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博會連接“世界工廠+世界市場”
進博會連接“世界工廠+世界市場”
■鄒磊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召開,既是中國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際行動,也是集中展示新中國成立70周年和改革開放成就的重要窗口。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第二屆進博會朝著“規模更大、質量更優、創新更強、層次更高、成效更好”的目標持續發力,踐行“辦出成效、辦出水平、越辦越好”的初心與使命。
高水平開放的標志性工程
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有所抬頭,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體制受到沖擊。站在十字路口,中國堅定支持經濟全球化,為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貢獻中國方案和公共產品。
進博會是中國以擴大本國市場開放為切入點,建立起各國優質企業、商品、技術、服務與中國市場之間的綠色通道,是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標志性工程。以此為契機,有助于在全球層面擴大總需求和貿易規模,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為改善全球發展赤字提供新路徑。
舉辦進博會是中國在開放條件下配置全球資源的升級版。作為全球最主要的生產基地,中國的“世界工廠”地位和貢獻早已有目共睹。今天,中國在體量上已具有“世界市場”規模和潛力。在可預見的未來,憑借巨大的人口規模、生產能力和消費需求,中國正成為全球獨一無二的存在——既是“世界工廠”(最大的生產基地),又是“世界市場”(最大的消費市場)。在此基礎上,穩定出口和擴大進口、產業升級與消費升級、“在中國制造”和“為中國制造”、“賣全球”和“買全球”將同步發生、同等重要。
對中國和世界而言,這是一幅正在快速浮現且日益清晰的宏觀圖景。其中,進博會是點睛之筆。過去,中國積極出口、吸引外資,主要是為了換取國內經濟發展緊缺的外匯、商品和技術,服務于國家工業化和現代化建設,大規模進口原材料和中間產品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擴大出口。當前和未來,擴大進口的目的,是運用全球優質資源更好地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進口不再僅僅從屬于出口。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習近平主席在首屆進博會開幕式上強調,中國主動擴大進口,不是權宜之計,而是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促進共同發展的長遠考量。
作為“世界工廠+世界市場”,中國擴大進口將覆蓋高端制造業、先進服務業、日用消費品、優質農產品和資源性產品等各個行業領域。這為各國提供了龐大、穩定、可持續的進口需求,是中國對國際社會的重大貢獻。借助進博會這個大平臺,各國尤其是“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可以集中展示國家發展成就、推介市場投資機遇,境外參展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可以便捷交易各具特色的商品和服務。對中國采購商來說,無須出國就能與全球各大供應商面對面洽商交易;同時,關于全球經貿發展走向的各種思想理念將在虹橋國際經濟論壇爭鳴碰撞。
在“平臺”和“服務”上下功夫
進博會在上海舉辦,機遇則屬于全國。從長遠來看,它有助于促進產業升級、消費升級、貿易升級和開放升級。作為對外貿易、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的“三合一”促進平臺,還能為地方政府開展精準化招商引資提供寶貴機遇,為各地引導消費回流、擴大貿易增量、培育貿易節點創造新空間。
同時,它也將促使中國企業重新定位自身在全球產業鏈的位置和角色,更好實施以滿足本國市場需求為目標的“走出去”策略,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可以說,進博會所體現的更大開放力度、更多元化市場取向,有助于中國平穩應對各種挑戰。
進博會是新時代上海擴大開放的重要戰略平臺,上海是進博會溢出效應的核心承載區。除了直接助力會展經濟和虹橋商務區發展之外,它對上海更好服務“一帶一路”建設、落實“三大任務”、打響“四大品牌”、建設“五個中心”,都有重要促進作用。
特別是,通過為各國優質資源進入中國市場提供“上海通道”“上海服務”,為引領國際經貿發展潮流貢獻“虹橋智慧”“虹橋方案”,上海城市品格將進一步得到彰顯,上海服務國家戰略、配置全球資源的能力和能級將持續提升。普通上海市民也將有更多“足不出滬,買遍全球”的機會,對高品質生活的需求可以更好得到滿足。
放大進博會溢出帶動效應,上海需要持續在“平臺”和“服務”上下功夫,使來自全球的優質資源“進得來、留得下、體驗好、收益大”,強化自身聯結中國市場與世界市場的樞紐地位。
進博會也為長三角地區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提供了新載體。例如,共同建設進口服務平臺,發揮三省一市海外進口渠道優勢,優化進口資源配置與布局。在加快建設虹橋進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虹橋海外貿易中心、長三角電子商務中心等功能性平臺的基礎上,聯合成立一批綜合和國別展示交易中心,提供更精準、更豐富的一站式、全天候進口貿易服務。
此外,推進協同開展招商引資行動。建議加快實現進博會參展商名單、商品目錄等信息共享,強化參展商精準對接服務,推進招商引資項目協同,并優先在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落地;共同策劃和開展“進博會參展商走進長三角”等貿易投資配套活動,聯手開發若干條精品旅游線路,打造長三角“會商文體旅”品牌項目。
堅持市場化招商辦展方向
下一步,將進博會越辦越好,需要堅持市場化的招商招展辦展方向。
目前,進博會采取國家展、企業展和虹橋論壇“三合一”架構。它既不等同于漢諾威工博會、拉斯維加斯電子消費展等純商業展會模式,也不同于“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等主場外交模式,國內外類似規格和規模的前例不多。參考相對接近的中國—東盟博覽會發展歷程可以發現,政治性和商業性合一的大型國際展會論壇從無到有、由弱變強,需要經歷一段時期的政府培育過程。但當運作方式、品牌塑造趨于穩定后,就應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和社會力量的積極作用,減少政府部門的“大包大攬”。
能否持續放大進博會溢出效應,尤其是將貿易商轉變為投資商,與營商環境息息相關。近年來,中國持續放寬市場準入,出臺《外商投資法》,全面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以更大力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堅決依法懲處侵犯外商合法權益的行為,營商環境國際排名持續上升。同時,除了設立一批進博會常年展示交易平臺,還持續下調部分汽車、抗癌藥物、日用消費品、工業品進口關稅,在審批、通關、檢驗檢疫等多個進口環節進行制度創新。這些都需要久久為功、持續發力。
另外,將虹橋論壇越辦越好,則需建立完善國際化、長效化的運作機制。借鑒達沃斯論壇、博鰲論壇等成熟論壇的經驗,可著重從三個方面進行探索:一是建立穩定的智力支撐,持續推出引領國際經貿潮流的前沿議題和思想產品;二是建立多層次的“會員+伙伴”網絡,形成可持續的籌資渠道,不斷擴大虹橋論壇基本盤和朋友圈;三是建立全年全球發聲機制,持續在世界各地發出“虹橋聲音”,提升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
(作者為中共上海市委黨校開放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