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金融】征信離你我有多遠
人無信不立,信用無小事。在日常生活中,信用卡使用、貸款申請、企業融資都離不開征信。征信記錄這張“經濟身份證”的重要性,已經越來越突出。到底什么是征信?普通民眾又該如何正確的認識它?本期新華網《白話金融》欄目邀請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管理局副局長張子紅,為網民深入解析征信的重要性。
張子紅:征信是干什么的?應該是說大家都比較關心的一件事。征信這個詞的來源,實際上是我們從古代老祖宗的文獻里面都可以查到的。《左傳》里面有“信而有征,故怨遠于其身”,而現在的征信定義,實際上是指一個獨立于第三方的專業化機構,依法收集、整理、保存企業個人及其他組織的信用信息,并對外提供征信服務的一個活動,實際上是一個專業化的市場活動。
它的本質就是信息的共享,因為征信機構把信息從信息提供者那里收集來,整理、加工以后,通過機構的網絡對外發布、傳播信用信息,來幫助信息使用者來判斷信息主體的信用風險狀況,征信是客觀地記錄了信息主體過往的歷史信息,來判斷信息主體未來的信用狀況。
一句話來講,就是用歷史來判斷未來。它有助于我們社會大眾形成良好的誠實守信的行為習慣,并且有助于改善我們整體的信用環境。
我國信用體系建設從上個世紀90年代就開始了,大致可以用這個起步、探索和現在發展階段這三個方面來做介紹。探索階段是上世紀一些地方隨著改革開放的開始,貸款證制度開始啟動。當時,為了外貿風險的判定,一些評級機構也開始成立。隨著技術的發展,原先紙質的貸款證發展成為銀行信貸登記咨詢系統,在2002年實現全國聯網。
第二個階段是推動完善。2003年開始,一方面,《征信業管理條例》的起草工作啟動推進;另一方面,十六屆三中全會給征信業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制度基礎,即提出16個字:完善法規、特許經營、商業運作、專業服務,大量的征信機構在(隨后)產生。
另外,隨著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的發展,我們把銀行信貸登記系統升級為集中統一的金融信息數據庫,在2006年全國開通運行。
發展提高階段是2013年至今,以《征信業管理條例》出臺為標志。同時,近年來,我國發布了大量在信用體系建設方面的文件,比如國發《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到2020年)》。
2016年又發布了《關于建立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的制度》。在這個階段,社會征信機構蓬勃發展,我們首家個人化征信機構成立起來,并擴大了對外開放。(目前)我們覆蓋全社會的征信體系取得了重大進展,金融信息數據庫已經成功建立。
在此期間,市場化的征信機構取得了重大突破,首家市場化的個人征信機構百行征信已經正常地運轉。與此同時,我們培育發展市場化的征信機構,目前全國已經有130多家的企業征信機構和97家的信用評級機構依法備案并開展運行,應該說,政府加市場雙輪驅動的市場化格局已經初步形成。
第二方面是征信的法規、法律制度持續完善。2013年,《征信業管理條例》出臺,與此相適應配套出臺了多項監管規定,為征信市場的監管和管理提供了依據。
第三是加強個人信息的保護,守住不發生信息泄漏風險的底線,我們要求所有的(個人信息的)接觸機構和運行機構,他們要加強信息安全的管理,同時我們建章立制,從技術上、業務上、管理上明確信息保護的監管制度。同時我們加強征信的監管,每年在加強非現場監管的同時,也開展常規性的現場檢查。
第四是實現了高水平的對外開放。近年來對于金融業的對外開放力度是比較大的,我們根據中央的相關部門,穩妥有序地推進企業征信市場和評級市場的對外開放。我們聯合了相關的部門,先后出臺了推動外資設立企業征信機構和信用評級機構的政策規定和監管的要求。政策出臺之后,外資機構紛紛進入,加快進入中國市場,他們紛紛設立了獨資法人的子公司。
應該說,征信市場應該實現了高水平的開放,2018年美國的鄧白氏、英國的益博睿等國際征信業巨頭,已經完成了在人民銀行的備案并開展業務。2019年的1月份,世界三大評級公司之一,標普信用中國有限公司完成了備案,成為首家獲準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外資評級機構。
征信系統如何助力小微企業破融資難題?推進征信體系(建設),助力小微企業融資發展,促進金融服務于實體經濟。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收集了大量的小微企業的信息,超過了1300萬戶,建檔的這些企業超過一半都是小微企業。這些小微企業其中有300多萬戶已經獲得了信貸的支持。
我們推進部分市場化機構來收集除信貸之外的其他替代數據,來服務于小微企業發展。比如,我們前期在蘇州建了一個蘇州(小微企業)數字征信試驗區。有一家公司叫蘇州(企業)征信(服務)有限公司,它是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把政府有關部門的涉及小微企業的信用信息和金融機構的小微企業的信息結合起來,同時把一些公共事業的內容都納入進去,解決了過去小微企業抵押物難的問題,通過這種大數據技術,為小微企業準確地刻畫信用狀況,更多地實現了小微企業靠自身的信用來獲取新的支持,在某種程度上很有力地緩解了融資難和融資貴的問題。
同時,在很多地方,人民銀行和地方政府、金融機構和一些鄉鎮合作,推進小微和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為這些沒有在銀行獲取過貸款的這些小微企業和農戶建立信用檔案,幫助商業銀行來有效地識別客戶,選擇信用價值比較高的這些客戶在信貸上進行扶持,以助力于小微企業和“三農”的發展。
“經濟身份證”應用在哪些領域?
信用報告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征信業的發展在國際上是一個通例。在我們國家來說,征信報告是客觀記錄了信息主體當事人的信用活動,它是幫助授信者來判斷信息主體的信用狀況。
在某種程度上,它被譽為我們信息主體包括企業和個人的“經濟身份證”。在目前我們(征信報告)用量最大的是在金融系統。在金融系統里,目前應該是說在各家銀行貸前的審批、風險定價以及貸后的風險管理的各個環節下。金融機構的每一筆貸款的審批,每一張信用卡的發放,每一筆風險產品的定價,每一個客戶的風險預警,每一筆不良貸款的清收,都需要查詢當事人的信用報告。可見,就是信用報告查詢已經全面深度地嵌入到金融機構的管理系統中。金融機構在信貸管理過程中,對征信系統的使用和依賴是日益加深的。
此外,這些年隨著大眾公共信用意識的提升,信用報告的應用的范圍是越來越越廣,呈逐步增加趨勢。這個量非常之大。目前從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來看,比如房屋租購、交通出行、集中采購,還有產品項目的招投標、招商活動等等,商業交易和商業合作過程中都在用這些報告。
另一方面,我們有關部門在行政管理、行政執法、司法辦案,還有社會各方面的評先評優,金融監管部門監管執法的過程中,都在大量的應用信用報告。
如何看待網上的一些“征信洗白”等說法?
對這些網絡上這些語言,我建議大眾不要信任。
大家在經濟社會生活中,對于信用報告的應用越來越深,大家對信用報告的關注越來越來越多,所以說有些不法分子就會利用社會大眾對自身信息報告保護意識薄弱的漏洞,大量獲取信息主體個人的信用報告。我要提醒廣大的群眾,一方面要注意維護好良好的信用記錄,同時要高度警惕,注意提高自身信用信息安全防范意識。
在這里歸納成五個“不要”,供大家來參考:一是要精心維護信用記錄,不要踩到影響個人信用記錄的雷點。
二是要定期查詢信用報告,不要出現了問題,還不清楚是怎么回事。
三是要妥善保管信用報告,不要隨意向他人展示,提供防止泄露個人隱私。
四是要針對渠道查詢,這個報告不要通過第三方APP等去查詢,以防止信息泄露。
五是要合法維護自身權益,不要相信“征信洗白”“不良產單”等騙區,要通過正規渠道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有了央行的個人征信報告,為什么還要設立百行征信?
百行征信的設立,應該是說隨著征信市場的發展、社會經濟的發展、對征信產品有效需求旺盛的背景而產生的。現在有人民銀行征信中心這種傳統金融領域的一些內容,還有一些其他的非傳統金融領域的相關信息,我們怎么能夠更好地把它利用起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一些民營化的機構,還有互聯網金融協會,他們做了大量的工作進行探索,就是想在非傳統金融領域等方面進行一些探索,解決擴大征信覆蓋面這個問題,為更多沒有經濟記錄的人建立信用記錄。
應該來講,百行征信和我們征信中心是共同促進、互為補充的關系。百行征信在2018年經人民銀行批準設立,目前總部是在深圳市,是由互聯網金融協會和八家市場化機構共同發起成立的,應該說全部為民營資本。經過這一年多的準備,目前它已經和800多家機構簽訂了合作協議,已經有了三款產品:一是個人信用報告,二是特別關注名單,三是信息核驗。目前它的合作機構也是種類比較多的,既包括P2P、小貸公司,也包括消費金融公司、汽車金融公司和民營銀行等這個方面。目前它已經從140多家機構采集了超過5000萬人的借貸信息,采集的借貸賬戶超億個了。應當說開發的產品也眾多,已經為29家機構提供各類產品的查詢服務超過200萬次,現在正正常有序地開展征信服務活動。(新華網 閆雨昕 陳俊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