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負重前行,何談花好月圓
手繪圖:《小時不識月》 by 甜甜余味又到一年秋節至。
中美經貿摩擦,不知不覺,已經見證了兩個中秋。
去年9月24日,美方對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征關稅正式生效;同一天,除了該有的反制措施,中方還發布了《關于中美經貿摩擦的事實與中方立場》白皮書。
今年的中秋節,世界兩個最大經濟體幾近常態化的貿易戰、中美磋商進程的跌宕起伏、止步不前的議題擱置,讓雙方的一舉一動格外牽動世界的目光。
當此之時,新華社發布的一條消息可謂十足重磅:
新華社北京9月13日電 記者從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相關方面獲悉,日前美方已決定對擬于10月1日實施的中國輸美商品加征關稅措施做出調整,中方支持相關企業從即日起按照市場化原則和WTO規則,自美采購一定數量大豆、豬肉等農產品,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將對上述采購予以加征關稅排除。
第十三輪磋商在即,毫無疑問,中方這是在以實際行動展現推進經貿磋商的善意和誠意,如此前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雙方牽頭人通話時所說,是在“為磋商創造良好條件”。
而在此之前,中美雙方互伸“橄欖枝”的做法也已經受到廣泛關注——
北京時間9月11日,中方公布了第一批對美加征關稅商品第一次排除清單,宣布將自9月17日起免除16項自美進口商品的關稅;十幾個小時后,美國總統特朗普通過社交媒體宣布,將對25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上調關稅從10月1日推遲到10月15日,“作為善意的表示”。
北京時間12日,劉鶴副總理在會見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董事會主席格林伯格時明確表示,全世界期盼中美磋商取得進展,雙方工作層將于下周見面,圍繞貿易平衡、市場準入、投資者保護等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認真交流。
北京時間12日晚上8時(當地時間12日上午8時),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接受CNBC采訪時表示,美方期待美中經貿磋商在未來幾周取得進展,并稱“認為中方展現出了善意”,該表述與其9月9日在接受福克斯新聞采訪時所說的“中方愿意赴美談判是善意的表現”一脈相承,顯然已經對中方態度“心領神會”。
當地時間12日下午,美國總統特朗普當眾表示:會考慮與中國達成臨時協議推遲關稅,“容易的先做”,“我猜想我們可以考慮”。
雙方這你來我往的釋放善意,也引起了國內外媒體的高度重視——中國央媒剛剛對美方推遲上調關稅給出正面評價,美國的《華爾街日報》等主流媒體就敏感地捕捉到了這一評價蘊含的信息,稱“中國官媒的報道展現出北京希望能推動經貿磋商的跡象”,而彭博社也迅即爆料,稱有五位知情人士表示美方準備提出一個簡版協議,如果能簽署就不再增加新關稅,甚至可以取消部分老關稅。
看到這些消息,大部分人的反應大概是,消息還不錯,但是讓我們保持冷靜。畢竟,這些“善意”目前為止并沒有帶來什么實質改變,舉起的關稅大棒也仍未放下。
這些當然沒有錯,可是,在當前的僵持局面下,想要短時間就徹底解決各種爭議,顯然不切實際。雙方都能拿出相向而行的態度和行動,已經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務實做法,至少能為局勢轉圜提供更多可能,增大解決問題的幾率。
如何將這些“善意”切實落地?如何讓相向而行的路徑越走越暢通?
從上面的各條消息來看,我們不難梳理出幾條思路:
一是,美方推遲上調關稅,利好的一面是給出了改變當前局面的窗口期,如果雙方能在10月15日之前達成一致,情況或許會不同;當然,也有可能什么都不會改變。
二是,接受 “和而不同”并謀求最大公約數,或是打破當前僵局的核心思路,美方說"容易的先做"(“the easy ones first”),亦是強調從雙方好達成共識的先入手——放寬歷史的視界,會發現這是中美處理分歧的有效經驗。
三是,時間節點環環相扣,10月15日會發生什么,取決于10月初的第十三輪磋商;10月初磋商進展如何,取決于從現在起接下來的兩周;接下來的兩周能達成什么,跟雙方工作層下周的會面息息相關;而對于下周即將會面的雙方工作團隊,現在又哪有節假日可言?
事實上,一年多里,僅從歷次事態演變的時間點來看:自美方發起這場斗爭以來,很多中國傳統節日,咱們中方相關戰線的工作人員大概都是跟同事一起度過的——清明、五一、中秋、小年、元宵節……有位參與其中的朋友就曾感慨說,這一年多,從沒過過一個完整的假期,就連春節也沒能休個全須全尾的假。
苦不苦?恐怕無法用“如人飲水”這樣的評價去一筆帶過,因為那過于低估了這背后的付出。日復一日,輪復一輪,又有誰比這些親歷者們更希望能盡快完美地解決問題?
暑退九霄凈,秋澄萬景清。
時值仲秋,愿中美經貿的齟齬隔閡能逐漸消散,回歸大國關系應有的澄澈通明。
星辰讓光彩,風露發晶英。
再次向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工作者們致敬,能量守恒規律支配下,他們的負重前行,才換來了其他人的花好月圓。
僅借題圖,祝大家中秋快樂,月圓人圓!
(原題為《沒有負重前行,何談花好月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