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與統一戰線70年 心聲】“90后”老人:我是中國人,來自臺灣!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我實足年齡已經92歲了。我既是新中國成立和建設的經歷者、參與者、見證者,也是受益者。回想這70年來,我的心中感慨良多。
我出生于臺灣苗栗縣。1945年10月25日,臺灣光復。1946年,臺灣行政長官公署教育處計劃招考一批臺灣學生到大陸,公費上有名的大學。這對我非常有吸引力,就立刻報考了。根據考試成績和志愿,我被分配到浙江大學學習。同行到浙大的還有七位同學。當時我們只會講日語和閩南語,于是學校專門派了一名老師教我們國語。選擇專業時,我想臺灣的化學工業比較發達,畢業后我要回臺灣大干一番,所以選擇了化工系。當時局勢動亂,全國掀起了反饑餓反內戰學生運動,國民黨當局對各地學生運動實行高壓政策,制造白色恐怖。1947年10月,浙江發生了于子三事件,11月,浙大全校師生員工參與了罷教、罷課、罷研、罷工的抗議活動。1950年我畢業時,大陸已經解放,新中國成立了。
我被分配到剛剛成立的南京電子管廠工作。因為那時的原材料需要自己生產,所以電子管廠正需要學化工的人才,我在我們廠很“吃香”。工廠的圖書館、化學實驗室都是我籌建的,加上我會日語,能翻譯資料,幾位工程師前輩對我都非常愛護。國家后來在杭州、沈陽、成都、北京先后成立了新的電子管廠,這些新廠的技術骨干都是在我們工廠被我培訓出來的。由于工作成績突出,我被評為江蘇省勞動模范。
1978年,我在南京電子管廠任副總工程師。1978年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1979年1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了《告臺灣同胞書》,兩岸關系逐漸緩和。在此背景下,臺胞的地位逐漸得到重視。1980年11月,臺盟中央準備籌備成立南京臺盟組織,我是五人籌備小組成員。后因工作需要,組織上讓我去籌備成立江蘇省臺聯。省臺聯是1981年11月成立的,當時是在“總統府”辦公,和省政協、省委統戰部在一起,條件簡陋。1981年中央下發了38號文件,我們克服人手少,資料不全等種種困難,對全省范圍內的臺灣省籍同胞的情況作了深入的調查。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推動下,有關部門積極落實相關臺胞政策,我們配合做一些落實臺胞政策的工作。當時兩岸剛剛開始走動,我們接待了來自島內和海外的臺胞,早期以親屬為主,后來又結識了更多的朋友,其中來自海外的比較多,有美國的、日本的、還有其他國家的。我的二哥和大弟分別在日本和加拿大,都是華僑界很有影響的人士。在當時祖國大陸與臺灣聯系渠道很少的情況下,我充分利用這些人脈優勢,積極地聯絡居住在日本和美國的臺胞,又通過這些海外的朋友來聯絡島內的臺胞,建立與島內的聯系渠道,為初創時期的臺聯奠定了對外聯絡工作的基礎。
1987年以后,兩岸民間開始往來,到南京來的島內朋友開始逐年增多,只要條件允許,我都會參與接待,用鄉情鄉音拉近和臺胞的距離。我做了四屆臺聯會長、一屆臺盟市委會主委,見證了省臺聯和臺盟南京市委會的發展過程,F在臺聯和臺盟組織的發展真是今非昔比。全省11個設區市有了臺聯組織,全省臺胞1600多人,還有幾十萬常住臺胞。省及各市臺聯的各項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工作范圍擴展到臺商、臺生、陸配、兩岸婚姻家庭等,工作越做越多,越做越細,也越做越好。臺盟盟員也由成立時的20人,發展到現在的近百人,參政議政、對臺聯絡、社會服務、自身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回想我這一生,有三點感觸。
第一,我曾在三個地方生活過——日本、臺灣和中國大陸。我曾作為二等公民的臺灣人,受盡了屈辱。臺灣光復后,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后,我才真正感到做一名堂堂正正中國人的自豪。70年來祖國的變化有目共睹,我們現在是最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候。
第二,我始終堅定對黨和國家的信心。我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臺灣人,但是組織卻給了我很高的榮譽。我先后擔任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市政協副主席、臺盟南京市委會主委等多個職務,這體現出黨和國家對我們臺胞的關心和重視。為此我感到很欣慰。
第三,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家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這一切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和英明決策,也凝聚著中國人民對黨的無比信賴與始終跟黨走的決心。現在,國家國力強盛、社會穩定、人民幸福,我相信,今后的日子會過得越來越好。我也堅信,祖國和平統一大業一定會實現。希望我在有生之日能看到這一天!
(作者:蔡海金,原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市政協原副主席、臺盟南京市委會原主委)
本文系獨家原創,任何媒介轉載須注明來自微信號“統戰新語(tongzhanxinyu)”,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點擊下列標題,查看精彩內容
征稿動員令
開門搞統戰,新語大家辦。歡迎各路達人踴躍投稿,統戰時評、學習感悟、人物新風、典故新知、詩詞漫畫……小編的要求就12個字——聚焦統戰、文風清新、正向引領。
投稿請發至tongzhanxinyu@sina.com,并附個人基本情況。
您的新語,我們的家園。
統戰嬗變
新聞自強
微信號:tongzhanxin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