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地方行】遵義湄潭金花村:“金葉子”托起的“七彩”人生
多彩貴州網訊(本網實習記者 吳儀 彭典)“來來來,快坐下歇歇,正好品品我們村里的特色。”記者走到金花村村民徐學良家門口,被熱情地邀請到院子里品茶。
剛坐下,60歲的徐學良就在自己院中充當起“推銷員”,開始向大家“安利”金花村的特產——茶,“村里特產當屬翠芽,入口甘甜,回味無窮,這可是村里的‘寶貝’。”
如老徐所言,遵義湄潭金花村的家家戶戶從十余年前到現在,一直過著依茶山而居、伴茶香而作、靠茶葉而活的日子。
金花村茶山與游樂場相映成趣
在金花村的故事里,茶,是村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托起村民幸福“七彩”人生的“金葉子”,更是幫助村子從貧困閉塞、產業單一走向富裕開放、產業多元的“金鑰匙”。如果當初沒有種下這一片片的綠葉子,也許金花村還在“沒路、沒水”的境地中掙扎。
金花村村民常說的一句話:我是一個幸福的農民
“那時,別人常說,嫁姑娘不能嫁給金花村的人。”在金花村村支書馮燕青的回憶里,原來的村子路不通,還缺水,村民辛苦種的新鮮蔬菜在早晨裝上車后,幾經顛簸,好不容易運到縣城,卻發現菜已經被捂“壞”,很難售賣,靠種菜過活的村民年平均收入不過幾百元。
直到2002年,國家退耕還林政策正式施行,金花村在此基礎上,深入實施退耕還茶。“起初心里還是沒底,不知道種茶能不能比種菜穩妥。”金花村村民徐學書說:“但看到鄉親紛紛參與種茶,我也就跟著種了些茶。”
徐學書告訴記者,為了鼓勵大家放心種茶,政府免費提供了茶苗,還給予了一畝地300元的補助,這讓他更加放心地把自家4畝菜地全部改種為茶地。全村12個村民組,茶葉種植面積從3000余畝,上漲至6800余畝。
2015年6月,金花村通過“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開始抱團發展行動。村子以大青溝村民組(七彩部落)為試驗,開始茶旅一體化的發展道路,探索出“農民變股東、農民變老板、農民變演員”的轉變,家家戶戶從一產向二、三產業的深度融合。
七彩部落
如今,金花村大青溝村民組的樓房被刷成七彩墻面,錯落有致地建在道路兩側,像天上虹一般沿著嶄新的馬路延伸到外面的世界,童話般的民居風格、滿山飄香的茶海吸引著來自重慶、成都等地的游客慕名前來。
隨著名聲漸響,游客增多,金花村抓住時機,索性將七彩樓房經營成特色民宿,為游客提供采茶、食宿、特色茶產品售賣、度假避暑等一系列旅游服務,延伸出以茶產業為主導的其他二、三產業鏈條,幫助村民實現增收致富,實現了以茶促旅、以旅帶茶、茶旅互融的新局面。
七彩樓房
自“七彩部落”開放營業后,老徐與徐學書通過經營民宿、農家樂、售賣茶產品等方式,陸續成為從茶旅融合“紅包”里分到紅利的首批“幸運兒”。
在老徐的“徐記”煙酒店和徐學書“櫻花島”奶茶店的成功實踐下,附近鄉親也開始參與到二、三產業發展中來。
2016年,大青溝村民組人均純收入達21200元,成為湄潭鄉村旅游的一個“引爆點”。2017年,金花村農民年人均收入達16400元,2018年達到19680元,目前,金花村共有36家茶葉加工企,以七彩部落為核心的湄潭翠芽27°景區覆蓋全村范圍。
“這里空氣好、環境好,荷包也鼓,底氣也足,住這很舒服。”徐學書說,清閑時就在家門口喝喝茶、曬曬太陽,在這當農民,挺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