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河都市研究院發布數據詳解三大城市群大拼比
中國經濟對三大城市群的傾斜越來越顯著。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占全國GDP的比重分別達到8.6%、19.8%、9.0%,三大城市群在全國GDP的占比高達37.4%。三大城市群支撐中國經濟發展的格局躍然紙上。
從全國29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GDP排名前30位城市看三大城市群各自的表現:
京津冀大城市群有兩個城市躋身GDP排名前30位,分別是排名第2位的北京和第6位的天津。
長江三角洲大城市群有9個城市進入GDP排名前30位,分別是排名第1位的上海、第7位的蘇州、第10位的杭州、第11位的南京、第13位的無錫、第15位的寧波、第19位的南通、第25位的合肥、第28位的常州,真正是群星燦爛。
珠江三角洲大城市群有4個城市進入GDP排名前30位,分別是第3位的深圳、第4位的廣州、第17位的佛山、第21位的東莞。
三大城市群共有15個城市躋身GDP排名前30位,可謂是力頂半壁江山。
(2)DID人口
密度是討論城市問題一個至為重要的關鍵,“中國城市綜合發展指標”將每平方公里5000人以上的地區定義成DID(Densely Inhabited District:人口高密集地區),對人口密度進行準確有效的分析。
三大城市群集中了全國34.4%的DID人口。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占全國DID人口的比重分別達到7.9%、17.1%、9.3%。
從全國29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DID人口排名前30位城市看三大城市群各自的表現:
京津冀大城市群有兩個城市躋身DID人口排名前30位,分別是排名第2位的北京和第5位的天津。
長江三角洲大城市群有7個城市進入DID人口排名前30位,分別是排名第1位的上海、第11位的蘇州、第13位的杭州、第14位的南京、第20位的寧波、第25位的合肥、第28位的無錫。
珠江三角洲大城市群有4個城市進入DID人口排名前30位,分別是第3位的廣州、第4位的深圳、第9位的東莞、第15位的佛山。
三大城市群共有13個城市躋身DID人口排名前30位。但是從DID人口比率來看,三大城市群之間存在著巨大差異。珠三角大城市群DID人口比率高達67.0%,遠高于31.9%的全國DID人口比率。長三角大城市群DID人口比率為46.6%,京津冀大城市群DID人口比率只有37.8%。
(3)主板上市公司
三大城市群集中了全國半數以上的主板上市公司(上海、深圳、香港三大主板)。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占全國主板上市公司數量的比重分別達到15.9%、28%、10.3%,三大城市群在全國的占比高達54.2%。
從全國29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主板上市公司數量排名前30位城市看三大城市群各自的表現:
京津冀大城市群有兩個城市躋身主板上市公司排名前30位,分別是排名第2位的北京和第8位的天津。
長江三角洲大城市群有7個城市進入主板上市公司排名前30位,分別是排名第1位的上海、并列第4位的南京和杭州、第9位的寧波、第13位的合肥、第21位的蘇州、第24位的無錫。
珠江三角洲大城市群只有兩座城市躋進主板上市公司排名前30位,分別是第3位的深圳、第7位的廣州。該地區那些聞名于世的東莞、佛山等制造業大市,還停留在“工廠經濟”的水平。
三大城市群共有11個城市躋身主板上市公司排名前30位,特別是上海、北京、深圳三市擁有全國31.3%的主板上市公司。
(4)世界500強中國企業
三大城市群集中了全國80%的世界500強中國企業。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占全國世界500強中國企業數量的比重分別達到54.3%、14.3%、11.4%。
從全國29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世界500強中國企業排名前30位城市看三大城市群各自的表現:
京津冀大城市群有3個城市躋身世界500強中國企業排名前30位,分別是排名第1位的北京、并列第11位的天津和石家莊。
長江三角洲大城市群有4個城市進入世界500強中國企業排名前30位,分別是排名第2位的上海、第4位的杭州、并列第7位的南京和蘇州。
珠江三角洲大城市群有3個城市進入世界500強中國企業排名前30位,分別是第3位的深圳、第4位的廣州、第7位的佛山。
三大城市群共有10個城市躋身世界500強中國企業排名前30位,其中北京的地位特別突出,擁有全國52.4%的世界500強中國企業。
(5)制造業輻射力
三大城市群集中了全國67.8%的貨物出口額。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占全國貨物出口總額的比重分別達到6.2%、32.7%、28.8%。三大城市群,特別是長三角和珠三角是支撐中國出口工業發展的巨擎,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
輻射力是界定城市某一功能為外部所利用程度的指數,“中國城市綜合發展指標”運用“輻射力”準確有效地分析城市各產業對外服務的能力。
從全國29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制造業輻射力排名前30位城市看三大城市群各自的表現:
京津冀大城市群有兩個城市躋身制造業輻射力排名前30位,分別是排名第8位的天津和第17位的北京。
長江三角洲大城市群有11個城市進入制造業輻射力排名前30位,分別是排名第2位的上海、第4位的蘇州、第7位的寧波、第9位的杭州、第14位的無錫、第20位的嘉興、第21位的南京、第23位的金華、第24位的紹興、第26位的常州、第29位的南通,可謂是勁爆十足。
珠江三角洲大城市群的9城市中有8個進入制造業輻射力排名前30位,分別是第1位的深圳、第3位的東莞、第5位的佛山、第6位的廣州、第11位的惠州、第13位的中山、第19位的珠海、第30位的江門,真正是各顯神威。
三大城市群竟然共有21個城市躋身制造業輻射力排名前30位。2000年-2018年,中國的出口規模增長到10倍,躍進成為世界最大的出口大國。在制造業供應鏈全球性擴張的這一輪交易經濟大爆發中,三大城市群無疑是最大的贏家。
(6) IT產業輻射力
三大城市群集中了全國71.8%的主板IT業上市公司和50.7%的IT業就業人數。
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占全國主板IT業上市公司數量的比重分別達到32.5 %、24.8%、14.5%。
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占全國IT業就業人數的比重分別達到20.9%、19.5%、10.2%。
從全國29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IT產業輻射力排名前30位城市看三大城市群各自的表現:
京津冀大城市群只有北京以排名第1位的好成績躋身IT產業輻射力排名前30位城市。
長江三角洲大城市群有6個城市進入IT產業輻射力排名前30位,分別是排名第2位的上海、第5位的杭州、第6位的南京、第15位的蘇州、第21位的合肥、第24位的無錫。
珠江三角洲大城市群有3個城市進入IT產業輻射力排名前30位,分別是第3位的深圳、第7位的廣州、第20位的珠海。
三大城市群共有10個城市躋身IT產業輻射力排名前30位。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三大城市群中有很多制造業輻射力強勁的城市卻未能進入IT產業輻射力排名前30位。
(7)高等教育輻射力
三大城市群集中了全國51.6%的211 & 985大學和全國28.2%的普通高校在校學生數。
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占全國211 & 985大學數量的比重分別達到26.8%、20.9%、3.9%。
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占全國普通高校在校學生數的比重分別達到8.3%、14.0%、5.9%。
從全國29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高等教育輻射力排名前30位城市看三大城市群各自的表現:
京津冀大城市群有3個城市躋身高等教育輻射力排名前30位,分別是排名第1位的北京、第9位的天津、第29位的石家莊。
長江三角洲大城市群有5個城市進入高等教育輻射力排名前30位,分別是排名第2位的上海、第4位的南京、第12位的合肥、第14位的杭州、第30位的蘇州。
珠江三角洲大城市群只有廣州以第6位的排名躋入高等教育輻射力排名前30位城市。
三大城市群共有9個城市躋身高等教育輻射力排名前30位,珠三角大城市群該輻射力相對薄弱。
(8)科技輻射力
三大城市群集中了全國53.3%的R&D人力資源和55.6%的專利授權量。
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占全國R&D人力資源的比重分別達到12.2%、28.5%、12.7%。
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占全國專利授權量的比重分別達到10.3%、30.9%、14.4%。
從全國29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科技輻射力排名前30位城市看三大城市群各自的表現:
京津冀大城市群有兩個城市躋身科技輻射力排名前30位,分別是排名第1位的北京和第8位的天津。
長江三角洲大城市群有11個城市進入科技輻射力排名前30位,分別是排名第2位的上海、第6位的杭州、第9位的蘇州、第10位的南京、第12位的寧波、第14位的無錫、第17位的合肥、第20位的紹興、第21位的南通、第27位的嘉興、第30位的常州。
珠江三角洲大城市群有5個城市進入科技輻射力排名前30位,分別是第3位的深圳、第5位的廣州、第16位的佛山、第18位的東莞、第24位的中山。
三大城市群共有18個城市躋身科技輻射力排名前30位。
(9)文化體育娛樂輻射力
三大城市群集中了全國45.9%的影劇院票房和全國43.3%的觀影人次。
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占全國影劇院票房的比重分別達到9.6%、23.6%、12.8%。
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占全國觀影人次的比重分別達到8.5%、22.8%、11.9%。
從全國29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文化體育娛樂輻射力排名前30位城市看三大城市群各自的表現:
京津冀大城市群有兩個城市躋身文化體育娛樂輻射力排名前30位,分別是排名第1位的北京和第13位的天津。
長江三角洲大城市群有7個城市進入文化體育娛樂輻射力排名前30位,分別是排名第2位的上海、第7位的杭州、第8位的南京、第14位的蘇州、第17位的合肥、第25位的寧波、第26位的無錫。
珠江三角洲大城市群有4個城市進入文化體育娛樂輻射力排名前30位,分別是第4位的廣州、第5位的深圳、第20位的東莞、第23位的佛山。
三大城市群共有13個城市躋身文化體育娛樂輻射力排名前30位。
(10)餐飲酒店輻射力排名
三大城市群集中了全國51.7%的五星級酒店和全國72.9%的國際頂級餐廳。
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占全國五星級酒店數量的比重分別達到11.4%、29.5%、10.9%。
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占全國國際頂級餐廳數量的比重分別達到20.0%、37.5%、15.4%。
從全國29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餐飲酒店輻射力排名前30位城市看三大城市群各自的表現:
京津冀大城市群有兩個城市躋身餐飲酒店輻射力排名前30位,分別是排名第2位的北京和第16位的天津。
長江三角洲大城市群有8個城市進入餐飲酒店輻射力排名前30位,分別是排名第1位的上海、第6位的杭州、第7位的蘇州、第11位的南京、第14位的寧波、第18位的舟山、第26位的無錫、第29位的合肥。
珠江三角洲大城市群有4個城市進入餐飲酒店輻射力排名前30位,分別是第4位的廣州、第5位的深圳、第20位的珠海、第27位的東莞。
三大城市群共有14個城市躋身餐飲酒店輻射力排名前30位。
(11)集裝箱港口便利性
三大城市群集中了全國69.5%的港口集裝箱吞吐量。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占全國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的比重分別達到8.3 %、35.2%、26%。
從全國29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集裝箱港口便利性排名前30位城市看三大城市群各自的表現:
京津冀大城市群有兩個城市躋身集裝箱港口便利性排名前30位,分別是排名第6位的天津和第28位的唐山。
長江三角洲大城市群有11個城市進入集裝箱港口便利性排名前30位,分別是排名第1位的上海、第3位的寧波、第9位的蘇州、第12位的舟山、第15位的南京、第17位的南通、第20位的嘉興、第23位的無錫、第26位的湖州、第29位的常州、第30位的紹興,可謂是港口城市林立。
珠江三角洲大城市群的9城市中有8個進入集裝箱港口便利性排名前30位,分別是第2位的深圳、第4位的廣州、第13位的東莞、第14位的佛山、第18位的中山、第21位的珠海、第25位的江門、第27位的惠州,一派千帆競技景象。
三大城市群竟然共有21個城市躋身集裝箱港口便利性排名前30位,港口優勢無疑是支撐三大城市群發展,特別是制造業發展的重要支柱。
(12)機場便利性
三大城市群集中了全國41.5%的機場旅客吞吐量和67.8%的機場貨郵吞吐量。
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占全國機場旅客吞吐量的比重分別達到11.9%、18.7%、10.9%。
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占全國機場貨郵吞吐量的比重分別達到14.7%、34.6%、18.5%。
從全國29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機場便利性排名前30位城市看三大城市群各自的表現:
京津冀大城市群有兩個城市躋身機場便利性排名前30位,分別是排名第2位的北京和第13位的天津。
長江三角洲大城市群有3個城市進入機場便利性排名前30位,分別是排名第1位的上海、第8位的杭州、第12位的南京。
珠江三角洲大城市群有3個城市進入機場便利性排名前30位,分別是第3位的廣州、第4位的深圳、第27位的珠海。
三大城市群共有8個城市躋身機場便利性排名前30位,特別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大國際航空樞紐使三大城市群成為中國航空運輸最便捷的地區,是大城市群交流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主要指標三大城市群全國占比。
三大城市群涵蓋城市
京津冀大城市群10城市:北京、天津、石家莊、保定、唐山、秦皇島、張家口、承德、滄州、廊坊。
長江三角洲大城市群26城市:上海、南京、杭州、蘇州、合肥、無錫、寧波、常州、嘉興、南通、鹽城、揚州、鎮江、泰州、湖州、紹興、金華、舟山、臺州、蕪湖、馬鞍山、銅陵、安慶、滁州、池州、宣城。
珠江三角洲大城市群9城市:廣州、深圳、東莞、佛山、珠海、中山、江門、惠州、肇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