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穩健前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思想力量
新中國成立70年,改革開放40多年,已經明證,沒有馬克思主義,沒有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就沒有中國繁榮發展的今天。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行”,在當代中國的根本表現,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行”,這是我們今天堅定理論自信、做到“四個自信”的堅實基礎。
立足時代和實踐的中國理論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什么行?從根本上來說,是因為只有這一理論而不是其他任何理論,能夠及時科學回答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實踐之問、時代之問,廓清困擾和束縛實踐發展的思想迷霧,指導中國的改革開放沿著正確的方向披荊斬棘、砥礪奮進,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更大勝利。
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鮮明品格,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鮮明品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是嚴格地基于文本解讀和學理推演而生成,而是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波瀾壯闊的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在深刻回答和解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在“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循環往復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科學理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改革開放的時代背景下,圍繞著如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如何堅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如何建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如何全面擴大對外開放、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如何全面從嚴治黨、推進自我革命等一系列重大課題,進行艱辛理論探索、深刻的理論創新形成的科學理論體系,是具有中國特色、立于國際舞臺、富涵時代氣息的馬克思主義。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指導下,中國的改革開放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以嶄新姿態屹立于世界東方。實踐充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科學的理論、正確的理論,行之有效的理論。
對馬克思主義的最好堅持是發展
實際上,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一旦發展成一種學說并在全世界傳播開來,如何才算是正確地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問題就被提了出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很好地回答和解決了這個問題,形成了明確認識,確立了基本原則,這就是,一要堅持,二要發展,將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有機統一起來,不因循守舊、固守傳統,緊跟時代的變化不斷豐富和發展理論本身,讓理論顯示出時代的特征,展示出超越時代的穿透力。
堅持與發展的兩重奏,堅持是首要的。鄧小平曾語重心長地講過,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的“老祖宗”,“老祖宗不能丟”。習近平總書記把其稱為“真經”:“馬克思主義就是我們共產黨人的‘真經’,‘真經’沒念好,總想著‘西天取經’,就要貽誤大事!”堅持不是固執,不是僵化,對馬克思主義最好的堅持是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解讀時代、引領時代,不斷賦予馬克思主義以新的時代內涵,從鮮活豐富的當代中國實踐中作出新概括、獲得新認識、形成新成果;堅持問題導向,以中國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關注和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課題,為解決新時代面臨的重大問題提供新理念、新思路、新辦法;用寬廣視野吸收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堅持在改革中守正創新,不但超越自己,在開放中博采眾長,不斷完善自己;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
富有感召力的戰略目標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戰略目標體系明確,其中既有近期目標,又有中期目標,還有長期目標。近期目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期目標是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民族復興中國夢,長期目標是最終實現共產主義。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戰略目標體系明確,其中既有小目標,又有中目標,還有大目標。小目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目標是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民族復興中國夢,大目標是最終實現共產主義。
小康社會全面建成后,接下來的目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社會主義現代化有一個追趕目標的問題,即要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其內容不僅涉及工業、農業、國防、科學技術等物質技術層面的現代化,還涉及到制度、社會、價值、觀念、能力層面的現代化。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實現,正伴隨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中國夢不是要基本實現現代化,而是實現高層次、高水平的現代化,它的實現意味著中國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發達國家。
小康、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國夢都是立足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的階段性奮斗目標,共產主義則是馬克思主義者追求的人類社會的最終目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追求民族國家目標的同時,始終堅持著共產主義的最高目的和遠大理想。這個相對完整的目標體系,兼具馬克思主義和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特質,既立足中國實際又放眼人類社會發展,無疑富有感召力。
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如果要問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出現次數最多、最具有標識性意義、最為人所熟知的概念是哪一個,很多人的選擇無疑將會是“改革”。改革被認為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是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強大動力。
改革是一場革命,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簡單的一個界定,到現在恐怕還有人不知道到底有何深意。實際上,它講清楚了革命與改革的關系,強調了改革對革命事業的傳承,賦予了改革自身以合法性、合理性、正當性,改革不是對革命的背離,而是對革命事業的重新謀劃,它讓忠誠于革命事業的人不至于失去目標,將智慧和力量用在改革上。
中國的改革實際上就是政治革命之后的社會革命,是要實現社會的全面變革,實現中國社會從傳統向現代化的變革。這場變革的起點是發展生產力,但發展生產力只是一個方面,雖然是最根本的一個方面。如果僅僅停留在這個層面上,那它也很難說改革是一場革命。改革要發展生產力,要解放生產力,就要改掉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讓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展,讓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釋放出生產力發展的空間。
改革能夠上升到革命的層次,說明改革不只是某個要素的改變,某個方面的改變,而是全方位的變革,是社會結構各個要素、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社會變革,意味著經濟生活、政治環境、文化模式、社會秩序以及人的觀念、思維方式、心理習慣等方面的深刻變革。改革是一場革命,強調的是改革的徹底性、艱巨性、綜合性、復雜性、長遠性。只有全方位的變革,才配得上革命二字。
與時俱進推進發展理念創新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立足中國國情,更加強調發展問題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系列關于發展的重要理念,從“發展才是硬道理”,到“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第一要義是發展”“發展依然是當代中國的第一要務”,到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到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中國改革取得如此大的進步,與我們對發展理念的繼承與創新,把發展提高到如此高度肯定有密切的關系。
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我們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規律,極為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認清和用好經濟建設規律。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發展理念引領我國發展全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歷史性變革充分證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成功駕馭了我國經濟發展大局,在實踐中形成了以新發展理念為主要內容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
這一重要思想深刻分析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發展趨勢、發展挑戰,對中國道路、中國經驗作出了全面系統的、理論形態上的創新創造和概括提煉,堅持、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標志著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各種關系、各個方面規律的認識和運用,上升到全新境界,為全黨在發展問題上提供了管全局、管根本、管長遠的科學指引。
新發展理念之所以新,首先是因為它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發展理念,直指中國發展新階段的深層次矛盾和突出問題,具有鮮明的問題導向性。新發展理念也更加突出人民主體地位,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更為突出強調了依靠誰發展、為了誰發展這一發展中的根本問題、原則問題。
全面謀劃國家治理戰略
國家治理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不可能充分研究的課題,但必然是長期執政的中國共產黨人一定要回答的時代課題。如何切實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給出了很好的回答。
國家治理實現現代化,制度最關鍵。但硬性的制度要落實到治理主體的能力水平、價值理念、道德修養提升上,沒有道德、修養、理想、信念、信仰、精神境界的塑造,沒有治理者本人的現代化,也就不可能真正實現國家治理的現代化。當代中國的國家治理不僅注重制度,而且同等注重治理者的能力、素養、價值觀等方面。
國家治理制度和治理能力,兩者相輔相成,但并不是說制度完善,治理能力就強。國家治理的制度好,要落實為治理能力強。制度再完善,如果不能轉化為能力,轉化為成效,那制度好壞、優劣還得另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把治理能力作為治理現代化的一個方面提出來,有著鮮明特色,體現了更為務實的態度,力求把各方面制度優勢轉化為管理國家效能,以保證國家治理體系有效運轉。
國家治理現代化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不可能一步到位、一勞永逸,把堅定制度自信和不斷改革創新統一起來,處理好制度穩定和制度變革的關系,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應有之義。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進世界開放發展
今天的中國憑什么能引領當今世界的開放發展,憑什么能在國際舞臺上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改革開放的歷史實踐實際上已經給出了答案,是因為中國依循馬克思主義揭示的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認識到必須站在全球化時代的潮頭之上,是因為中國善于學習借鑒世界其他國家的先進經驗,并能對世界發展趨勢做出自己的判斷,提出自己的主張。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代表著中國對人類社會文明走向的基本判斷和基本追求。這既是馬克思主義對人類社會發展的追求,又符合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取向,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智慧所追求的美好社會的凝聚。
人類命運共同體也不僅僅是一種理念、一個倡議、一個概念,它還是一種實踐,“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這“一帶一路”的建設就是它的理念載體、落地之舉、現實路基。“一帶一路”建設已經證明,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僅是一種政治主張、一個追求目標,它已經是一個客觀歷史進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方向。
從嚴治黨打造強有力的領導力量
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領導力量。沒有一個強有力的中國共產黨,就沒有今天的中國所取得的一切成就。無論是革命建設,還是改革開放,無論是科學發展,還是國家治理,無論是實現民族復興,還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都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怎么就能行?這源于它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有著崇高的歷史使命和奮斗目標,這源于它一直把黨的建設作為偉大工程來抓,努力探索從嚴治黨規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根據所處環境的變化、黨自身的變化,在新的偉大工程中貢獻了智慧,很好地回答了如何加強黨的領導、如何建設強有力的政黨這個問題。
全面從嚴治黨的提出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新形勢下黨建規律、治國理政規律的戰略考量和遠見卓識。它是適應世情國情黨情的變化不斷做出自我調適和優化的過程,它源于“全黨必須警醒起來”的憂患意識,來自“打鐵還需自身硬”的清醒認知,是黨鞏固執政地位、實現執政使命必須解決好的重大課題。
全面從嚴治黨是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的自我革命。只有全面從嚴治黨,才能解決黨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才能回應民眾期待,增強民眾對黨的政治信任,保證中國共產黨始終處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地位。
(作者: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