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瞻2020】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勾勒三大攻堅戰“攻防圖”
新華網北京12月13日電(何凡 閆雨昕)事關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2020年至關重要。10日至12日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勾勒出明年這三場硬仗的“攻防圖”,既要不懈進取、迎難而上,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貧困殲滅戰,確保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全面完成,也要堅守陣地、鞏固成果,重點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抓好源頭防控,還要壓實各方責任,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是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后,必須邁過的三道關口。2019年以來,三大攻堅戰針對突出問題,打好重點戰役,縱深推進各項任務部署,不斷闖關奪隘,取得一系列關鍵進展。
脫貧攻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完成的硬任務。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從2012年的9899萬人減少到2018年的1660萬人,累計減少8239萬人,連續6年每年減貧規模都在1000萬人以上,貧困發生率由10.2%降至1.7%。預計到2019年底,全國95%左右現行標準的貧困人口將實現脫貧,90%以上的貧困縣將實現摘帽。
脫貧攻堅戰進入決勝的關鍵階段,打法要同初期的全面部署、中期的全面推進有所區別。會議指出,要確保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全面完成,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貧困殲滅戰,政策、資金重點向“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傾斜,落實產業扶貧、易地搬遷扶貧等措施,嚴把貧困人口退出關,鞏固脫貧成果。要建立機制,及時做好返貧人口和新發生貧困人口的監測和幫扶。
“2020年,針對沖刺階段仍然存在的深度貧困問題,要持續投入各方面力量,創新扶貧方式和機制,確保全面脫貧無人掉隊。一方面,要嚴格執行退出標準和程序,確保脫真貧、真脫貧,并以真正脫貧和精準脫貧為原則,扎實開展扶貧攻堅成果驗收工作,另一方面,要密切關注新脫貧群體、貧困邊緣群體收入增長情況,以鞏固內生發展動力為著力點確保扶貧成果持續性,脫貧不返貧。”中國社科院《經濟藍皮書》課題組這樣分析。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態文明建設和環保領域所面臨的問題,則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制約。2019年以來,污染防攻堅戰持續有力推進。生態環境部數據顯示,1至10月,全國地表水水質好于3類斷面同比上升2.3個百分點;劣5類斷面比例同比下降1.9個百分點。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同比持平,其中北京的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0.9%。
面臨明年這樣重要的時間窗口,會議要求“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顯示出進一步推動我國生態環境保護水平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適應的決心。
夯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石,還必須強化風險意識,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攻堅戰。經過一年多的集中整治,我國金融風險由前幾年的快速積累逐漸轉向高位緩釋,已經暴露的金融風險正得到有序處置,金融風險總體收斂,金融市場平穩運行,金融監管制度進一步完善,市場預期發生積極變化,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當前,我國經濟金融面臨的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國際上,世界經濟增速 “見頂回落”的可能性有所增加,全球范圍內的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情緒加劇,不確定性上升。在國內,經濟運行的周期性、結構性問題依然存在。
會議認為,我國金融體系總體健康,具備化解各類風險的能力。要保持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壓實各方責任。對此,專家表示,下一步須按照“穩定大局、統籌協調、分類施策、精準拆彈”的基本方針,繼續精準有序處置金融風險,按照風險情況分類施策,防止發生連鎖反應,力爭從基本完成風險治標逐步向治本過渡,完成攻堅戰的既定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