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的背包】赤子張國棟的回鄉禮物:從57元的臘肉到帶領1000戶貧困戶脫貧
央視網消息(記者 王莉莉)2017年春節前,在北京工作得風生水起的張國棟做了一個令身邊朋友都出乎意料的決定——回老家種地。大家都勸他,投資大回本慢的農業可能是賠本的買賣。可倔強的張國棟根本聽不進去,便得了一個“傻村夫”的外號。
從城市回到家鄉過年,張國棟滿心喜悅,行李里裝著打工掙來的十萬元錢,還有一系列脫貧所需要的技術。有了這些做支撐,他開始帶領著村里的貧困戶種木耳、栽核桃、搞物流。
“在外上學時,春節回家帶的禮物是57元的臘肉。回鄉創業后帶給鄉親們的禮物是保證公司職工每人每月能領到最低1700元工資。”2020年的春節馬上就要到了,即將步入而立之年,張國棟帶給大家的新年“禮物”是:帶領1000戶貧困戶家庭脫貧。
2012年:57元的臘肉是回家禮物
山西省呂梁市中陽縣金羅鎮前王社村,土地貧瘠、地理位置偏遠,1992年,張國棟出生在這里的的一個5口之家,在家排行老二。爸爸是煤礦工人,媽媽種地,操持一家人的生活。“小時候家里太窮了,我和姐姐妹妹從來沒有見過零食,每天吃的主食就是土豆。”離開家鄉,擺脫貧困,是他從小就萌生的想法。
2011年,張國棟以優異的成績考進山西師范大學,從小山村走出的他對眼前的一切都感到稀奇。為了減輕家里的負擔,除了正常學習外,他利用課余時間做兼職、打臨工,每年放寒假回家,都用省下的錢給家人買點吃的用的作為過年禮物。
“2012年的春節,我用57元錢在超市給爸媽買了點南方的臘肉,當時家里人根本沒有見過臘肉,但媽媽把肉做出來的香味我至今還記得。”張國棟說。
2017年:每人每月不低于1700元工資
2015年,張國棟大學畢業,順利在北京一家公司找到辦公室文員的工作。由于踏實努力,他很受老板器重。然而家鄉那層層的梯田地、漫山遍野的核桃樹,以及宛如銀蛇一般環山盤繞的山路,讓他十分懷念,張國棟毅然走向回家創業這條路。
在考察了很多項目后,基于對城市人向往鄉村生活、尋求安全食材的理解,張國棟堅信,生態農業的時代到來了。
于是,2017年春節前,張國棟帶著打工掙來的10多萬元錢回到家鄉,帶領村里一批未就業的貧困戶子女和下崗職工一起開廠子、種木耳、栽核桃,開始了創業轉型之路。
“公司成立初期,我們招聘的50多名職工主要是貧困戶家庭子女,保證每人每月掙到不少于1700元的工資。”不善言談的張國棟笑著說,這微不足道地幫扶,是他返鄉后能帶給鄉親們的春節禮物。
2017年,家鄉是張國棟的“白月光”,他想以自己的拳拳之心來回報家鄉的養育之恩。
48歲的任春平是張國棟公司的一名職工,她說最近兩三年家里的變化就像是在“變戲法”,以前一家四口人就靠丈夫在城里工地打工為生,現在她除了在工廠每月可以固定掙到1700元的底薪工資外,還學會了上網,沒事的時候會上網賣一些山貨。
46歲的朱紅娥在張國棟的公司工作了2年多,只有初中文化的她現在負責著公司的物流項目。她說,以前窮,怕過年,“過年如過關”,現在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就像是“天天過年”。“過年的禮物什么都能買到,在農村和城里已經沒有什么區別了。”
2020年:帶領1000戶貧苦家庭脫貧
干農活,年少的他會有些抵觸。如今務農,是自己的選擇,凡事都要親力親為。
見到張國棟時,這個文質彬彬的小伙對記者講起自己的夢想:“把村里的優勢轉化成產業資源,建成了集特色農產品深加工、線上線下聯合經營、特色配送服務為一體的服務鏈,依靠這片山地,讓鄉親們都過上好日子。”
這個愿望正在一步步的實現中。
為幫助更多老鄉脫貧,2019年,張國棟以高出市場1元到2元的價格,與當地800戶貧困戶簽訂核桃、木耳等農產品預購協議,并通過技術指導、分級包裝、分類加工、保底銷售等舉措,確保農戶增收。張國棟的做法得到當地政府的肯定,在對他提供一系列稅收減免優惠政策的同時,幫助他進行產品的全國推廣。
“2020年,我們的目標要增加航空物流業務,將山貨賣往世界各地,幫助1000戶貧苦家庭脫貧不再是夢想。”張國棟說。
如今,成功“轉型”后的王社村,不僅打開了外界市場,也吸引了更多村民回家,很多像張國棟一樣的在外務工的村民返鄉發展畜牧產業,并帶動村民致富。
從臘肉到1700元工資,再到帶領1000戶貧困家庭脫貧,回鄉禮物的變化折射出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
從農村到城市再回農村的張國棟只是眾多返鄉創業青年的一個縮影,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像他一樣的青年,曾經他們走出大山用腳步丈量城市。如今,他們選擇回到家鄉,用自己的努力向世界展示中國。
2020年,家鄉是張國棟新的希望,是他在而立之年夢想開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