據采取令人信服的措施。然而,仍有一些國家無視世衛組織專業權威建議,采取過度限制措施,這種以鄰為壑的利己主義做法不僅無助于疫情防控,反而人為制造恐慌,干擾了正常國際人員往來與合作,給國際航空運輸市場秩序乃至世界經濟發展造成負面影響,越來越引起人們擔憂。
疫情面前,任何不冷靜、不理智、不明智之舉都可能帶來次生挑戰。世衛組織將新冠肺炎疫情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就宣布不建議限制貿易和人員流動。這是根據《國際衛生條例》作出的專業權威建議。有目共睹,得益于中國堅決有效的防控措施,世界其他國家的確診人數僅占全部確診人數的1%左右。國際民航組織表示,在沒有進行適當風險評估的情況下,采取超出世衛組織和國際民航組織相關建議的措施,可能會導致不必要的負面影響。
“基于恐懼、誤傳、種族主義和仇外心理的應對措施不會將我們從類似新冠肺炎這樣的突發事件中拯救出來。”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瑞士、智利及意大利等國的16位國際知名衛生法學家近日在英國期刊《柳葉刀》發表評論,呼吁有關國家撤銷已實施的非法旅行限制,在遵循《國際衛生條例》的過程中支持世衛組織,并互相支持。應當看到,這樣的聲音才是尊重國際法規則、維護全球共同利益的擔當。
科學研究與實踐表明,采取斷航等極端限制措施,并不能真正降低病毒擴散的風險。美國喬治城大學研究新發傳染病的學者艾琳·索雷爾表示,現有證據表明,全面關閉邊境并不是遏制呼吸道病毒的有效手段。與其采取過度應對措施,不如把資源用于治療病人、開發疫苗和其他應對措施。美國媒體發表文章指出,在沒有得到國際機構建議的情況下,取消航班、郵輪和關閉邊境不僅是一種經濟上的自殘,也是在浪費一個從過去的錯誤中吸取教訓的機會。應當看到,這些基于事實和既往經驗的評估,才是各國在采取應對措施時應優先考慮的因素。
全球化時代,需要的是順應潮流,共擔責任,攜手應對挑戰。此次疫情發生后,泰國、柬埔寨、巴基斯坦、加拿大等國就明確表示,不會限制中國公民入境。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法國尊重世衛組織就應對疫情提出的專業意見,對疫情作出的反應總體客觀,目前法國駐武漢總領館仍在運行。加拿大衛生部長帕蒂·豪伊杜認為,禁止入境的做法沒有依據,也不合理。泰國副總理兼公共衛生部長阿努廷認為,禁止中國游客入境并不能阻止病毒的傳播。柬埔寨首相洪森更是在疫情嚴峻時期到訪中國,以展示柬埔寨政府和人民對中國政府和人民抗擊疫情的大力支持。韓國新任駐武漢總領事姜承錫在疫情期間堅持到武漢赴任。事實表明,各國的聯系足夠強大和堅韌,并不是個別國家所能破壞的。
全球化時代,各國利益交融、命運相連。應對疫情,決不是讓社會經濟活動絕對靜止的理由,在加強健康安全保護的前提下,盡力保證正常的經濟活動才是正確選擇。然而,斷航等過度甚至極端限制措施,與最大限度減少疫情負面影響的方向截然相反,只會損人害己,并給世界經濟增長蒙上陰影。據美國媒體報道,美方針對新冠肺炎疫情采取的全面限制措施將嚴重傷害依賴中國產品或面向中國客戶的美國公司。高盛公司日前發布報告指出,美方限制措施將導致中國游客減少28%,消費支出減少58億美元,美國今年一季度經濟將因此損失0.4個百分點。這樣的事實,值得有關國家警醒。
習近平主席在應約與美國總統特朗普通電話時指出:“流行性疾病需要各國合力應對。”“冷靜評估疫情,合理制定并調整應對舉措”。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慌不得,亂不得,過度限制措施要不得。全球化時代,以鄰為壑的利己主義做法換不來獨善其身,惟有秉持科學、理性和負責任的態度,加強國際合作,攜手應對挑戰。以鄰為壑、乘人之危之舉,最終損害的注定是本國利益和各國共同利益。
《 人民日報 》( 2020年02月21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