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評:“智能春運”讓歸途更通暢
軸承取送機器人、智能識別多地方言、自動規劃最佳回家路線……一系列“黑科技”在春運中的應用,讓無數行在歸途的人們發現,如今的春運變得越來越智能。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1978年,改革開放的大門打開,務工潮讓中國大地出現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名詞“春運”。自此,每一年的春運,對鐵路部門來說都是一場大考。不過,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升,對鐵路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春運出行,已從最初單純的“走得了”,轉換成了如今的“走得好”。要寫好這份答卷,需要鐵路部門“軟硬件”上的與時俱進。而“智能春運”,既是時代的需求,也是發展的必然。
春運出行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安全。今年春運,鐵路檢修部門首次用上了軸承取送機器人。軸承取送機器人運轉、碼放軸承的準確率達到了100%,改寫了以往靠人工搬運軸承費時費力、容易發生磕碰損傷和出現判別失誤的歷史。車輛軸承對列車安全性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通過機器人取送軸承,不僅使生產作業程序更加規范,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春運安全,為億萬旅客的出行路上了一道保險。
春運出行最希望的是什么?是方便。在發送量超大的上海虹橋站,他們設計投入了“上海虹橋”微信小程序,只要出行的旅客綁定12306,同步電子客票,就能快速查詢檢票口、座位號以及車次信息。更方便的是,它能智能識別多地方言,再也不怕老人家的方言別人聽不懂。除了上海虹橋站以外,上饒站開發的站內VR導航,讓旅客可以實現中轉換乘、購票乘車、安檢進站、檢票候車、公交出租接駁等多項服務,這些舉措大大方便了旅客出行。
春運四十年,祖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鐵路作為國家經濟大動脈,也在與時俱進。從最初人擠人、腳墊腳的綠皮車,到現如今的電子客票、刷臉進站、智能導航,行在途中的旅客們體驗正變得越來越美好。平安春運、有序春運、溫馨春運,鐵路部門以民眾的需求為主旨,站在旅客的角度上去思考、去完善,正贏得億萬旅客的一致點贊。
春運與時俱變,科技提升品質。再回頭看曾經那艱難的春運之旅,仿佛就在昨天,又仿佛那么遙遠。站在新時代的起點,我們有充足的理由相信,鐵路部門一定會繼續推出更多人性化的設計,讓每一位行在歸途的旅客越走越舒心、越走越通暢。(宋媚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