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來新疆累計開行中歐班列2500余列,外貿額超千億美元
6月25日,新疆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以下簡稱“陸港區”),41車廂約25噸番茄醬待裝出發,搭乘中歐班列,約10天后抵達俄羅斯。這里是中鐵一局格庫鐵路新疆段PJS標項目經理部庫東鋪架基地建設現場,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庫爾勒市城郊。
文|澎湃新聞
記者|陳緒厚
6月25日,新疆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以下簡稱“陸港區”),41車廂約25噸番茄醬待裝出發,搭乘中歐班列,約10天后抵達俄羅斯。
新疆是我國最大的番茄生產基地,其番茄加工業在產量、質量、出口量和裝備水平上都是全國第一,也是新疆主要的特色型出口創匯產品。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新疆番茄產量918萬噸,其中“工業番茄”761萬噸。
每年7-9月是番茄收獲的季節,此時售往俄羅斯的番茄醬,是上一年番茄的工業制品。
“PVC(聚錄乙烯)和番茄醬是這里出口最多的產品。”烏魯木齊國際陸港聯運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鄭巍國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過去,新疆的產品要出口到歐洲,需先運送至天津或青島,再走海運,時間長達45-60天;有了中歐班列,從烏魯木齊出口至歐洲,僅需10-15天。
這一變化得益于陸港區的規劃建設,也是新疆緊抓“一帶一路”倡議的歷史機遇,不斷落實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的縮影。
來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新疆全區累計批準、備案來自68個國家和地區的外商投資企業1479家,現存834家,實際利用外資39.73億美元。2014年-2019年5月,全區對外貿易額達到1136.9億美元,其中出口967.1億美元,進口169.8億美元。
新增鐵路運營里程1320公里
五年來,新疆緊抓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在公路、鐵路、航空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作人員介紹,五年來,公路通道建設方面,新疆北中南三大通道功能不斷提升,G7線(京新高速)明水至哈密段建成通車,形成了第二條全天候進疆的交通大動脈;與周邊5個國家開通國際道路運輸線路111條;中吉烏公路貨運運輸實現常態化。
鐵路通道建設方面,烏魯木齊至內地的高速鐵路實現與全國聯網,克拉瑪依—塔城鐵路開通運營,格庫鐵路新建段、和田至若羌等重點項目加快建設。2014年以來,全區新增鐵路運營里程1320公里,總里程達到6331公里。
航空通道建設方面,新增民用運輸機場4個,完成遷建、改擴建機場7個,正在實施改擴建機場5個,烏魯木齊國際機場改擴建等重大項目啟動實施,全區民用機場總數達21個。截至2019年5月底,運營在飛航線264條,16個國家-20個國際城市、1個地區城市、81個國內城市與烏魯木齊國際機場通航。
信息通道建設方面,與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周邊國家對接開通了17條跨境光纜,實現了新疆與近鄰國家通信和信息的互聯互通,形成了絲綢之路經濟帶西向、南向、北向國際信息通道的跨境布局。
與此同時,霍爾果斯、喀什經濟開發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產業集聚能力穩定提升。我國首個國際邊境合作中心——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加快建設,總投資超過300億元的35個重點項目入駐合作中心,初步形成了以國際貿易、免稅購物、跨境金融、跨境旅游為主的外向型產業體系,成為全區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
運輸時間縮短了一個月
以中歐班列發運為支撐,按照“集貨、建園、聚產業”的思路,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以火車西站片區為核心,建設涵蓋120平方公里范圍內的產城聯動發展區域。
陸港區建設委員會專職副主任劉少華介紹說,陸港區于2015年規劃籌備,2017年開始建設,后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烏魯木齊集結中心已累計開行中歐班列—新疆西行國際貨運班列約2500余列,先后開辟班列線路20條,通達中亞及歐洲18個國家、25個城市。運載貨物由最初的日用百貨、服裝產品拓展至機械設備、水暖建材等200多個品類,班列運行發展速度和規模處于全國同領域領先地位。
同時,圍繞立足新疆產業基礎,陸港區已制定五定班列開行方案,加快提升班列的運行質量。2019年1-5月,開行班列439列,且境外回程貨源充足,可實現重去重回常態化開行,預計2019年上半年班列開行可超500列。
“把出海口搬到了家門口,物流成本降低10%左右。”劉少華說,新疆是國內距離歐洲最近的陸港,相比過去走海運,從這里始發的中歐班列在時間、成本上都有明顯的優勢。
今后,陸港區還將圍繞“建園”,完善設施及平臺功能;圍繞“優化物流供應鏈”,加快物流網絡布局;圍繞“聚產業”,加快相關物流產業發展。如中歐班列集結中心二期工程加快建設,計劃于今年6月底建設完工并投入運營,屆時班列發運能力可達到3500列。
6月25日,陸港區的大屏幕顯示,一趟6月25日從內地發往荷蘭的班列,途經中歐班列烏魯木齊集結中心時有三個空艙。這也意味著,新疆的企業可提前組織貨源,搭乘這趟“順風車”出國。
上述信息的采集,來自烏魯木齊國際陸港智能場站平臺。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說,該平臺已完成系統測試,今年7月上線試運行,有望打通中國、歐亞經濟聯盟和歐盟之間的鐵路和關務信息。
公開報道顯示,上述智能場站平臺將打通物流信息鏈,打造“數字化”中歐班列,并采取“一單制+第三方監管”模式賦予鐵路提單金融屬性。今后,內地的“渝新歐”“鄭新歐”等不同線路抵達烏魯木齊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的貨品,能與新疆當地的出口貨運物品進行“集拼集運”,實現不同地區的小量貨品集結成列發往歐亞各國。
新疆國際陸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周凱表示,國內有幾十個城市開行中歐班列,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空廂情況,通過“集拼集運”,可提高班列的使用率。
南疆地區出疆節省4-5小時
站得筆直,一邊吹口哨,一邊變換手勢......皮膚黝黑的劉曉峰工作時一絲不茍,嚴肅地指揮工人們施工。
這里是中鐵一局格庫鐵路新疆段PJS標項目經理部庫東鋪架基地建設現場,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庫爾勒市城郊。
格庫鐵路,從青海格爾木至新疆庫爾勒,全長1213.7公里,是繼蘭新鐵路、哈額鐵路之后的第三條出疆鐵路。其中,新疆段正線長度約708.182 公里,總投資226.27億元,
對于南疆地區來說,格庫鐵路的意義不言而喻。
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有限公司庫爾勒鐵路建設指揮部指揮長羅培新表示,格庫鐵路建成后,和田、喀什等南疆地區從鐵路出疆不再需繞哈密地區,將節省4-5個小時的車程;同時,和田至若羌的鐵路也在建設中,今后環塔克拉瑪干沙漠鐵路網將橫空出世,這也是世界唯一的繞沙漠環形鐵路網。
劉曉峰今年35歲,當了15年的鐵路建設工人。他的老家在陜西寶雞,中專學的是軌道鋪設,2004年畢業后進入中鐵一局工作,曾先后在甘肅、廣東、山西、廣西等地鋪設鐵路。
2008年,劉曉峰來到新疆,先后參與了烏準鐵路、哈羅鐵路、哈密站改造等項目建設。劉曉峰說,在其他地方修建鐵路,施工點靠近城市,工人們生活、休閑較為便利;來了新疆,地大人少,風沙大,很多是在荒無人煙的地方施工,看不到一點綠色,一度很不習慣。
2009年,修建烏準鐵路時,劉曉峰等工人們沒地方住,只得挖地窩子,搭帳篷。地處北疆,山上多積雪,一次雪水突然來襲,直奔他們的帳篷而來。劉曉峰說,幸虧是白天,工人們及時發現,趕忙用鏟車去堵雪水,才逃過一劫。
扎根新疆11年,劉曉峰習慣了這里的極端氣候以及艱苦的工作環境。他對自己的工作能力很自信,當上了領工員,“40多人都聽我指揮,靈活調整他們的施工”。
2016年1月,格庫鐵路新疆段開工建設。該項目的架梁、鋪軌工作由中鐵一局承建,后者于2017年6月進場施工。
修建格庫鐵路,對于劉曉峰等工人來說,又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驗。
格庫鐵路新疆段要穿越高山、無人區、沙漠地緣、生態保護區等,施工難度大。中鐵一局格庫鐵路新疆段PJS標項目經理黃克軍表示,穿越沙漠邊緣地區是最難的,像工人吃飯,瞬間就是滿碗沙子,只得用塑料袋包住碗吃。
黃克軍記得,他在工地過夜,晚上風沙大,連睡覺都戴口罩睡。
對此,劉曉峰深有體會:施工時滿臉是沙子,吃飯吃到沙子是常見的事;有一次晚上風大,連會議室都被吹走了;在沙漠地區施工,沒有草和樹,地表溫度可達50攝氏度,鐵軌非常燙,身上需穿厚厚的防護服,汗水不停地掉。
劉曉峰說,格庫鐵路穿越的地區都人跡罕至,物資、工具等需從庫爾勒或格爾木運送,這大大增加了工作強度,也導致工人們的工作時間被延長,經常一個班就14-15小時。
一天的辛苦勞動中,劉曉峰最放松的時候,是和家人視頻聊天。他的父母、妻子、兩個女兒都在陜西寶雞老家,雙方每天都會視頻聊天。他會問女兒上學的情況,女兒則問他今天吃了什么,又干了哪些活。
每月8000元的工資,劉曉峰會寄7000元回家,這份收入也是這個六口之家的重要收入來源。每年春節,他才能回家和親人團聚,“在外這么多年,雖想家人,但也習慣了”。
2020年年底,格庫鐵路有望通車。劉曉峰曉得格庫鐵路的意義,他不善于表達,僅表示能參與建設很自豪。
在外界的想象中,格庫鐵路經過“女兒國”、樓蘭古國等地區,有望成為一條旅游鐵路。從更長遠宏大的角度看,格庫鐵路將促進南疆與青海、西藏及西南地區交流,進一步完善中國內陸與中亞、地中海等地區的陸路運輸通道,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南通道的重要部分,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實施。
快遞物流節省時間1-2天
旅游鞋、白襯衣,34歲潘司馬穿著隨意,務實干練。他是浙江溫州人,父親長年在新疆做棉花生意,出于繼承家族產業的考慮,10年前來新疆發展。
2015年,位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庫爾勒市城郊的南疆快遞物流園獲得批復,潘司馬嗅到商機,打算跳出舒適區,大干一場。
潘司馬表示,他非常看好電商,認為物流行業有很大的發展前景,剛好之前的庫爾勒各家物流點分散,環境臟亂差,政府有意集中起來打造物流園區,雙方便一拍即合。
潘司馬的公司負責物流園的建設和運營。2016年,物流園開始建設,并于2017年開始招商引資。如今,占地1000畝的物流園已初具規模。
據潘司馬介紹,目前,物流園已開發600多畝,二期正在建設中,順豐、中通、韻達、申通等10多家快遞企業均已入住,平均每天處理快遞20萬件。其中,從外地進來的快遞最多,其數量是出去快遞的3倍。
6月下旬,正是當地小白杏的熱銷時節,每天從南疆快遞物流園出去的小白杏快遞有上萬件,其中近四成由順豐承運。
潘司馬表示,南疆快遞物流園是南疆地區的物流中轉中心,建成后南疆地區的快遞不再需經過烏魯木齊,時間上節省了1-2天,成本上也節省了1元左右。
在園區的物流企業車間中,工人們正在忙碌,用手工分揀快遞。潘司馬說,和沿海發達地區相比,這里的快遞物流也處于起步階段,快遞總量也不大,無法做到用機器人分揀。
在他的規劃中,今后,南疆快遞物流園要做跨境電商,要輻射中亞、歐洲。他說,他是溫州人,腦海里會時不時想到義烏批發市場,南疆離中亞五國很近,又有政策利好,相信跨境物流會有很大的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