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觀察:阿根廷金融震蕩趨緩 不確定性猶存
新華社北京8月15日電 財經觀察:阿根廷金融震蕩趨緩 不確定性猶存
新華社記者趙暉 陳瑤 黨琦
面對日前阿根廷金融市場的劇烈動蕩,阿總統毛里西奧·馬克里14日宣布了一系列經濟應對措施。受此提振,阿根廷金融市場震蕩顯現趨緩跡象。
專家指出,此次金融震蕩的直接誘因是市場對總統選舉初選結果的恐慌性反應,同時也是去年以來阿根廷經濟衰退、金融動蕩的延續。目前,市場正在逐漸消化負面情緒,但不確定性仍將持續到大選結束。
市場民意錯配
11日,阿根廷舉行總統選舉初選。阿根廷《民族報》報道,根據98.75%的計票結果,反對派候選人阿爾韋托·費爾南德斯得票率超過47%,領先謀求連任的現任總統馬克里約15個百分點。
在阿根廷,初選被視為最直接的民調,對大選結果有重要的風向標意義。初選結果預示,經濟政策主張偏保守的費爾南德斯極有可能在大選首輪投票中獲勝。而一旦費爾南德斯當選,很可能調整現政府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并可能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就救助貸款協議重新談判。這引發市場對阿根廷經濟前景和國際融資能力的擔憂。
早已是驚弓之鳥的阿根廷金融市場“應聲而動”,股市、債市、匯市同步大幅下挫。12日,阿根廷股市Merval股指下跌超過37%,阿根廷主權債券價格平均跌幅達25%,阿根廷比索對美元匯率下跌超過20%,創下2015年來最大單日跌幅。
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沈安指出,初選是對馬克里政府的一次“大考”,其結果反映出選民對阿根廷經濟局勢的普遍不滿。不過,親市場的馬克里得到工商界和市場青睞,隨著馬克里無法連任的可能性陡增,市場旋即做出了“過度反應”。
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王飛認為,市場之所以出現負面情緒,主要是擔心一旦費爾南德斯當選可能會改變現政府的一些親市場改革和財政緊縮政策,因而投資者采取了避險操作,誘發金融市場波動。
短期風險降低
阿根廷第一大報《號角報》12日曾用“金融海嘯”來形容金融市場受到的沖擊。在沈安看來,此次市場反應雖大,但將之稱為新一輪阿根廷金融危機的肇始仍為時尚早。
面對市場恐慌情緒,馬克里政府緊急研究采取了應急對策。12日起,阿根廷央行連續兩天分別拋售1.05億美元和1.5億美元,以平抑阿匯市美元漲勢;并宣布將基準利率提高10個百分點,至74.78%。
在這些政策刺激下,13日Merval股指止跌回彈10.2%,債券價格和比索對美元匯率跌幅也顯著收窄。14日,馬克里在股市開盤前又宣布了一系列經濟措施,包括提高最低工資標準、減少勞動者稅費負擔、設置中小企業債務緩沖期、增加勞動者子女補助、增發獎學金等。此外,他還與費爾南德斯通了電話,希望借此平息市場恐慌情緒。
王飛認為,馬克里政府仍可使用貨幣政策和經濟政策來平抑市場負面情緒。此外,維持與IMF和美國的密切關系也有助于維護市場信心。2018年6月,IMF與阿政府達成3年期500億美元貸款協議,此后IMF又將救助貸款總額增加至約570億美元。
沈安也表示,目前阿根廷還可利用IMF貸款穩定市場,金融市場不至于“崩盤”。如果政府出臺有效政策,將會使市場在短期內趨穩。
外溢效應可控
受12日阿根廷股市債市匯市齊跌影響,當天美元對巴西雷亞爾匯率沖破1比4關口,圣保羅股市下跌2%。14日,圣保羅股市再度下跌2.94%。
王飛表示,由于阿根廷、巴西同為南方共同市場(南共市)重要成員國,相互間經濟和金融關聯性較大,因此傳染性也更強。一旦一國發生金融震蕩,另一國難免受到波及。
20世紀80年代以來,拉美國家多次發生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每次危機都波及多個國家,引發“多米諾效應”。2001年底爆發的阿根廷金融危機曾使巴西、烏拉圭、巴拉圭、秘魯、智利等國金融市場發生嚴重動蕩,尤其是有“南美瑞士”之稱的烏拉圭因此陷入前所未有的金融風暴,銀行體系瀕臨崩潰。
沈安指出,進入21世紀,多數拉美國家痛定思痛,強化了財政紀律約束,并利用大宗商品超級周期的歷史性機遇期,改善了外匯儲備規模和經常項目赤字,提高了應對外部風險的能力,因而,本次阿根廷金融震蕩雖有傳染,但目前基本可控。
王飛也表示,由于巴西經濟基本面較好、通脹率維持在較低水平,因此可運用的經濟政策和貨幣政策空間較大,有利于應對外部環境變化。
盡管如此,兩位專家也表達了對阿根廷未來經濟形勢的擔憂。截至2018年底,阿根廷公共債務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已經超過80%,是拉美地區債務負擔最重的國家。14日,美國銀行摩根大通公布的阿根廷國家風險指數突破1900點,達近10年來最高點。一旦政府更迭與經濟指標惡化疊加,不排除市場在中短期內繼續動蕩。(參與記者:吳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