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歷艱辛 走向勝利(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征路)
“我們決定要爬一座30里高的瑤山,地圖上叫越城嶺,土名叫老山界。”陸定一在《老山界》一文中詳細記錄了紅軍翻越老山界的情形。來到紅軍長征途經(jīng)的老山界,群山連綿,山峰陡峭。雖然戰(zhàn)火早已遠去,依然可以尋到當年紅軍留下的印跡。
1934年12月,中央紅軍轉移到了廣西桂林資源縣境內的油榨坪,計劃休整幾天再去湘西,但蔣介石在湘桂邊界布下重兵,企圖將紅軍徹底消滅。
“12月3日,中革軍委發(fā)出命令,決定繼續(xù)西進,擺脫敵人。12月4日至8日,中革軍委一、二縱隊和紅五、紅八軍團分三路翻越老山界,經(jīng)龍?zhí)督⑦^雷公巖、翻越百步陡、到達資源縣兩水苗族鄉(xiāng)的塘洞村。”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黨委黨史研究室專家農(nóng)丕澤介紹,三路部隊會合后,繼續(xù)向湘黔邊界前進。
中央縱隊于4日傍晚到達山腳,連夜翻爬老山界,山路狹窄濕滑,山霧時起時落,稍有不慎就會跌落懸崖峭壁。興安縣委黨史辦公室原主任羅基富說,盡管條件艱苦,紅軍將士們依舊信念堅定。
興安縣融媒體中心主任趙時斌的外公陳儒富當年曾給紅軍提供食物和雜貨,“山上海拔1800多米,冬天夜里非常冷。外公說,紅軍戰(zhàn)士雖穿得單薄,卻個個斗志昂揚,而且他們非常講紀律,買東西全都付了錢”。
高山雖陡,卻愈發(fā)堅定了紅軍戰(zhàn)勝困難的決心。桂林市委黨史研究室專家黃利明說,“紅軍忍受住饑餓和疲憊,扛住了犧牲的痛苦,革命從此一步步走向勝利。”
85年后的今天,記者再走“長征中所過的第一座難走的山”,雨滴漸密,山路崎嶇,鞋子沾滿泥濘,腳步變得沉重,雨水夾雜汗水,浸透了衣服。有人被路邊伸出的樹枝劃出傷痕,有人在長滿青苔的石頭上滑倒……
“今天再走這段路,我體會到了長征的艱辛和偉大。”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許大為說。廣西日報記者巫美橋紅感嘆:“紅軍戰(zhàn)士突破自我,一路向前,最終迎來了曙光。”
崇山峻嶺見證了紅軍一往無前的堅定,也見證了后人沿著先輩足跡繼續(xù)奮斗的決心和勇氣, “紅軍在異常艱苦的戰(zhàn)斗環(huán)境中,還做了大量宣傳工作,我們要繼承他們堅定的理想信念,發(fā)揚長征精神,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興安縣委宣傳部部長莊慧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