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民營經濟觀察:“造血式”產業扶貧為鄉村引“活水”
【新時代民營經濟和高質量發展】
改革開放40年來,民營經濟發展迅速,在穩定增長、創業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十九大以來,在黨中央的號召下,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到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之中,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堅實力量。
9月上旬,“新時代民營經濟和高質量發展”走訪調研團對貴州、湖北、江蘇等地民營企業調研結果顯示,不少民營企業在產業扶貧中發揮優勢、主動作為,探索出多種扶貧路徑和模式,將“輸血式”扶貧轉變為“造血式”扶貧,有效激發貧困地區生產活力,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推動脫貧攻堅提質增效。
多種模式探索扶貧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產業扶貧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也是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幫助群眾就地就業的長遠之計。要加強產業扶貧項目規劃,引導和推動更多產業項目落戶貧困地區。”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造血式”產業扶貧正當時。走訪發現,不少民營企業結合幫扶鄉村的優勢特色,在建立長效扶貧脫貧機制上形成了很好的探索,如文化旅游產業扶貧、科技扶貧、電商平臺扶貧等。
以現代物流與供應鏈服務為主業的卓爾控股有限公司,把社會責任做成企業基因,累計投入救災、助學、文化體育事業及產業扶貧約25億元。近年來在精準扶貧號召下,通過“產業投資促進就業創業,電商平臺打造一村一品,資源嫁接培育特色產業,扶貧基金托底教育醫療”精準幫扶機制,助力鄉村脫貧。例如,以文旅產業切入產業扶貧,在湖北羅田、長陽、孝感、赤壁、恩施等地投入數十億發展全域旅游產業。卓爾小鎮桃花驛項目每年為當地村民產生各類收入600多萬元,提供直接就業崗位240多個,間接就業崗位上千人。
武漢高德紅外股份有限公司從事紅外核心器件、紅外熱成像及綜合光電系統、高科技紅外系統國防類產品和民用消費類產品研發生產,發揮自身高新技術特長,結對子結到內蒙古興安盟,正好開展以無人直升機和紅外技術探測森林防火等事項,通過導入相關產業,幫助興安盟精準扶貧。
有特色產業支撐,才有“好山好水富地方”。電商企業發揮大數據優勢,有效對接供需,開辟脫貧新途徑。蘇寧發揮O2O平臺優勢,在線上開設400多家蘇寧易購中華特色館,覆蓋百余個國家級貧困縣。在線下,運營團隊深入貧困鄉村“出謀劃策”,助力打造特色產業,已打造出贊皇板栗、湘西蜜柚、廣元核桃等一批深度貧困地區特色產業。蘇寧推動貧困縣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通過線上線下渠道助力農產品銷售,累計銷售農產品超70億元。
除了產業扶貧,蘇寧還通過教育扶貧、就業扶貧、捐資扶貧等措施,提供了民企扶貧的蘇寧方案。例如通過開建扶貧實訓店,對建檔立卡及低收入家庭進行定點定向實訓,2018年底實訓店已覆蓋約百余個國家級貧困縣,累計解決就業人數5017人,開展農村電商培訓超40萬人次,帶動回鄉創業就業青年超1萬人。
貴州白山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專注于數據服務的云計算服務提供商,發揮企業科技扶貧、智力扶貧優勢,聯合“云上貴州”共建數據交換共享平臺,打造數字農場和電商平臺,為貴州4個區域農場完成共1.5萬畝耕地數字化改造,為當地農戶提供精準種植指導,培育優質農產品,幫助茶葉和薏仁米兩個典型品類農產品打通產銷對接,助力“黔貨出山”。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民營企業對脫貧攻堅的熱情和行動無疑將為減貧事業貢獻諸多力量。走訪調研團資深財經媒體人,浙江報業協會副會長徐峻表示,“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
拓寬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渠道
扶貧先扶志,產業扶貧最終需要貧困群眾親身參與,就近解決就業問題,才能既在物質上脫貧,又在精神上脫貧,進而理解“幸福是奮斗出來的”深刻含義。對此,作為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貴州省積極引領民營企業參與脫貧攻堅,涌現出許多成功案例。
陶華碧白手起家創造的“老干媽”已是貴州第一民企,近20年的發展讓老干媽成為膾炙人口的辣椒調味品品牌。目前,老干媽在貴州省內有三個生產廠區,總面積達750畝,員工近5000人。據介紹,這5000名員工中,八成來自貴州貧困鄉鎮,解決部分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問題,為貧困家庭帶來穩定收入。
同樣的,遍布貴陽的遠超炒貨也通過小小的炒貨店解決了上千人就業問題。貴陽遠超炒貨公司總經理鄧金富說,“遠超如今有400余家連鎖店,80%為農村低收入人群,解決上千人就業。連鎖店店主80%為返鄉創業人員。種植葵花、鮮花、果蔬等十來個特色農產品的種養殖合作社帶動300余戶貧困戶參與,其中建卡立檔戶有9戶。”
貴州長津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蔬菜育苗、種植、銷售為一體的“農”字號龍頭企業,固定資產投資上億元,目前在清鎮市、畢節等地共建立5個蔬菜基地,占地面積9000余畝,共吸納固定就業人員300余人,吸內臨時就業人員1000余人。產銷合作農戶達300余戶,戶均增收2萬余元。
在脫貧攻堅進入決勝的關鍵階段,廣大民營企業無論規模大小,均以飽滿的熱情、昂揚的干勁、有效的策略投入到脫貧攻堅中,不斷推動脫貧攻堅提質增效。“貴州民營企業參與脫貧攻堅最大的貢獻就是吸納了大量農村富余勞動力,為貧困地區的農村勞動力提供了穩定的就業崗位和收入,這是最大的民生。”徐峻說。
自2015年10月啟動的“萬企幫萬村”活動開展以來也取得了顯著成效,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從全國工商聯獲悉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有5.54萬個民營企業參與幫扶,幫扶了6.28萬個村,其中產業扶貧597.52億元,公益扶貧115.65億元,就業幫扶安置54.92萬人,技能幫扶培訓58.31萬人,幫扶貧困人口數達755.98萬人。
2018年10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給“萬企幫萬村”行動中受表彰的民營企業家回信說,“看到有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踴躍投身脫貧攻堅,幫助眾多貧困群眾過上了好日子,我非常欣慰”,“希望廣大民營企業家把握時代大勢,堅定發展信心,心無旁騖創新創造,踏踏實實辦好企業,合力開創民營經濟更加美好的明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李方 楊秀峰 王婉瑩 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