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函泄露引發“口水戰” 美英友誼的小船要翻了?
中新網7月12日電(李弘宇)在外交界打拼了42年的金·達羅克萬萬沒有想到,作為英國駐美大使任期還有幾個月就屆滿的時候,會因為自己形容美國總統特朗普“不靠譜”、“不稱職”的密函遭媒體曝光,而導致美英陷入“口水戰”。
一個月前,特朗普訪英時還盛贊美國與英國建立了“世界上最偉大的聯盟”,短短一個月后,兩國之間外交爭拗就迅速升級。美英友誼的小船,真的會因為大使措辭尖銳的密函泄露就要翻了嗎?
從密函泄露到隔空互嗆,美英外交爭拗升級
“我不認識這位大使,但他在美國國內不受歡迎,也不受好評。我們將不再與他打交道。對美好的英國來說,好消息是他們很快就會有一位新首相。雖然我很享受上個月的國事訪問,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女王!”
7月8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發文,文中所指的大使,便是英國駐美國大使金·達羅克。
達羅克的專長是國家安全議題和歐盟政策。2016年1月,他出任英國駐美大使。在職期間,達羅克仔細觀察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并向英國政府提交了措辭尖銳的相關報告。沒想到,理應保密的外交電文卻遭外泄,引發美英之間的外交風波。
在特朗普發文的前一天,《星期日郵報》披露了達羅克的外交電文,揭示他私下批評美國總統特朗普及其政府“運行不暢”、“難以預測”、“能力不足”等。
7月9日,美國與英國的這一外交爭拗升級。特朗普稱達羅克是個“非常愚蠢的家伙”,還批評即將離任的特蕾莎在脫歐問題上不理他的建議,繼續自己的做法。
英國外交大臣杰里米·亨特隨后評論說,特朗普對首相和英國不尊重。
達羅克的“差評”以及特朗普的回應引發英美“口水戰”,而在英國脫歐陷入僵局、英國首相即將更迭的背景下,英美關系會因此發生改變嗎?
上海大學特聘教授江時學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稱,密函暴露了英國高層,或者說是英國外交部門重要的外交官,對特朗普的行為方式是不滿的。但美英關系不會因為英國駐美大使說的幾句話而倒退。
中國外交學院歐洲研究中心主任趙懷普則表示,英國傳統上一直非常重視與美國的關系,從精英階層到保守黨政府,他們都希望維持與美國的密切關系,尤其是在脫歐這樣一個比較復雜的背景下。而這件事將影響到美英關系,會對雙方的信任基礎帶來一些損害。
從特殊伙伴到陷入尷尬,美英關系經歷了啥?
2019年6月5日,特朗普剛剛結束了對英國為期3天的訪問。雖然當時許多英國民眾反對特朗普來訪,此前一份公民請愿書甚至得到了190萬個簽名,但首相特蕾莎還是抵住壓力,促成特朗普的訪問。在首日舉行的國宴中,特朗普稱贊伊麗莎白二世是“偉大的女王”,并再次強調美英之間“永久的友誼”。可僅僅過了一個月,遭泄露的密函就使兩國關系陷入尷尬局面。美英關系變化或早有端倪?
趙懷普表示,這次事件是所謂的英美特殊關系在冷戰結束以后,呈現出衰落趨勢的一個縮影。
趙懷普分析稱,冷戰結束后,由于國際環境變化、美國對外戰略調整、美英之間利益差異,美國對英國的倚重逐漸減少,而特朗普上臺后一些有爭議的做法,更是為兩國關系發展帶來新的壓力,導致雙方關系變得越來越不對稱。
國際關系學者龐中英表示,密函本身的內容沒有什么特別,只不過因為這個密函是英國高級外交官發出的,促使這件事變得特殊了。
龐中英認為,特朗普6月訪英就是一個被推遲的訪問。他本來應該在更早的時候訪英,但訪問一直被推遲到6月,而這其實就與英國國內許多人不喜歡他有關。
從談判取消到大使辭職,美英關系將如何發展?
隨著密函風波的持續發酵,英國國際貿易大臣福克斯與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原定于7月9日的會談被臨時取消。
同日,在一場電視辯論會中,英國下任首相熱門人選約翰遜在被問及如果自己執政的話,是否會讓達羅克留任時,他以“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為由拒絕表明立場,并強調英美需要有緊密的合作關系。
雖然英國首相特蕾莎·梅的發言人表示,特蕾莎全力支持達羅克,對方將留任并繼續履行職務。但在10日,原定于2019年年底任期屆滿的達羅克還是宣布辭職,“當前形勢已無法讓我履行我想要扮演的角色。我認為,在當前情況下,負責任的做法是容許任命一位新大使。”
對此,龐中英分析稱,由于英國馬上要換新首相,而達羅克未得到熱門人選約翰遜的支持,所以在審時度勢后,做出辭職的決定。
談及美英未來的關系,龐中英表示,隨著達羅克的辭職,兩國之間的“口水戰”會逐漸平息下來。如果英國未來在約翰遜領導下無協議脫歐,特朗普還繼續執政,那就意味著美英關系將走的很近,因為約翰遜和特朗普許多價值觀念非常接近。
龐中英也表示,從長遠來看,兩國關系雖然充滿不確定性,但并不會因為一個人而產生很大變化。
江時學認為,美英關系應該說是最好的雙邊關系之一。在可預見的將來,將繼續是最好的雙邊關系之一,總的趨勢不會發生變化。隨著英國脫歐,兩國的關系會更加密切。
“英國希望維持與美國的良好關系,并以此作為籌碼與歐盟討價還價。美國可能會利用當前事件對英國施壓,迫使英國在一些問題上對美國妥協。不過,英國到底會如何反應還有待觀察”,趙懷普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