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地方行】“綠蛋”變“金蛋”!修文獼猴桃 脫貧致富果
多彩貴州網訊(本網實習記者 吳儀 彭典)在貴陽市周邊的水果市場,總能聽到商販對消費者這樣推銷獼猴桃:“試試看,這是修文獼猴桃,包甜!”
事實上,消費者也很買賬,一聽是產自修文的獼猴桃,總會多買幾斤,或送親友,或自己食用。因甜份足、口感好,修文獼猴桃廣受消費者喜愛。
記者一行到宏夏獼猴桃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了解產業發展情況
產于修文的獼猴桃,普遍如雞蛋大小,外部附有絨毛,呈橄欖綠色,看著普通如“綠蛋”,吃起來卻別有一番風味?删褪沁@個“表里不一”的“綠蛋”為深居大山的村民送來了脫貧致富的希望,成為了修文人引以為傲的顆顆“金蛋”。
7月25日,記者走進修文縣谷堡鎮的獼猴桃核心園區,看到滿山遍野的梯形架上掛著日漸成熟的獼猴桃。
在蔥蔥郁郁的獼猴桃樹枝下,黃良華仰著頭,用手捏了捏藏在樹葉間的獼猴桃,確認果實是正常生長后,又繼續朝著園區深處走去。
谷堡鎮是全縣獼猴桃種植的核心區
作為谷堡鎮獼猴桃種植大戶,黃良華目前有100畝地種植獼猴桃。而這100畝地,也是曾經的20畝地發展擴大而來。
“過去,我挑著獼猴桃去城里賣,出價五角一斤都不一定賣得出去”,說到這時,黃良華無奈地笑了,因為那會的獼猴桃產量時好時壞,品質參差不齊,賣不起價,逼得他只好外出務工。
直到2009年,修文縣重新振興獼猴桃產業,決定把獼猴桃作為結構調整和促農增收的主導產業來抓。同步出臺了有關政策措施,并在土地流轉、苗木、架材等方面對獼猴桃種植進行補助,鼓勵引導當地村民統一種植獼猴桃。
一場圍繞獼猴桃產業振興的革命熱潮在修文掀起。遠在浙江的黃良華知道,他該回家了!
返鄉后,黃良華重拾舊業,卻也難逃種植業的“泥淖”。
“和之前自己種植不一樣。種植面積變大了,工作量也大,雖然投入的成本和精力變多,收益卻不高!秉S良華說,由于種植方法和觀念陳舊,自己的幾十畝地的收成不盡如人意。
村中不止黃良華有這種困惑,其他村民更是無從下手。為解決種植難題,修文縣定期組織村民參與種植知識技能培訓,幫助村民樹立科學管理種植觀念,提升農技水平。
在各方努力下,山上的獼猴桃樹日益蔥郁,每年的產量節節攀升,村民的收入年年增長。
掛滿枝頭的修文獼猴桃
目前,全縣種植獼猴桃16.7萬畝,谷堡鎮6000余戶村民中,72%以上的村民參與種植獼猴桃。獼猴桃產量從2009年1000多斤/畝到如今的4000多斤/畝,村民的人均年收入從2009年的6000元左右提升到20萬元左右。
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獼猴桃在授粉、采摘時需要大量勞動力,因此,當地村民除了土地中的“綠蛋”能變現外,還能通進入合作社與基地務工獲得工資。
“我們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進行產業園標準化管理種植,效率更高,附近的農戶實現了增收,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青年返鄉,改善了近年來村中缺少青壯年勞動力的狀況!毙尬目h谷堡鎮黨委副書記陳萬兵介紹,在此系統管理下,獼猴桃的售價從2009年的3元/斤上升到約6元/斤,市場前景廣闊。
在產業園走訪中,記者看到獼猴桃園地中,建設了由太陽板和全景監控構成的監測設備。
陳萬兵指著設備解釋道:“這是大數據物聯網可追溯系統設備。目前已覆蓋5萬畝獼猴桃種植基地,實現了從種植生產端到采收、儲存、深加工、銷售的全履歷可追溯,初步達成大數據對全縣獼猴桃產業的智慧化管理!
即將成熟的修文獼猴桃
“從我們產業園摘下的獼猴桃,是在大數據監測下科學種植,采用有機肥無污染培育,采摘后統一包裝運到市場上售賣。”陳萬兵驕傲地告訴記者,通過科學管理、生態種植、訂單式售賣,修文獼猴桃已符合歐盟出口標準,遠銷俄羅斯、日本和東南亞等地。
這種“高大上”,具有科技感的獼猴桃已然是引領修文走出大山,走向世界的響亮名片,更是揣在當地村民荷包中一筐筐沉甸甸的“金蛋”。
看著滿山日漸飽滿成熟的獼猴桃,黃良華喜上眉梢,熱情地向外界發出了來自修文谷堡鎮的邀請:“9月就是獼猴桃成熟采摘的季節了,歡迎大家能來修文品嘗新鮮可口的獼猴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