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國力的歷史性跨越——共和國經濟發展成就巡禮
新華社北京8月23日電 題:綜合國力的歷史性跨越——共和國經濟發展成就巡禮
新華社記者陳煒偉
2019年,新中國迎來70周年華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入關鍵之年,歷史與未來在這里交匯。
風雨砥礪,春華秋實。70年來,中國從封閉落后邁向開放進步,從溫飽不足邁向全面小康,從積貧積弱邁向繁榮富強,創造了人類發展史上的偉大奇跡。
發展基礎不斷筑牢 經濟規模連上臺階
首都北京,天安門往南46公里,如同鳳凰展翅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熠熠生輝。前不久,新機場如期竣工,并將在9月30日前正式通航。
南國之濱,全長55公里的港珠澳大橋如同巨龍飛騰在大海之上,聯通香港、澳門、珠海三地,展現氣貫長虹的“中國跨度”。
這是讓人心潮澎湃的新時代,這是催人奮發向前的新起點。
70年,在人類發展史上只是彈指一揮間。但中國人民在這個時間段內,創造了波瀾壯闊、驚天動地的歷史。
這是經濟規模連上臺階的70年——
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1952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僅為679億元。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1986年經濟總量突破1萬億元,2000年突破10萬億元大關,超過意大利成為世界第六大經濟體,2010年超過日本并連年穩居世界第二。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綜合國力持續提升。近三年,我國經濟總量連續跨越70萬、80萬和90萬億元大關。按不變價計算,2018年GDP比1952年增長175倍,年均增長8.1%。
這是發展基礎不斷筑牢的70年——
我國糧食總產量由1949年的11318萬噸提高到2018年的65789萬噸,從“靠天吃飯”,到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農業基礎地位不斷強化。當今中國已成為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200多種工業品產量居世界第一,工業生產能力不斷提升。新產業新業態層出不窮,服務業逐步成長為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
這是國際地位顯著提升的70年——
我國GDP占世界經濟的比重,由1978年的1.8%上升到2018年的近16%。2018年,中國經濟增速位居世界前五大經濟體之首,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接近30%,是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貢獻者。
從一窮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奇跡世界矚目。
厄瓜多爾外長何塞·瓦倫西亞評價說,70年間,中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在國際舞臺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國的發展令人驚嘆,也給世人帶來啟迪。
可持續性不斷增強 經濟發展更有質量
寶馬集團董事長科魯格分享過一個小故事,有一次他在北京用餐結束時想用信用卡結賬,沒想到中國同事已經用智能手機付了款。
不只是科魯格,今天每一位來中國的客人,僅從“手機支付”“共享單車”“快遞外賣”等衣食住行的日常片段,就能深切感受這里的經濟活力和發展動力。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經濟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不斷增強,經濟發展更有質量。
70年發展,中國經濟結構更優。
我國產業結構發生深刻變化,實現了由農業為主向三次產業協同發展的轉變;需求結構持續改善,實現了由需求疲弱向“三駕馬車”協同發力的轉變;區域發展空間逐步拓展,新的增長極增長帶不斷形成,區域結構優化重塑。
70年發展,中國經濟動力更強。
從“東方紅”衛星到“天宮”游太空,從國產航母下水到“蛟龍”深海探秘,中國創新實力持續躍升。
研發人員總量居世界第一,“2018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升至第17位,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居世界首位……今天的中國,創新已經成為發展的第一動力。
70年發展,中國經濟空間更廣。
從大規模“引進來”到大踏步“走出去”,再到共建“一帶一路”,我國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顯著拓展。
2018年,貨物進出口總額達到4.6萬億美元,比1978年增長223倍。同時,利用外資量增質優,成為全球投資熱土。2018年,我國實際使用非金融類外商直接投資1350億美元,比1983年增長146倍,連續兩年成為全球第二大外資流入國。
70年發展,中國經濟后勁更足。
2018年,我國市場主體突破1億戶,創業熱情持續激發。展望未來,我國有近14億人口、9億勞動力、1.7億受過高等教育和擁有技能的人才資源、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體,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一定會越走越穩、越走越寬。
民生福祉極大提升 經濟發展更有溫度
今年5月7日,陜西省政府宣布延安市延川、宜川兩縣退出貧困縣序列,這標志著革命圣地延安的貧困縣全部“摘帽”,從此告別絕對貧困,226萬老區人民開啟奔向全面小康的新生活。
為人民謀幸福,是共產黨人永恒不變的初心。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始終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貧困人口大幅減少,人民生活實現歷史性飛躍。
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積貧積弱,人民普遍貧困。按照2010年標準,1978年末我國農村貧困人口高達7.7億人。經過多年不懈奮斗,貧困人口顯著減少,貧困發生率持續下降。
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取得顯著成就。2018年末我國農村貧困人口減少至1660萬人,過去6年共減少8239萬人。我國農村從普遍貧困走向整體消滅絕對貧困,對全球減貧貢獻超過70%。
——居民收入持續增加,消費水平不斷提高。
新中國成立之初,居民收入和消費水平都很低。1949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為49.7元,2018年達到28228元,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近60倍。
隨著收入較快增長,居民消費能力顯著提升。2018年,我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達到19853元,扣除物價因素比1956年實際增長28.5倍。
——社會保障不斷加強,織就廣覆蓋的民生安全網。
建國初期,我國社會保障尚屬空白。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建立,覆蓋面持續擴大。黨的十八大以來,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加快構建,社會保障水平穩步提高。
2018年末,全國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41848萬人,比1989年末增加36138萬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超過9億人,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億人,基本實現全民醫保。
70年披荊斬棘,70年風雨兼程。回望過去,中國經濟創造奇跡、不斷躍升;展望未來,中國經濟仍將破浪前行、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