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都上海:政策助推創新轉型 上海實體店強勢“回歸”
(第二屆進博會)商都上海:政策助推創新轉型 上海實體店強勢“回歸”
中新社上海10月29日電 題:商都上海:政策助推創新轉型 上海實體店強勢“回歸”
中新社記者 李佳佳
從上海興業太古匯的網易嚴選線下實體店走出來,李秋寶還是忍不住打開手機APP,一番劃拉之后,她發現自己剛才在店內看中的東西,線上線下一個價,于是又折返回去,愉快地付了賬,“還是喜歡這種看得到摸得著的感覺”,她說。
中國消費者對實體店總懷抱一種“復雜”的情感——既想摸得著又怕買貴了。如今,隨著眾多線上品牌轉戰實體店,并采取線上線下統一售價策略后,像李秋寶這樣的“價格敏感者”又重拾對實體店的偏愛。
如今,實體店的回歸在上海已成大勢所趨。就在本月,網易嚴選的全國第二家實體店選址上海開業,350平方米的面積內擺放著近1000款明星產品。“種草”流量收割機小紅書的線下店鋪早已登陸上海黃金商圈,而電商平臺“一條生活館”更是創下同一天在上海開出三家門店的紀錄。
不僅中國的電商品牌轉投實體店懷抱,就連Costco(開市客)、奧樂齊、老佛爺等外資商業巨頭也紛至沓來,其中Costco僅開業半天就因“人潮擁塞”暫停營業,火爆程度可見一斑。
那些頻頻在零售業封“神”的品牌,如今為何陸續來到上海開店?
過去,阿里、京東等電商剛興起之時,依靠“折扣”這一最簡單粗暴的辦法,飛速侵蝕實體店的市場份額,導致后者業績下滑、經營壓力驟升,多年的傳統經驗和信心備受打擊。但經過多年發展,傳統電商“缺乏互動、沒有體驗”的瓶頸日益顯現,反而是那些看得見又摸得著、有互動重體驗的實體店讓人們重拾了消費社交的感覺。
人們消費習慣變化的同時,政府的政策也在改變。中共十九大以后,官方出臺一系列振興實體商業的措施,包括營改增、減稅降費等,切實減輕實體零售的負擔。同時,上海還印發《全力打響“上海購物”品牌加快國際消費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其中就提到“促進商業零售創新發展,構建有利于商業零售創新發展的制度環境和開放包容的監管環境,支持智慧零售、跨界零售、無人零售、綠色零售等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打造新零售‘試驗田’和‘競技場’”,為實體店的回歸增加了底氣。
實體店自身的創新轉型也為這次漂亮的“回馬槍”助益良多。“因為現代消費,并不是為了買而買,有很多消費和社交密切聯系”,上海市商業經濟學會會長齊曉齋說,當下實體店的回歸并不是單純的恢復,而是實體零售業態融合、跨界混搭的開始。
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卜覽認為,如今的實體店從被電商沖擊、被洗牌、被動轉型到如今,已經回歸到了應有的價值。現在的實體零售已不再被叫做“線下零售”,而更多地叫“新零售”“智慧零售”,或多或少都會做數字化創新,打通線上渠道,二者的疊加促使了今天實體店的回歸。
就連上海近來不斷倡導的“夜間經濟”,齊曉齋也認為是“回歸實體的重要手段”。他說,上海的實體經濟應該以多種形式、多元化發展,發揮自身特長,“現在創新周期越來越短,路子還是要自己來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