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高質量發展與合作共贏的創舉(人民要論)
內容提要
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隆重開幕,吸引了世界目光。積極擴大進口,對于滿足人民群眾消費升級需求、彌補國內能源和重要資源供給缺口、助力提升技術裝備水平和創新能力、促進國際貿易平衡發展等具有重要意義。應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為積極擴大進口提供良好制度環境和市場環境;加強市場風險防控,為積極擴大進口提供安全保障。
2018年11月,中國成功舉辦了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這是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是國際貿易發展史上的一大創舉,對于提振全球市場信心產生了積極影響。第二屆進博會隆重開幕,再度吸引世界目光。舉辦進博會、實施一系列擴大進口舉措,順應新時代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開放型世界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展示了中國擴大開放的堅強決心和大國擔當,促進了中國與世界各國合作共贏。
滿足人民群眾消費升級的需求
近年來,我國居民消費水平不斷提高。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3年—2018年,在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的帶動下,我國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水平年均實際增長分別達到5.2%和8.5%;恩格爾系數也分別從30.1%、34.1%下降到27.7%和30.1%。這意味著國內居民對商品和服務的消費需求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農村消費上升幅度甚至高于城鎮,也快于同期經濟增長。以往滿足基本溫飽需要為主的消費結構,現在已轉向更高層次的消費結構。
我國居民對國外商品和服務需求上升,是消費升級的一個突出表現。2018年,我國出境旅游人數達1.62億人次,比2013年增長65%,已經連續6年位居世界第一;出境旅游消費支出2014年躍居全球第一,2017年達到2577億美元的歷史新高。為滿足居民對國外商品和服務的消費需求,我國多次下調藥品、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鼓勵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大大釋放了國內消費潛力。海關統計顯示,2018年我國食品、藥品、服裝、鞋帽、雜項制品等五類消費品進口比2013年增長67.9%,增幅是同期進口平均增幅的7.1倍。《2018年度中國進口跨境電商發展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進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達1.9萬億元,同比增長26.7%。
實行更加積極的消費品進口政策,有利于改善民生。主動增加高端消費品進口,讓人民群眾不出國門就能買到世界各地的優質商品,有利于解決國內目前面臨的中低端消費品過剩、高端消費品供給不足的結構性矛盾,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高品質商品和服務日益強烈的需求,給消費者帶來購買更便利、特色更鮮明、選擇更多樣的消費體驗。實施更加積極的進口貿易政策,還有利于降低進口成本,增加消費者福利。
彌補國內能源和重要資源供給缺口
確保能源和重要資源供給,事關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對于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人民生活改善、社會長治久安都具有重要意義。但由于自然稟賦條件所限,我國將長期面臨能源和重要資源供給不足的壓力。
通過進口彌補能源和重要資源供給不足,是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需要。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需要進行長期奮斗,離不開資源要素供給的支撐和保障。在相當長時間內,能源供給的適度增長仍然是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利用國外資源、擴大能源和資源進口是必然選擇。
擴大高耗能和資源型商品進口,能夠緩解國內能源資源壓力和環境壓力。例如,2018年我國進口紙漿達到2479萬噸,比2013年增長38%,相當于2018年國內產量的9.5%。進口紙漿滿足了國內紙漿消費擴大的需要。如果把進口部分全部放在國內生產,將會導致用于紙漿生產的木材消耗和污水排放大大增加。近年來,我國的成品油、化工品、有色金屬和鋼材等資源消耗型商品進口實現不同程度增長,在滿足國內市場需求的同時,對緩解能源資源壓力和環境壓力起到了積極作用。
助力提升技術裝備水平和創新能力
加快裝備更新和技術升級,對我國工業提質增效具有重要作用。我國是世界第一大工業國,也是全球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目錄中所有工業門類的國家,220多種工業產品產量位居世界第一。在新一代信息技術、航空航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也有一批產品和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新一輪科技革命蓄勢待發、各國產業技術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加快國內制造的設備更新和技術升級、不斷提升生產裝備的技術水平,是我國形成國際競爭新優勢、實現工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和保障。
關鍵技術裝備和核心零部件進口,有利于解決工業生產面臨的結構性短缺問題。我國工業化起步較晚,工業制造業總體上還處在價值鏈中低端,許多關鍵技術尚落后于發達國家。例如,我國關鍵零部件、關鍵元器件的自給率只有1/3,一些高新技術產業的關鍵裝備,國內還不能生產。總體來看,中低端產品過剩、高端產品供給不足的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適度進口不僅可以彌補關鍵裝備、核心零部件生產的短板,而且有利于增強國內裝備技術升級和集成創新能力,提升產品質量和產出效率。
一般工業產品進口適度放開,有利于促進國內市場競爭。按照比較優勢理論,市場開放有利于促進競爭、倒逼企業創新,從而帶動社會生產率整體提升。一般工業產品進口適度放開,有利于促進國內市場競爭,促進更多企業加大創新力度;有利于形成公平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秩序,激發市場活力;還可以為國內消費者帶來消費成本降低的好處。
促進國際貿易平衡發展
我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是世界第二大進口國。近年來,我國積極擴大進口,對全球貿易穩定增長作出了重要貢獻。2013年—2018年,我國的進口規模從1.95萬億美元增加到2.14萬億美元,累計增長9.5%,是同期全球進口增幅的2倍,占全球進口的比重從10.3%提高到10.8%。當前,在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導致全球貿易大幅波動的背景下,中國進口對國際市場穩定和恢復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
貿易伙伴從中國進口增長中獲益。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統計數據計算,2018年,中國以外國家年度出口額比2013年平均增長2%,其中中國進口增加讓這些國家出口凈增了大約1800億美元,對同期全球(不含中國)出口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0%。全球貿易伙伴從中國進口增長中獲得了出口增長的巨大收益。中國海關統計顯示,2014年—2018年,中國從133個貿易伙伴的進口實現增長;從美國、日本、韓國、德國等前20個最大貿易伙伴進口平均增長14.1%,高出出口增幅8.3個百分點。由于不同國家和中國之間的貿易依存度大小不一,獲益程度會有所差別,但所有貿易伙伴都成為中國進口的受益方。
擴大進口促進中國與世界貿易平衡發展。中國進口在拉動貿易伙伴出口增長的同時,還促進了雙邊和多邊貿易平衡。2018年中國的貿易順差為3518億美元,比2014年減少8%。同期的貿易平衡指數由8.9%下降到7.6%,其中和20個最大貿易伙伴的貿易平衡指數均值由15.1%下降到11.4%。在當前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多邊貿易體制面臨挑戰的形勢下,中國積極擴大進口、促進貿易平衡,讓更多國家分享中國經濟發展的紅利。這是中國履行國際責任和改善國際關系的一個重要舉措,更是中國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重要體現。
激發進口潛力,積極擴大進口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已進入新時代。更好發揮進口在滿足消費升級需求、彌補能源資源供給缺口、提升技術裝備水平和創新能力、促進國際貿易平衡發展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應繼續推動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激發進口潛力,在穩定出口的同時積極擴大進口。
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為積極擴大進口提供良好制度環境和市場環境。在市場開放條件下,進口商品需求主要受國內市場供求關系影響,商品質量、品牌和價格是企業贏得市場的決定性因素,充分的市場競爭成為促進進口合理增長的關鍵。政府的作用在于構建市場開放環境,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建立和完善市場監督管理體系,降低國外商品進入的制度性成本,為國內外企業公平競爭提供保障。去年,習近平主席在首屆進博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宣布,中國將在激發進口潛力、持續放寬市場準入、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推動多邊和雙邊合作深入發展5個方面加大推進力度。近一年來,這些舉措已經得到全面落實并取得了積極成效,為積極擴大進口提供了良好制度環境和市場環境。
加強市場風險防控,為積極擴大進口提供安全保障。在擴大開放條件下加強風險防控能力建設,是實現市場高水平開放、外貿高質量發展和維護進口安全的前提和保障。為此,應強化和完善國內產業安全評估、預警、救濟體系;創新進口調節政策工具,有效發揮利率、稅率在宏觀調控中的積極作用;制定進口商品國家安全正面清單,實施嚴格的有害物品入境限制政策;加強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調查、認定、懲戒力度;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的權威性和有效性,在多邊和地區、雙邊機制中進一步強化反對各種形式貿易保護主義的合作內容。
(作者為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海南省開放型經濟研究院名譽院長)
《 人民日報 》( 2019年11月05日 1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