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神山醫院驗收了(來自疫情防控一線的報道)
圖為雷神山醫院醫技樓的檢驗科室。
田豆豆 韓 笑攝影報道
經過逾萬名建設者十晝夜奮戰,2月6日,雷神山醫院正式通過武漢市城建和衛健部門的驗收,并開始逐步移交。
1月25日,大年初一,武漢火神山新型肺炎?漆t院建設號角剛剛吹響,武漢市又緊急決定半個月之內在江夏區黃家湖再建一所雷神山醫院。
5萬平方米、7.5萬平方米、近8萬平方米,面對疫情蔓延的兇猛勢頭,短短6天,雷神山醫院總建筑面積三次增加,床位從1300張增加至近1600張,總體規模超過兩個火神山醫院。這里整體參照戰地醫院形式,主要包括醫療用房區、醫護保障區、醫療輔助區。
2月6日,雷神山醫院開始移交。趕在這之前完工,難度可想而知。“每一個祖國需要的時刻,每一個艱難險阻的時刻,我們從不退縮。這一仗,我們同樣要打贏,也一定能打贏。”中建三局黨委書記、董事長陳華元向員工發出號召。
時值春節,武漢交通封閉,籌集物料、集結工人難上加難!叭粲袘穑俦鼗!”一時間,中建鐵投、中建鋼構、中建安裝等中建集團專業公司以及中建三局在漢單位工作群中,“請戰聲”不絕于耳。
800人、1000人、2000人、5000人,現場人數不斷增長。截至2月4日,現場有1000余名管理人員、近8000名作業人員日夜奮戰,1400余臺各類大型機械設備及運輸車輛川流不息,3000余套箱式板房、3300套機電安裝物資運抵施工。
集結號吹響,現場施工人員開啟“白加黑”“5+2”工作模式,“兩班倒”24小時晝夜不停施工,爭分奪秒搶抓工程進度:施工、監理人員一齊守在現場,邊溝通、邊設計、邊施工、邊調整……
“速度的背后,是我國建造技術的創新!痹诶咨裆结t院現場指揮的中建三局一公司黨委書記吳紅濤說,兩個醫院的建設均采用了行業前沿的裝配式建筑技術,最大限度地采用拼裝式工業化成品,減少現場作業工作量,節省大量時間。同時將現場施工和整體吊裝穿插進行,實現了效率最大化。
短短10天,雷神山醫院迅速崛起,為戰勝疫情再添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