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無反顧沖到防疫最前線,“我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我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解放軍報記者 高立英 通訊員 王 煜
△2月1日,陸軍軍醫大學醫療隊收治的首批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中,有兩人經核酸檢測和其他相關檢查,達到治愈出院標準。圖為兩名康復者走出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后,向醫護人員敬禮致意。解放軍報記者 范顯海攝
戰斗在同一家醫院,住在同一座大樓,但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夫妻倆只見了3次面。
忙,太忙!空軍軍醫大學醫療隊隊員仲月霞和王新,這對軍旅伉儷在支援湖北抗擊疫情一線日夜奮戰。
1月26日,醫療隊隊員集中培訓,仲月霞負責考核隊員穿脫防護服,王新也在其中。雖沒顧上多說話,但隔著護目鏡,王新還是讀出了妻子眼中的關切。
1月29日晚上,王新把自己“攢下來”的幾個橘子送到妻子房間,“一忙起來,她就顧不上吃飯,餓了先吃個水果。”
再往前數,就是除夕之夜,夫妻倆并肩出征。
1月底,夫妻倆所在的醫院被確定為陜西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第一批定點醫院第一梯隊。經歷過援非抗埃、抗震救災等十幾次重大任務,已經53歲卻仍喜歡“挑戰自己”的仲月霞,再次向組織遞交請戰書。
短則幾周,長則數月,每次妻子外出執行任務,無不和艱難為伍、與風險為伴,這令在家的王新始終牽掛在心。
這次,當聽說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患者還存在消化系統、神經系統等方面的癥狀后,身為消化病學專家的王新,立即向院領導申請:派我去一線!我能為阻擊疫魔盡一份力!
這份申請,令院領導無法拒絕。起初,考慮到任務風險大,加之仲月霞的父親去世沒多久、85歲的母親身體不好,領導只允許夫妻倆去一個人。
除夕當晚,王新和仲月霞把門一鎖,鑰匙交給妹妹,背起行囊,登上軍用運輸機。“工作30多年,這是第一次和愛人一起上戰場。今年,我們算過了個團圓年。” 倆人相視一笑,并肩奔赴前線。
1月30日12時30分,記者在武昌醫院住院部3樓病房清潔區,見到了正組織醫護人員換班的仲月霞。她是醫療隊管理團隊的主力,主要負責規范救治流程和培訓醫護人員。
今天本來沒有給仲月霞排班,但她放心不下,一大早就來到醫院,調配防護物資,指導醫護人員穿脫防護服,“我在這守著,值班的人就多一些保護” 。
王新是醫療隊專家組成員,除了進入病房一線,根據患者病情指導醫護人員制訂治療方案,他還作為“醫生們的醫生”,擔負醫療隊隊員的保健任務。
工作繁忙,防護嚴格,兩個人很少見面。抽空打上一個電話,妻子總是提醒丈夫嚴格防護;丈夫總是囑咐妻子,工作量太大,當心身體免疫力降低。
一個電話,讓彼此心里知道:“我不是一個人在戰斗!”爭分奪秒的戰斗中,他們又增添了力量。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夫妻并肩、姐妹攜手、父母送子上一線,成了最動人的風景。
仲月霞給吳妙玲和趙亞蕓檢查完防護服后,才得知她倆是一對表姐妹。
一聲令下,軍人護師吳妙玲和文職護師趙亞蕓不約而同報名加入醫療隊。直到出發前的誓師動員大會上,兩姐妹才發現彼此,緊緊地抱在一起。
進駐醫院以來,姐妹倆今天才第一次排到同一班。“記者同志,幫我倆拍張照片吧。”進入病房前,妹妹趙亞蕓說。
雖然姐妹倆身著厚厚的防護服,記者只能看到兩個高矮不同的身影,但她們并肩戰斗在一線的風采,深深定格在記者腦海中。
因為責任與使命,她們義無反顧,沖到了防疫最前線。因為,她們知道,自己身后有親人的鼓勵、家庭的理解、人民的期盼,自己并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重慶,除夕夜23時,同為軍醫的丈夫宋嶠,給奔赴武漢一線的妻子、陸軍軍醫大學醫療隊隊員彭渝發了一條微信:你是我妻,也是戰友,務必保重身體,盼望早日凱旋。
西安,1月31日21時,剛出院回家不久的老人張茹英,得知兒子史慶輝去了抗擊疫情前線,特意為他錄制了一段視頻:“你是軍人,也是醫生,面對疫情挺身而出,責無旁貸。雖然有點擔心,但媽媽堅決支持你!”
(解放軍報武漢2月1日電)
本文刊于2月2日解放軍報“01”版
軍報記者微信發布
編輯:王旭
編審:任旭
投稿郵箱:jfjbwx@163.com
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