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瓣瓣同心·協同五年譜新篇】探秘天津智慧城市大腦:“一張網”惠民生 網格管理15分鐘響應
打通接件、派轉、催辦、辦結、評價、回訪各流程,形成“一條龍”服務,真正實現“大數據一張圖感知城市、大平臺一張網惠及民生和大運營一條鏈服務產業”。
“滴……滴……”
“您好,請問是新港街區域的網格員嗎?我這里接到了市民上傳的一則道路積水案件,發生地在xxx,請問您是否在此地附近,可以進行現場核實嗎?”
“好的,我就在附近,我馬上過去核實。”
……
不到30秒的時間,一則群眾反映的事件被成功派轉出去。這一幕發生在天津市智慧濱海運營管理中心。
城市哪個路段積水了?哪座大廈的廣告牌松動了?哪里發現了違章建筑?這些紛繁復雜的城市問題,過去需要調動多部門大量的人力進行勘查處理,但如今在天津智慧濱海運營管理中心,一個大平臺融合了多種業務系統,可以迅速實現對接和響應。
“由此打通接件、派轉、催辦、辦結、評價、回訪各流程,形成‘一條龍’服務,真正實現‘大數據一張圖感知城市、大平臺一張網惠及民生和大運營一條鏈服務產業’。”智慧濱海便民服務中心負責人趙連蘭告訴未來網記者。
天津智慧濱海運營管理中心。未來網記者 劉文靜 攝
“一張圖”感知城市 大數據打造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體系
走進天津智慧濱海運營管理中心,大屏幕映入眼簾。屏幕的對面,多名工作人員正嚴陣以待。他們的雙眼緊緊盯著電腦屏幕,鼠標滴滴點點間,一件件群眾關注反映的事件正在被派轉、催辦、評價……
據了解,2018年以來,天津市濱海新區以善政、惠民、興業為目標,打造“1+4+N”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體系。
“‘1’是指智慧濱海的城市大腦,是新一代城市數字化治理綜合基礎設施,與人的大腦一樣,它是整個智慧濱海的核心和中樞。它以運營管理中心為載體,將分散在城市各個角落的數據匯集起來,打通信息孤島和部門壁壘,實現數據互通共享。”運營管理中心工作人員介紹。
而“4”則是指城市大腦里中樞里的四個板塊,分別是智慧政務、智慧經濟、智慧城市、智慧民生。“N”是指迭代開發的智慧應用系統。
通過“1+4+N”模式,智慧濱海運營管理中心把城市綜合管理、便民呼叫服務、應急協同指揮和數據分析應用等功能集中為一體,經過大數據分析和整合,實現對城市的精準分析、整體研判和協同指揮。
“一張網”惠及民生 網格管理15分鐘快速響應
何為智慧城市?城市的核心是人,最關鍵的無疑是要讓群眾切身感受到“智慧”與“便民”。據了解,濱海新區智慧城市的特色之一即是便民服務響應系統,整合了8890熱線、網格化、“隨手拍”、書記區長信箱和“政民零距離”等多條路徑。多渠道發現問題,但問題最終只進“一扇門”,打造15分鐘便民服務圈。
趙連蘭進一步解釋,15分鐘指的按照馬上辦、就近辦原則,在接件后第一時間響應核實并分派處置。“目前全區2270平方公里的區域,共劃分成743個網格,并配備網格員,實現橫到邊,縱到底,‘一格一員、一員多能’,無交叉、無盲點。每個網格員經過專業培訓,要負責13大類、124項子類職能,通過手機將發現的問題秒拍、秒傳到便民服務中心,中心再立項、分派和監督,實施全流程閉環管理。
同時,對于其他渠道反映的問題,由附近的網格員進行核查,確認后根據資源配置,精準分撥處置,并通過全網痕跡化考核管理,打造出“人在格中走,事在網上辦”的城市精細化管理模式。
與網格員連線指派任務。未來網記者 劉文靜 攝
“一條鏈”服務產業 商事登記僅需4個小時
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產業的支持,如何最大限度的激發產業的活躍性?
在天津濱海新區“智慧城市”里,網絡智能化管理,大數據提速提效,可以大大減少商事登記、項目審批時間。
智慧濱海運營管理中心工作人員介紹,今年以來,濱海新區深化一制三化、五減四辦和濱海通辦政務服務改革,新區的商事登記業務實現全程電子化后,辦結時間僅用4小時。此前,這個時間的全國標準是5天,天津標準為1天,濱海新區承諾為1天,而在實際操作中,短短4個小時即可實現,做到了“不見面審批”和“無人審批”。
在投資項目審批方面,通過落實承諾制審批,以及減事項、減材料、減環節、減證照、減時限這五減,辦理時限比全市平均縮短10%。系統平臺還集成了市級下放權限、濱海通辦和人才落戶的數據分析情況,動態反映新區打造服務型政府的成效。
在智慧經濟板塊,通過宏觀經濟態勢系統,可以了解實時動態經濟指標,掌握經濟發展態勢,以及影響經濟運行的主要因素。同時,以雙萬雙服活動為重心,及時將最新的經濟政策向企業發布,首先解決企業不知道的問題。企業可以隨時把影響生產經營的問題,反饋上來,通過這個平臺,分撥到相關部門及時處理和反饋。(記者 劉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