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逐漸退去,太陽照常升起——浙江臺風受災群眾積極開展災后自救見聞
千年古城浙江臨海,臺風過后的天空通透、蔚藍,久違的陽光少了云層遮擋,分外明亮。
但在幾天前,一度達4米高的洪水裹挾著泥沙,沖破江南長城的大門,古城頃刻一片汪洋,城內多處水位逼近一樓天花板,汽車像塑料玩具一樣被沖得七零八落。
風驟雨急、威力驚人!超強臺風“利奇馬”席卷浙江。面對防臺防汛的巨大考驗,浙江省廣大干部群眾發揚浙江精神,嚴陣以待、嚴密防救,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守望相助、修復家園,盡最大努力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盡快回歸正常生活秩序。
洪水逐漸退去,受災群眾早已動手修復家園。他們把污水和淤泥從冰箱、窗臺、床底清理出去,把門口的垃圾、雜物、車輛清理安置好;他們看看鄰居們是否需要幫助,街上有沒有要抬走的路障。
陽光照在窗臺,花朵重新綻放,灶頭燃起了火苗,熟悉的生活正慢慢回來……
撿起鍋碗,群眾積極災后自救
“遭遇了罕見的巨大災難,臨海這座古城的老百姓依然淳樸、堅韌而熱情。”救援人員邱招易說,他們沒有抱怨,積極自救互救,對施以援手的人充滿感恩。
浙江省委政府相關會議研判,“利奇馬”風力超強、雨量超大、范圍超廣、時間超長、破壞力超大,是1956年以來登陸浙江綜合致災強度最高的臺風。
臺風登陸點位于浙江溫嶺,但毗鄰的臨海市因洪水成了重災區。
在全國重點文保單位江南長城的內外,一度有4米高的洪水壓城、2.5米深的嚴重內澇,讓古城遭受重創。記者11日通過搭乘越野車、換乘消防車、站上鏟車鏟斗、蹚過泥漿水坑等多種方式,艱難穿越整個城區,來到城墻腳下。當時所見,城墻外,渾濁的洪水滾滾東流,上游沖下來的化肥袋等垃圾高高掛在樹梢上;城墻內,居民一樓普遍被淹沒,家電基本報廢,淤泥和垃圾遍地,群眾正積極開展清理自救。
現在,臨海主城區的積水已經基本退去,災后重建工作有序展開。
一杯水、一碗飯、一句問候,人們在抱團取暖中汲取力量,迸發愈挫愈勇的斗志。
受到臺風“利奇馬”強降水影響,杭州市臨安區島石鎮銀坑村發生山洪,數間房屋被沖毀,造成7人遇難。災害發生后,在一戶簡單打掃的農民家中,村民唐大姐就和幾位婦女忙碌起來。
一盆番茄炒蛋,一盆炒冬瓜——菜雖簡單,但熱氣騰騰,心里暖暖。“前方清理道路、搬運器材,我們幫不上忙,能讓參與救援的村民和戰士吃上一口熱飯,是后方村民的本分。”唐大姐說。
不等不靠,鄰里抗災攜手并肩
被子、米袋、垃圾桶、廣告牌、球桌……這些東西被并排摞得老高,堵在臨海湖畔尚城小區地下車庫的門口。這是古城唯一沒有被淹的小區,上百名業主的自救,保住了自己的家園。
缺裝土的口袋,他們就倒掉大米、拆下被套、拿出裙子裝上泥土磚石做成沙包。他們中有退休教師,有工程老板,有律師,更多的是不知姓名和職業的人,平時來往并不多。這場洪災,卻讓他們自發站到了一起,用人力筑起了兩米高的堤壩,擋住了洪水。
大災面前,無數陌生人成了團結一心的家人。
在永嘉縣山早村,山體滑坡災害發生的第二天,一片狼藉的村莊里就陸陸續續出現了許多“小紅帽”。從高速公路到山早村,從村文化禮堂到搜救前方……在泥濘破損的道路上,“小紅帽”們一趟一趟運送著飲用水、食品成了一支補給隊。
浙江省勞模、臨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醫生陳云芳已經退休,老人迫切要求上街志愿服務。“在水中浸泡后,皮膚疾病、磕碰傷等病人一定增多,我覺得應該第一時間解決大家的需求,也為這個城市多凝聚一份愛心。”陳云芳說。
在浙江各地,很多干部職工本身也是受災人員,但都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開展清理和服務工作。許多城市汽車被淹,不少工作人員將私家車變為工作用車,運送人員和物資。
守望相助,干群協力修復家園
救災途中偶遇兩歲兒子,10秒鐘的車窗相會,年輕的母親何芳芳是這樣完成的:6秒鐘的相視一笑,3秒鐘的揮手告別,1秒鐘的油門加速,忍著眼淚沖向災區……
何芳芳是臨海市括蒼鎮的一位女干部,連續抗臺救災好幾天沒回家,兩歲小孩托給保姆帶。在路上,她與去保姆家接孩子的愛人偶遇,搖下車窗匆匆揮了揮手,又投入到了救災工作中。
臨海邵家渡街道大路王村村委會主任、黨員侯崇劍已感冒高燒多日,但仍“白+黑”堅守在抗臺一線,從8月8日起,侯崇劍和指揮部人員冒著狂風暴雨,挨家挨戶走訪,幫助村民搬運物品、加固門窗。在把121位老人安置到過渡房后,他才去醫院掛了點滴。
群眾自力更生、干部主動作為,浙江各地積極開展生產自救,把臺風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一大早,鎮里的農業專家已經來過,教我們將櫻桃的樹枝剪掉,只留下主干。如果積水迅速退去,或許還有救。”11日一早,寧波頤和果樂園負責人陳芬來到自家果園,按照專家的指導修剪果樹。同時,保險公司也已上門,對果園的災情進行了現場勘查。
抗災救災,全省一盤棋,黨員領導干部沖鋒在前、向險而行。浙江省委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分別趕赴受災最嚴重的地區,指揮搶險救援,慰問受災群眾。當前,浙江正全力以赴做好救災減災工作,全力搜救失聯人員,安撫受災群眾,恢復水毀的道路、電網、通訊、水利、城市排澇等基礎設施,做好衛生防疫,嚴防次生災害,重點防范由強降雨引發的山區洪水、泥石流、山體滑坡等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