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如何守好防疫“最后一米”?
廣州越秀區北京街都府社區“三人行”小組入戶宣傳、測體溫。受訪者供圖
每次上門為隔離人員測體溫,陳柳皇都會站在門外。但即便如此,與隔離人員僅不足一米的距離,還是讓他有點擔心。“不怕是假的,這段時間我都一個人住,不敢回家。”他說。
陳柳皇,26歲,是深圳章隔社區的一名網格員,也是廣東近18萬網格員中的一員。
隨著返工潮的到來,中國人口第一大省、經濟第一大省的廣東,疫情防控迎來最為關鍵時刻。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直接關系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關系經濟社會大局穩定。常住人口過億的廣東,如何守住農村、村居、社區、網格的第一道防線?
日前,南方日報記者深入廣東社區、村居一線調查走訪了深圳龍華章閣社區、廣州越秀都府社區、南沙龍穴社區、東莞市橫瀝鎮棕櫚園小區、惠州大亞灣區澳頭街道東升村、佛山市順德區陳村鎮潭洲村的萬科水晶城等基層防疫一線蹲點調查發現,網格化防疫和大數據技術手段,已成為廣東落實“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疫情群防群治的重要保障。
發現某隔離家庭有人下樓拿東西,陳柳皇(中)立刻要求其返回家中。南方日報記者 吳治聰 攝
1天有12小時馬不停蹄
章閣是深圳一座城中村社區,因服務于富士康員工而聞名。社區人口近10萬,其中湖北籍居民有8000多人。日前,記者陪同章閣網格員全天作業,記錄下他參與一線防疫的12個小時。
所謂網格員,就是廣東“網格化”疫情防控,在全省防疫大小網絡中的工作人員。目前,廣東有近14萬個這樣的網格。按照部署,鎮(街道)領導要分片包村(居),村(居)“兩委”建立專兼職結合的工作隊伍,責任到人、聯系到戶。每個村(居)就是一個網格,開展防疫工作。
9:00,26歲的網格員陳柳皇給網格樓管打電話,詢問租客回程動態。隨后出門給居家隔離人員測體溫。因社區防護設備較少,陳柳皇并沒有穿防護服。
9:40—10:20,他到匯龍峰景花園上門測溫,幫隔離居民拿快遞、倒垃圾;10:25—11:50,他到尚品雅居、章閣華庭上門測溫,幫隔離住戶倒垃圾。
12:00—14:00,吃飯、午休時間。與此同時,體溫檢測數據與網格小組會議同步召開;14:00—15:50,他到匯龍公館、章閣中心城、澳門小區上門測溫,幫隔離住戶倒垃圾。
16:00,他完成了對96個隔離居民的體溫檢測。
但他還有一個重要任務:核實新增B類人員名單。此前,同事曾通過電話核實,但4人沒接電話,他不敢掉以輕心,馬上出門。
忙完核實工作,陳柳皇又加入到網格員送菜的隊伍。
17:30,配送完成后,回辦公室吃晚飯。吃完飯又出門送菜,直到20:45結束一天工作。
“每天回家前,我都會用塑料袋把制服裝好,洗衣服前用熱水燙一下。”陳柳皇說,“希望疫情快一點過去,可以早點和家人團聚。”
12小時馬不停蹄,就是廣東近18萬社區網格員工作的縮影。幾個網格員總結說,他們是“戰斗員、信息員、宣傳員、協管員、調解員、服務員。”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他們就是一根根針。
東莞的網格管理員為群眾發放物資。受訪者供圖
網格下的戰斗需要智慧
正月初五迎財神。鄭江虹一上班就接到了市疾控中心反饋的信息,隨即和她的兩個搭檔出發了。鄭江虹是廣州市越秀區北京街都府社區黨委書記,和她組隊的是北京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吳慧敏、北京街派出所民警陳偉靈。
他們有一項重要任務,就是“三項大排查”中的兩項。1月30日,廣東全省同步啟動三項大排查:一個不漏地排查我省確診病例的所有密切接觸者、重點疫情地區來粵人員、全省發熱門診重點人群。廣東也成為全國最早一批開展此項工作的省份。
“您好,我們是社區工作人員,今天來測體溫。”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黨員+警員+醫生”的“社區力量三人組”是廣州市社區防控的標配,他們一次次登門問候,一遍遍測量體溫……如今,社區防疫“三人組”已在省內多地推廣。
開展網格化戰斗,不同城市排兵布陣的方式雖有不同,但精髓一致。
在江門,市(區)、鎮(街)、村(居)、網格、樓棟(自然村)五級“網格化”疫情防控體系快速組建,三人組由村居干部、醫衛人員、民警或輔警組成。“我們的目標是不漏一戶、不漏一人。”江門市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說。
“村到組、組到戶、戶到人”,惠州農村疫情聯防聯控,將網絡直接伸向每個人。
網格下的戰斗,需要智慧。
深圳龍湖社區黨委書記羅黎靜在年初二出招了。她制作了湖北籍返深人員申報二維碼,張貼在小區和各樓棟大門口顯眼位置,并推送到居民群,引導居民自覺報備。羅黎靜還發現,適應網格下生活,社區的居民需要更多的心理關愛,“我能感受到,他們內心的緊張、甚至恐懼,其實這很正常”。幾年前自學的心理學派上了用場,除了給街坊“話療”,她還在廣泛推送心理援助熱線。在她看來,心安,生活才能安。
復工首日,佛山市順德區陳村鎮潭洲村的萬科水晶城出入口,李生(化名)正在忙里忙外。他是佛山市文廣旅體局的一名黨員,這次是來做志愿者的。
李生和物業工作人員一起,為進出的居民測量體溫,挨家挨戶打電話、制作大字報宣傳,對社區樓道、電梯間、公園、垃圾桶進行消毒……當疫情管控進入關鍵階段,志愿者與社區工作者一起沖在第一線,共同守護疫情防控“最后一米”里的防線。
AI排查系統上線助防疫
隨著“滴”的一聲脆響,出入人員的情況,是正常還是正居家隔離,會馬上反饋到安保人員處。從2月3日下午開始,深圳市龍華區樟坑社區的居民出入必須掃碼。二維碼的背后,是樟坑社區第一聯合黨支部黨員尹海龍團隊研發出的防疫排查AI系統。
返深大潮正在來臨,社區防疫排查工作壓力與日俱增。利用技術手段,減少人員接觸,提高信息收集效率,正是尹海龍團隊研發AI該系統的初衷。
這套智能系統正式上線時,樟坑社區網格員直接喊出了“高興得想哭了”。5天后,系統完成升級,并在民治街道12個社區內推廣。“目前,我們使用的是在阿里云租用的服務器,可以承載約100萬條數據。”尹海龍說。
依靠大數據分析、智能申報系統、無人機,廣東網格化疫情防控有了更堅實的保障。
記者走訪深圳市福田區智慧城市智慧中心看到,中心調度屏幕上,一張地圖動態顯示著福田每個社區確診病例、隔離人員、疫情趨勢等數據。網格員采集信息可在pc端、移動端輸入,實時共享。
“我們將疫情上報的信息,運用地理信息技術等進行疫情信息入格、入塊化,建設疫情決策調度可視化系統。”福田區政數局局長余杰表示,通過數據分析,助力政府防疫力量精準投放。
網格化疫情防控,協調聯動的核心是信息。記者調查發現,自主申報小程序、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正成為社區網格化防疫重要手段。
深圳光明區開發防疫數據最全上報庫,每日與網格員排查庫對比,發現出入自動派出工單,安排網格員上門核查。平臺試運行以來,匯聚超過1萬條數據,派出工單300多件。
無人機技術、大喇叭也被廣泛運用于廣東疫情防控工作中。
“提紅色包的阿姨,韶關公安提醒您,出門務必戴上口罩,感謝您的配合!”連日來,韶關市公安局在市區城中村、居民小區、火車站等重點區域,部署數架警用無人機不間斷巡邏飛行,發現異常情況及時提醒和勸阻。
隨著疫情防控需要,廣州黃埔區推出“有呼必應疫情防控”平臺,在試點街道蘿崗街,群眾只需掃碼就可登錄,并填寫調查問卷,一鍵上報出行和健康信息。后臺即刻統計數據,描述疫情防控態勢,還可推送屬地社區網格員核實。
網格下的戰斗,網格下的生活。這張張網,就像孫悟空給唐僧畫的防護圈,屏蔽疫魔。每個人平靜、安全地生活,背后是“孫悟空”們的法力無邊。
南方日報記者 朱紫強 劉遠忠 吳永奎 馮艷丹 李靄瑩 李鵬程 高綺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