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瓣瓣同心·協同五年譜新篇】智能制造為產業轉型升級賦能 協同發展看天津“門道”
京津冀協同發展5年以來,天津市把握機遇窗口,結合自身實際夯實項目支持,深化產業升級,協同服務能力和自身發展動能增量明顯。
主動布局 在承接中實現產業升級
干凈整潔的廠房里,機器“工人”正馱著原料、半成品、成品,沿著地面上鋪設好的二維碼軌跡,源源不斷地運送;機械手臂靈活地配合著生產設備,將制成的汽車配件精準投放到下一生產線……這是天津未來科技城寧河現代產業區入駐企業天津遠信科技有限公司日常生產時的景象。
“以前每個工位都要配一個工人。但是現在,一個工人就能管理好幾臺機器。”公司負責人洪源說。生產的數字化、信息化極大提高了遠信科技的生產效率,讓企業積蓄了緊跟協同發展步伐、持續轉型升級的能量。
天津未來科技城位于天津市區東北部,距天津市區20公里、北京100公里、天津港40公里、雄安新區140公里,是全國四大未來科技城之一。其總體空間布局為“一心一廊兩區六組團”,包括寧河現代產業區、潘莊工業區兩個建成區域及京津合作示范區、一汽大眾華北基地、北淮淀小城鎮、濱海高新區組團。
“一汽大眾‘探岳’車型未來將以每年30萬輛的速度從這里下線。” 寧河現代產業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陳儀說。借助與一汽大眾項目近鄰優勢,寧河現代產業區逐步形成了以汽車零部件為主導,以汽車零部件及高端裝備制造業、生物醫藥、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及新能源新材料的產業布局。
協同發展5年以來,天津未來科技城以生態環境為主導,結合自身區位交通優勢及產業定位,充分發揮現有載體承接能力,重點瞄準北京、河北等符合園區產業定位的項目資源定期進行對接。截至目前,已有260家實體企業入駐這里,“未來科技城的建設和企業的入駐解決了7000名當地居民的就業,給當地的增收提供了很大的支撐。” 陳儀介紹道。
打造平臺 筑牢本土科創根基
早晨,在手機上預約一輛無人駕駛通勤車。一下樓,車正好停在了你眼前。沒有駕駛座和方向盤,寬敞的車內空間讓你贊嘆不已。關上門,車朝著你預定的目的地自動駛去……
這不是科幻電影中的場景,在天津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研究院,記者看到了國內首臺示范運營的園區全自動駕駛智能網聯通勤車。在這里,從核心部件、智能駕駛系統、無人駕駛整車、車聯網運營到后市場服務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雛形已初步形成。
“繼續加速……不要害怕,放心踩油門。”在天津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研究院的6自由度無人駕駛模擬器上,工作人員正指導一名司機體驗模擬開車。“用電腦可以切換各種不同的路況,我們會收集駕駛員開車時的大數據。”工作人員介紹道,這些大數據將會用于后期無人駕駛的機器訓練。
據了解,天津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研究院成立于2016年,定位于國際領先的智能網聯汽車戰略研究、技術轉化、產業孵化和創業服務平臺。“我們將北京的高端人才、先進技術和產業資源帶到天津與本地資源緊密結合,真正做到了協同發展。”相關負責人介紹道。“產業平臺+投資基金+科技企業”三位一體的發展戰略,使天津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研究院發展迅速。
目前,研究院已聚集63家企業,融合了先進制造、汽車電子、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多項前沿技術。形成123項專利,34項軟件著作權,共計163項知識產權成果。隨著高端人才的引進,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的支撐下,天津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研究院的無人駕駛從研發階段逐漸實現項目落地,已有清智科技、攜車網、愛思達航天、維智汽車、紫晶立方等多個技術產業化項目落地,總市值超2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愛思達航天正是中國首個成功發射的民營火箭的整流罩制造商。而紫晶立方作為清華大學明星企業,是第一個從北京遷往天津而不改名的公司,還曾為扎克伯格打印作為禮物的3D頭像。
金融作為市場資源配置的有效手段,是撬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智研院管理團隊聯合清華大學汽車研究院、啟迪之星和天津本土上市公司天汽模,共同發起成立了陸石投資系列基金,投資領域聚焦于先進制造,包括軍民融合、智能汽車、激光、芯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領域,目前已設立一只天使基金和三只創投基金,總規模達6億元,為智研院提供了強大的金融支撐。
產業鏈+集群 激活“金三角”區位優勢
“半小時可‘上天’,一小時可‘入海’”京濱工業園總經理夏振峰這樣形容園區交通運輸的天然優勢。京濱工業園位于天津市武清區的西北方向,北與北京通州區,西與河北廊坊開發區接壤,在雄安新區、北京市、濱海新區的黃金交叉點上。區域周邊交通縱橫,三條高速四個出入口環繞園區,形成了四通八達,便捷高效的現代化交通網絡。在這里,京津冀半小時“時空生活圈”已經實現。
京津冀協同發展五5年間,京濱工業園憑借交通和區位的天然優勢主動出擊,相繼與河北廊坊、北京通州建立定期會晤機制,搭建網絡對接平臺,實現資源共享、功能互補。園區累計實現引資到位額287億元,承接北京項目619個。
包括實現了機器人和流水線自動化作業的阿里巴巴菜鳥產業園、為奔馳生產智能車燈的海納川海拉車燈有限公司在內,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節能環保產業在京濱工業園隨處可見。目前,京濱工業園企業數已達7000多家,已經成為國家級智能制造特色小鎮、“通武廊”金三角上的科創新城。
“十年前,京濱園區這塊的老百姓,每天齊刷刷的騎著自行車去廊坊上班。而現在,廊坊人都愛到我們這上班了。我們園區共20000人,其中30%到40%的人都是廊坊人。”武清區發改委主任王德山說。
為了便于三地人員通勤,園區在相繼開通了三地通勤班車的基礎上,統籌謀劃區域交通體系建設,打通兩地重點部位的斷頭路,暢通互聯干線。按計劃,年內還將啟動京津塘高速京濱出口及延長線規劃建設。
從“個干個”到“一盤棋”,天津正主動抓住機遇窗口,譜寫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新篇章。(記者 趙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