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顯效 制造業上市公司稅負降幅明顯
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顯效制造業上市公司稅負降幅明顯
主持人劉偉杰:隨著上市公司中報披露完畢,從部分公司財報數據中“窺得”上半年諸多宏觀政策逐步落地,效果顯現。本報從上市公司減稅降費、融資難融資貴、以及上市國企深化改革情況等方面,采訪了業內專家,從不同角度進行解讀和分析。
本報記者 包興安
隨著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落地,政策紅利正在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財報中得到體現。
近年來,上市公司整體稅負呈逐年下降的趨勢。深交所近日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深市上市公司減輕稅費達315.51億元,制造業等行業稅負下降幅度尤為明顯。這也驗證了減稅降費政策已顯成效。
“我做了20多年財務,今年減稅降費力度尤其大,國家支持經濟發展的強度是史無前例的。”上海古鰲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古鰲科技”)副總經理、財務總監姜小丹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據了解,古鰲科技于2016年在深交所創業板掛牌上市。
減稅降費力度逐年加大
深交所近日披露的數據顯示,上半年,深市上市公司稅費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為5.39 %,同比下降0.53個百分點,合計減輕稅費315.51億元。其中,化工、汽車制造業、通信設備、醫藥制造業等行業稅負較去年同期下降14.54%,下降幅度尤為明顯。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研究員劉向東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大規模減稅降費的大背景下,A股上市公司的整體稅負是減輕的,特別體現在生產制造企業方面,因為增值稅下調3個百分點更讓制造企業受益,因此化工、汽車、通信設備、醫藥等制造業受惠最為明顯。
另外,近日上市險企發布半年報顯示,中國平安、中國人保、中國太保、新華保險分別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68.1%、128.9%、58.9%、96.1%、81.8%,導致上市險企凈利潤大增的原因之一,也是受益于今年新出臺的保險企業所得稅減稅新政。
2019年5月份,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印發的《關于保險企業手續費及傭金支出稅前扣除政策的公告》規定,手續費及傭金支出的所得稅稅前扣除比例提高至18%(此前壽險為10%、財險為15%),超比例部分允許結轉以后年度扣除,自2019年1月1日起執行,并對保險企業2018年所得稅匯算清繳適用。
“在當前需求疲軟和勞動環境成本攀升情況下,企業的平均盈利水平有所下降,因此減稅降費對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提升起著重要作用,有效幫助企業對沖外部不確定風險和應對成本抬高的壓力,提高企業的生產經營效率。”劉向東表示。
深交所有關負責人表示,隨著減稅降費效應加速顯現,上市公司的信心得到穩定和提振,市場活力得到進一步激發和釋放,不少公司加大了生產技術改造、新品研發、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步伐。
“我們專注于為銀行業、金融業服務,對市場業態變化十分敏感。”姜小丹介紹稱,“得益于國家政策扶持,2016年至2018年享受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金額共計570余萬元,享受軟件產品增值稅即征即退累計受益2680多萬元,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累計降低所得稅費用630余萬。”
總體來看,近年來,隨著我國推出各項減稅降費政策,上市公司整體稅負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
企業主動加大研發投入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減稅相當于給上市公司“瘦身”,有助于其降低經營成本,促使他們將更多的資金投入至創新研發與擴大再生產中,進而在提升公司競爭力的同時,盡可能地增加盈利。
付一夫認為,具體到盈利數量更多取決于行業板塊對其上下游的議價能力,而不是減稅本身。以增值稅為例,鑒于增值稅是價外稅,增值稅減稅也是價外變動,故而對企業利潤的改善沒有直接關系。
不過,付一夫表示,高毛利、低凈利率、議價能力較強的公司,以及直面消費者的、可轉移承擔增值稅的企業,更有機會得益于增值稅的降低而增加盈利。從具體領域上看,上游和制造業及大眾消費品或將持續受益。
對于古鰲科技而言,多項稅收優惠政策的“聚變”作用,產生的巨大能量能不斷提高產能和效益。目前,古鰲科技所有產品均為自主研發,“全面掌握核心技術,致力于以民族產業替代進口,是我們正在做的事情。國家政策對民族企業的扶持,讓我們更有力地專注研發,迎風連續、不斷躍升。”姜小丹稱,“除了‘好政策’還有‘好環境’,稅務人員上門提供精準輔導,幫助我們理解普適性的政策、落實特殊性的適用。尤其機構改革后,一站式辦稅更便捷、營商環境更優良。
另外,古鰲科技財務經理趙迎賓對《證券日報》記者介紹,“深化增值稅改革實施,稅率從16%降至13%,上半年已經帶來50萬元左右的利潤增幅。研發費用加計扣除上調到75%,上半年為企業降低60余萬元所得稅。”
趙迎賓分析稱,古鰲科技的產品銷售季節性因素較強,銷售旺季集中在下半年。根據我們的市場預測,今年收入及利潤情況會較去年大幅增加,全年大約可優惠增值稅300萬元、所得稅120萬元。
據了解,古鰲科技將利用減稅降費“省”下的資金,繼續加大研發投入,深化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一方面夯實原有現金類金融設備的研發制造,另一方面加大自助金融設備、銀行理財平臺、云數據后臺管理等軟件系統集成產品的研發和應用,發揮產業和渠道優勢,實現產業業態、商業模式、生產方式等方面的變革。”姜小丹表示。(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