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的“尊老”情
佳節又重陽。今天我們來講一講習近平與一輛吉普車的“尊老”往事。
剛到河北正定任職時,習近平特意從北京托運來了一輛老式的二八自行車。人們耳熟能詳的是,為深入了解群眾們的生產生活情況,習近平走村串戶,騎著自行車踏遍這里的山山水水。
其實,那時正定縣委是配有一輛212吉普車的,但只要不出城關習近平就騎自行車出行,將吉普車讓給老干部使用。
老干部們沒有活動場所,習近平就把縣委和縣政府合用的大會議室騰出來,改成老干部娛樂室。為照顧好老干部的身體,在習近平的主導下,正定還實施了老干部看病優先就診、開設老干部病房、老干部醫藥費及時報銷等一系列措施。
雖然都是日常小事,但解決的卻是老干部們生活中切實存在的難處。
1984年12月7日,習近平第一次在《人民日報》發表的署名文章就是關于“尊老”話題——《中青年干部要“尊老”》。
習近平在文章中寫道:“‘尊老’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早在兩千多年前,孟子在回答齊宣王治國之道時,就曾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文章還引用鄭板橋的詩句“新竹高于舊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來稱贊老干部的價值。
在重大事項決策前,習近平總要征求老干部代表的意見。他還常常利用節假日去老干部家中走訪看望,拉家常、談歷史,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了解他們的健康和家庭情況。
漸漸地,習近平成了許多離退休干部的知心朋友。
習近平將要離開正定時,特意把老干部邀請到縣委開了個告別會。當他說出要調走的事后,會場頓時鴉雀無聲,一些老干部眼圈兒都紅了。一位叫祁永的老干部說:“習書記,我們可不愿讓你調走哩。”
習近平不僅對老干部關心、照顧,對老年群眾亦是如此。
有一次,習近平到正定永安鄉三角村調研,在村里看到一位60歲上下的老人,穿得很臟很破,在路邊坐著。習近平下了自行車走到老人跟前,俯下身來和她打招呼。老太太聽力不好,神志也不太清醒。旁邊有村民就對習近平說:“這老太太,無兒無女,身體也不好,生活可苦啦。”習近平當時就從身上掏出20元錢交到老人手里。老太太雖然糊涂,話也說不清,但知道給自己錢的是好心人。她很激動,流下了眼淚。
當時習近平作為縣委書記,每月工資是50塊錢左右,“他能拿出小半個月的工資給一個素不相識的農村老太太,這讓我很感動。”習近平在正定工作時的同事石文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尊老”一直扎根于習近平的內心深處,在他工作生活的細節中變成自然而然的流露。
1993年1月,福建省福州長樂機場動建,一些部隊老同志應邀參加動工儀式。動工前夜9點多,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特意讓秘書通知基層干部,第二天風大、天冷,務必挨個打電話通知老同志,多帶衣服、注意保暖。
2014年2月4日,習近平來到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虛擬養老餐廳鴻瑞園店,看到餐廳里有很多老人,習近平稱贊餐廳一點都不“虛”。這時,服務員盛好一份套餐,習近平說:“我也給老人端一份菜。”他端起餐盤,發現其中一位老人面前還沒有飯菜,就徑直走過去,遞到老人手里,親切地說:“請老人家吃飯。”
2016年9月9日,習近平在教師節前夕重回母校北京市八一學校,他親切地同教過自己的幾位老師握手,愉快地回憶往事。當年的老師們,青絲皆成華發,始終不變的,是師生之間深厚的情意。一位老師對習近平說:“您給人民帶來了幸福。”習近平答道:“是老師培養了我們。”
據其中的陳秋影老師介紹,從1965年至今,習近平與她從未中斷過聯系。
2017年11月17日,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親切會見參加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的600多名代表。準備合影時,他看到93歲的黃旭華和82歲的黃大發站在人群中間,就拉著兩位老人的手,請他們坐到自己身邊來。
會見結束后,習近平語重心長地對有關部門同志說:“給老道德模范讓座,這是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這就叫人倫常情。”
……
截至2018年底,我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已達2.49億。人們常把老年比作夕陽,寄予著一種寫意的美好,而真正讓老年人過上美好生活的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一直以來對老年群眾那份沉甸甸的牽掛。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曾多次強調做好老齡工作的重要性,要求“下大氣力來應對”。在他的關心下,《“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等文件陸續出臺,老齡事業發展的頂層設計愈加完備;完善養老和醫療保險制度、提升養老院服務質量等實招、硬招不斷落地,帶給老年人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
截至2019年6月底,全國各類養老機構達2.99萬個,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14.34萬個,養老服務床位合計735.3萬張。高齡津貼制度和經濟困難老年人的服務補貼、失能老年人的護理補貼制度基本實現了省級全覆蓋,惠及近3600萬老年人。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滿天。從“讓吉普車”的身體力行,到對老齡事業發展的關注與推動,習近平這份“尊老”情,久而彌深。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