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主席這樣推動中國與世界的糧食合作
新華社北京10月16日電 今天是2019年世界糧食日。
民為國基,谷為民命,糧食事關國運民生。
推動中國與世界的糧食合作,讓更多人擺脫饑餓、吃得更好,始終是習近平主席心頭牽掛的事。
“第一報道”為您梳理,習近平主席如何推動中國與世界的糧食及農業合作。
問桑農 顯本色
2013年6月,訪問哥斯達黎加期間,習近平主席和夫人彭麗媛特意到訪當地咖啡種植戶薩莫拉的莊園。
參觀田園農舍后,在薩莫拉農莊后院小院里,習近平主席對薩莫拉一家說了這樣一番話:
我當過農民,曾在農村基層工作多年。到后來在縣、市、省、中央工作,我經常去農村,同農民見面,了解他們的溫飽冷暖和喜怒哀樂。
習近平喜歡到農戶農場那里看一看、走一走、問一問,在國外也是如此:
——2014年7月,在阿根廷,他走進共和國莊園,考察阿根廷農牧業,了解阿根廷農牧民文化特色;
——2012年2月,他到訪美國金伯利農場,與農場主人同坐拖拉機;之后,他又到訪愛爾蘭,踏著泥濘的草地進入詹姆斯·林奇農場深入考察;
——2010年6月,在澳大利亞,他曾冒雨走訪卡爾德米德牧場;
……
在世界不同地方,習近平和當地農戶交流時總會談起如何更好與中國開展合作。這位對農民、對黃土地有著深厚感情的領導人,身體力行地推動中國與世界糧食及農業合作。
用真情 出實招
2018年11月,在出訪巴布亞新幾內亞前夕,習近平主席在發表于當地媒體的署名文章中提到了一段往事:
“18年前,我擔任中國福建省省長期間,曾推動實施福建省援助巴新東高地省菌草、旱稻種植技術示范項目。我高興地得知,這一項目持續運作至今,發揮了很好的經濟社會效益,成為中國同巴新關系發展的一段佳話。”
訪問期間,在習近平主席和巴新總理奧尼爾共同見證下,中國巴新簽署了新的菌草、旱稻技術項目協議。東高地省省長彼得·努姆激動地說:“感謝習近平主席沒有忘記我們。”
如今,當地菌草、旱稻種植項目進展明顯。2018年當地種植1公頃巨菌草,用作飼料可喂養400至500只羊,用作菌料可生產100噸鮮菇。旱稻“金山一號”最高產量達每公頃8.5噸,創下種植一次連續收割13次的紀錄。中國還將在巴新各地建立各種形式示范點,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幫助民眾進行種植。
2018年7月,訪問塞內加爾,習近平主席還提到了另外一個故事:
“當年,桑戈爾總統看到中國援助塞內加爾的農業專家同當地人民一樣勞動、一樣滿手泥巴,非常感動。今天,中國專家仍在田間地頭,同塞內加爾兄弟姐妹一起切磋水稻和蔬菜種植技術。”
習近平主席用“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點出中國推動農業合作、造福當地百姓的真情實意。
立格局 謀大同
糧食安全是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要議題,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基礎,關系人類永續發展和前途命運。當今世界,南北發展差距依然巨大,貧困與饑餓問題依然嚴重。
習近平主席曾指出,中國的發展得益于國際社會,也必將回饋國際大家庭。隨著中國國力上升,我們將逐步承擔更多力所能及的責任,努力為促進世界經濟增長和完善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
一直以來,中國積極參與世界糧食安全治理,為維護世界糧食安全、促進共同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1996年以來,中國與聯合國糧農組織實施20多個多邊南南合作項目,向非洲、亞洲、南太平洋、加勒比海等地區的近30個國家和地區派遣近1100人次糧農技術專家和技術員,約占聯合國糧農組織南南合作項目派出總人數的60%;
——截至2017年底,中國農業對外投資存量173.3億美元,在境外設立企業851家,分布于六大洲的100個國家(地區),雇傭外方員工13.4萬人;
——中國已與6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120多份糧食和農業多雙邊合作協議、60多份進出口糧食檢疫議定書,與14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農業科技交流和經濟合作關系;
——2013年以來,中國積極推進共建“一帶一路”,與參與國建立經貿合作關系,推動糧食領域合作。
……
今年的糧食日,主題是“行動造就未來,健康飲食實現零饑餓”。
中國用行動證明,中國人不但可以靠自己端牢飯碗,更能同世界各國一道,為實現全球糧食安全和可持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記者:陳杉;編輯:郝薇薇、王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