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圓,三句古語讀懂習近平的家國情懷
月圓又中秋。作為中華民族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中秋節寄托著人們對家庭團圓、生活幸福的美好愿望,也承載著人們對家國故土的濃濃情懷。今天,讓我們一起品古語、讀故事,感受習近平總書記的家國情懷。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在2015年的春節團拜會上,習近平深情吟誦了這首家喻戶曉的《游子吟》,觸動無數人的心弦。正是在這次講話中,習近平提出,“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
在習近平的辦公室,有幾張家庭照格外引人注目:他用輪椅推著年事已高的父親,他牽著母親的手散步,他同夫人彭麗媛的合影,他騎自行車載著女兒玩耍……孝敬父母、愛護妻兒,習近平把家庭幸福看得如此之重。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習近平看來,作為父母,應該“引導他們有做人的氣節和骨氣”。
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家風好,子女教育得好,社會風氣好才有基礎。他還在多個場合告誡廣大領導干部帶頭抓好家風,“要留留神,防微杜漸,不要護犢子”、“防止‘枕邊風’成為貪腐的導火索”。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習近平很清楚,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
“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
這是2015年中秋節前夕,習近平在西雅圖出席美國僑界歡迎招待會時引用的詩句。那天,他特地為當地華人帶來故鄉的月餅,并對大家說“這是祖國人民的一點心意”、“歡迎大家常回家看看”。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習近平歷來重視真情。
2015年春節前夕,習近平帶著自己買的年貨,回到曾經度過7年插隊歲月的地方——梁家河。同他一起來的,還有夫人彭麗媛。他用陜北方言向鄉親們介紹說:“這是我的婆姨(陜北方言,意為妻子)。”
對于離“鄉”多年的人來說,鄉愁往往就是一句家鄉話、一道熟悉的菜。提起當年吃過的“腌酸菜”,習近平真情流露:“這個酸菜長期不吃還挺想的!”
“我這個人呢是有農村情結的。”離開陜北后,習近平牽掛著千百個“梁家河”。他曾說:“1969年1月份插隊,老百姓幫助我,他們有什么吃的都給我送一點,誰送我一碗酸菜,我說我今天生活又改善了。現在我看到貧困地區的老百姓啊,我確實是發自內心同情他們,我們作為共產黨人,一定要把他們放在心上,真正地為他們辦實事,否則我們的良知在哪里啊!”
“利于國者愛之,害于國者惡之。”
在家盡孝、為國盡忠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你是中國人嗎?你愛中國嗎?你愿意中國好嗎?”今年1月,習近平在天津考察調研時,來到南開大學,特別提到張伯苓老校長的“愛國三問”。他強調,這既是歷史之問,也是時代之問、未來之問。我們就要把這個事情做好。
在習近平看來,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他還尖銳地指出,“一個人不愛國,甚至欺騙祖國、背叛祖國,那在自己的國家、在世界上都是很丟臉的,也是沒有立足之地的”。
習近平曾回憶小時候母親講岳飛精忠報國、岳母刺字的故事:“我說,把字刺上去,多疼啊!我母親說,是疼,但心里銘記住了。‘精忠報國’四個字,我從那個時候一直記到現在,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標。”
怎么做是愛國?“要時時想到國家,處處想到人民,做到‘利于國者愛之,害于國者惡之’”。2018年5月2日,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這樣說道。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我們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面臨著各種風險挑戰,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到祖國的事業中,扎根人民,奉獻國家,就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人民實現夢想的步伐!
(李建廣制圖:陳泉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