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病區里的生日:病毒藏起熱鬧,藏不住愛
在病區內,劉雪梅為患者郭先生籌備了簡單的生日。 圖/受訪者提供
天山網訊(記者王晶晶報道)2月4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部院區第七病區內,零食代替蛋糕,飲料當做蠟燭,在醫護人員的陪伴下,42歲的患者郭先生過了一個特殊的生日。
籌備這次生日驚喜的是首批新疆馳援武漢醫療隊的女醫生劉雪梅,自1月31日投入工作以來,只要醒著,這位來自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醫生就一直在忙。在病區時,她要查房、和病人溝通病情、整理病歷下醫囑,回到住處,她又查資料、與同行討論治療方案以及在微信上安慰患者。“我見過武漢的繁華,病毒也許能把武漢的熱鬧藏起來,但絕對藏不住愛,知道他今天過生日,為了給他戰勝病毒的勇氣,才為他籌備了生日。”劉雪梅說。
對講機辦公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是重癥患者的定點收治醫院,這家醫院以前也是一家綜合性醫院,分設多個科室,如今,所有科室都被改造成了收治重癥患者的病區,劉雪梅所在的病區為第七病區。這個病區共有16間病房,每間病房收治一位患者,病區設置了污染區、緩沖一區、緩沖二區和清潔區,進入污染區時,所有醫護人員都必須穿防護服。
在病區,劉雪梅每天至少穿6個小時防護服。
為了節省防護物資,醫生會兩人一組交替進入污染區,每班值守6小時,進入污染區的醫生會將所有病人的情況查看一遍,并用對講機將病人的體征、狀態,報告給在清潔區值守的醫生,外面的醫生操作電腦寫病例,兩個醫生輪班交替進入污染區。
脫下防護服,劉雪梅的鼻梁和臉部都被口罩壓得紅腫。
1月31日,劉雪梅剛進病區,科室收進來一名老年女性患者,問診時,她用手去摸病人的手和腳,病人如果手腳冰涼那可能就很危急,但是穿防護服要戴三層手套,她感覺不出病人的體溫,“我一看,病人的手已經發紫,這是缺氧的表現,就趕緊聯系把她轉到重癥監護室,后來才知道病人剛轉過去就沒了。”她說。
劉雪梅和科室的醫護人員在一起。
和病人在一起
劉雪梅說,2019年9月,她曾經來過武漢,晚上坐著游船在長江上游覽,武漢的繁華讓她印象深刻,這次來到武漢后,巨大的反差讓她心疼。因此進入病區前,她就暗下決心要多和病人溝通,除了要及時醫治病情,還要幫助病人紓解心理,樹立戰勝病毒的信心。
劉雪梅主動添加患者,在微信里與患者溝通,為他們加油打氣。
劉雪梅每收治一名患者,就主動加病人的微信。“有的病人還有點懵,第一次遇到醫生主動要求加病人微信的,我說,我不在病區時,你方便找我,有什么問題都可以問我。”劉雪梅說。
每天從污染區出來后,劉雪梅就將患者一一添加,備注好姓名和大致情況,記者看到了她與過生日的郭先生的聊天截圖,郭先生追問自己是不是病得很重,劉雪梅回復說:“不重,病情在好轉,要有耐心和信心。”得到安慰的郭先生說起今天是他的生日,等疫情過去,家人給他補過生日的時候,一定要邀請醫護人員一起來。“看到他的邀請,心里暖暖的,只要有希望,一切都會好起來,所以下午接班時找來零食帶給他,為他過了一個簡單的生日。”劉雪梅說。
劉雪梅主動添加患者,在微信里與患者溝通,為他們加油打氣。
還有一位患者持續高熱8天,言語中充滿了絕望,劉雪梅安慰她,血項指標在好轉,會調整治療方案,病人的情緒穩定下來。“醫生對患者的安慰特別管用,可以讓患者樹立信心,這對他們的恢復有好處。”她說。
2月5日凌晨,劉雪梅為患者過完生日,穿著防護服在病區內忙碌了近10個小時,走出病區,她臉上的皮膚被口罩壓得紅腫,“對醫生來說,只要病人病情好轉,這些都不算啥。”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