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評:這場戰役成就了不起
馬若虎
腰包鼓了、房子新了、道路寬了、山更綠了、人氣旺了……談起村里的變化,村民們說“做夢都沒想到”。近期媒體刊發的一篇調研文章中,描述了地處太行深山區的河北阜平縣駱駝灣村、顧家臺村脫貧攻堅取得的顯著成效,這也是中國眾多貧困縣、貧困村脫貧致富的一個縮影。
貧窮,是文明社會的頑疾。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要求,是中國共產黨人代代相傳的偉大使命。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全國各地打響脫貧攻堅戰,6年間,中國交出累計減貧8239萬人、累計減貧幅度83.2%的歷史性答卷,成為全球最早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減貧目標的發展中國家。世界銀行2018年發布的報告稱“中國在快速經濟增長和減少貧困方面取得了‘史無前例的成就’”。
久困于窮,冀以小康。這些成就改變了貧困地區的落后面貌,使得貧困人口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迎來了幸福新生活。截至今年5月中旬,全國共有436個貧困縣脫貧摘帽,占全部貧困縣的52.4%。以湖南湘西花垣縣十八洞村的巨變為例,精準扶貧在這里結出了“幸福果”,從“苗家住在高山坡,坡上芭茅石頭多。不通公路水和電,手捧金碗莫奈何”到“吃住不用愁,衣著有講究;增收門路廣,票子進衣兜;天天像趕集,往返人如流;單身娶媳婦,日子樂悠悠”,苗歌的美妙旋律唱出了苗鄉翻天覆地的變化和新生活的甜美、喜悅。
這些成就的取得并非偶然。宏觀層面看,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基本戰略,有效解決“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等問題;政策設計上,構建政府主導、多元參與的扶貧工作體系,為高效脫貧提供制度保障;實施角度講,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緊密結合,注重提高內生動力;具體到脫貧攻堅方法上,產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勞務輸出扶貧、交通扶貧、水利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金融扶貧等等,每一種都因地制宜,讓很多“老大難”問題有了針對性解決方案……這些在實踐探索中形成的寶貴經驗,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減貧道路,是中國帶給世界的又一大貢獻,也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有益借鑒。
脫貧攻堅是一場必須打贏打好的硬仗。它承載著過去,也昭示著未來。當前,脫貧攻堅戰進入決戰決勝的關鍵階段,廣大干部群眾正在為擺脫貧困發起最后的沖鋒。面對光榮而艱巨的歷史任務,唯有凝聚起廣大干部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堅持靶心不偏、焦點不散、標準不變,堅定信心、勠力沖刺,方能決戰決勝,攻克最后的貧困堡壘,交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優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