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情 記者觀察丨應收盡收 環環相扣
連日來,中央指導組指導督導湖北省、武漢市刻不容緩依法采取果斷措施,不折不扣落實“四類人員”分類集中管理措施,真正做到應收盡收、不漏一人。2月15日,湖北省委常委、武漢市委書記王忠林強調,堅定不移地落實“應收盡收、應治盡治”,是當前疫情防控首要的工作。確實,“應收盡收,不漏一人”,是目前武漢疫情保衛戰中最為關鍵的任務,要想完成這個任務,除了加大病床數量,增派醫護人員之外,武漢當地的各個區、街道、社區這三個環節,也尤為重要,因為他們負責排查統計患者人數,協調醫院病床,還要把病人轉送醫院,這三個環節是如何運行的?
這里是武漢市江岸區的防控指揮部,區衛健局局長童衛橋正在計算現有已下撥的床位數。
武漢市江岸區衛健局局長 童衛橋:今天我們準備加床加50張。
記者:還是不夠啊。
武漢市江岸區衛健局局長 童衛橋:市里今天還給一部分。
由社區收集和排查,包括確診病人在內的四類人員名單,之后上報街道,再由街道匯總到區里。隨后,武漢市指揮部將會根據各個區上報的病人數量,把醫院可收治的床位數分配給各個區。
武漢市江岸區衛健局局長 童衛橋:客觀上講(我們區里)沒有專門的醫院,靠市里調節一部分床位給我們。
一旦有了床位,區里就會把這些床位分派到街道。就在記者采訪的時候,江岸區的塔子湖街道,收到區里的最新指令,在早上九點向金銀潭醫院轉運一批重癥病人。
武漢市江岸區塔子湖街道辦事處主任 冷作軍:今天早上發布指令,每個街道根據上報的情況,塔子湖街道(轉運)13名,就是我們要清零的(轉運)重癥這13名。
每天轉移患者的指令是從區里分批次下達,重癥病人的轉移名單最先到達,街道將會按照名單,逐一和各個社區核對。
武漢市江岸區塔子湖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 申小輝:(這位患者)他的情況很嚴重,第一次(核酸檢測)結果是陰性,第二次還沒出來,但是他有癥狀,不能再等下去了,要把他報上去。
對于街道而言,核實病人情況并不難,最難的任務是組織車輛進行轉運。武漢市120急救車輛根本無法滿足全市的患者轉運需求,于是包括塔子湖在內的武漢市各個街道,開始自行組織車輛。
武漢市江岸區塔子湖街道辦事處城管隊員 梁勇剛:找到五金加工店說沒有(材料),這都是我們自己臨時搭了一個。你看這個后面本來是有吊簾的,結果吊簾買也買不到,也沒有人會安裝。
武漢市江岸區塔子湖街道辦事處城管隊員 王進進:因為最開始的時候,車輛這塊有點缺,緊缺嘛。
記者:還有什么車做了改裝?
武漢市江岸區塔子湖街道辦事處城管隊員 王進進:它是區政府幫我們安排的。
記者:做了一個物理隔離,前面坐司機,后面坐病人,就這么送?
武漢市江岸區塔子湖街道辦事處城管隊員 王進進:對。
記者:你們又不是專業(醫護)人士,這樣送(病人)你會有擔心嘛?
武漢市江岸區塔子湖街道辦事處城管隊員 王進進:之前有一點擔心,但后來接了幾次之后,慢慢積累了一些經驗吧。
當天要轉運的第一批患者中有一位是還沒最終得到核酸確診的78歲老人,他已經發燒五天,2月13日開始,武漢市宣布,臨床病例也被納入確診名單,因此這位老人,也要被轉運到金銀潭醫院。
武漢市江岸區塔子湖街道金橋匯社區書記 楊柳:他們在跟我們的居民核對體溫。(給患者家屬打電話)那你現在能不能過去,你過去吧,我覺得你在那里我比較安心。
與街道相比,社區每天的工作更具體,與居民核對體溫,上報確診、疑似病例的情況,在收到街道轉運通知之后,社區工作人員就要負責聯系患者和家屬。
江岸區塔子湖街道金橋匯社區書記 楊柳:他年紀大了78歲了,然后基礎疾病也有一些糖尿病、高血壓,所以挺緊急的。
記者:你是醫院的負責人,是嗎?
武漢市江岸區工作人員:我不是醫院的,我是聯絡員。
記者:你是區里總的聯絡人?
武漢市江岸區工作人員:等一下,我要把名單查一下。
為了讓病人到達后,能夠直接住院,江岸區在醫院專門安排了一位聯絡員,負責辦理病人的住院手續。
記者:您怎么也沒有防護措施啊?
武漢市江岸區工作人員:我汗流了,我現在來不及啊,這么多人圍著,車里面有簡單的防護服。
車隊與聯絡員進行對接后,繼續要將車里的患者送往指定病區。
武漢市塔子湖街道城管隊員 王進進:已經把他送進去了,我們這趟任務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