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如何變“全景”?——江西上饒鄉村振興樣板觀察
寬敞的柏油路、白墻黛瓦的民居、設施齊全的小廣場、潔凈清爽的村莊……江西上饒的許多村落,整體之美讓人賞心悅目。
在鄉村振興的新背景下,“中國最美鄉村”婺源所在的江西省上饒市,通過整合財政涉農資金、土地增減掛鉤融資、農民自籌資金等舉措,有效破解了鄉村振興“錢從哪里來”難題,整體推進秀美鄉村建設,讓當地秀美鄉村從“盆景”變“全景”。
“多元籌資”破難題、造“全景”
狹窄的村道變黝黑的柏油路、破敗的老屋變贛派的新居、廢棄的池塘變景觀塘……這是記者在橫峰縣姚家鄉蘇家塘村看到的景象。
“我們請浙江大學城鄉規劃設計院對全縣660個村莊進行整體規劃,建設全域秀美鄉村,鄉村面貌大變樣。”橫峰縣委書記饒清華說。
在鄉村振興中,“錢從哪里來”困擾不少地方。作為一個脫貧不久的貧困縣,橫峰也面臨同樣的難題。
饒清華告訴記者,當地秀美鄉村建設總投入8億元左右,其中地方財政配套和整合各類涉農項目資金2億多元,國家政策性銀行中長期貸款5億元,群眾自籌資金7500萬元。人們形容這是“用分散的錢辦重要的事、用明天的錢辦今天的事、用大家的錢辦大家的事”。
“鄉村振興,造‘盆景’易造‘全景’難。”上饒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鄭守峰說,2017年,當地提出實現秀美鄉村全覆蓋的目標。包括此前的新農村建設點,當地7成以上村莊完成了建設任務。
“通過多元籌資尤其是推廣土地增減掛鉤融資,我們有效破解了鄉村建設‘錢從哪里來’難題。”上饒市委副秘書長孔先鋒說,2017年以來,當地共籌集130多億元秀美鄉村建設資金,其中土地增減掛鉤融資82億多元,累計在8000多個村莊開展了秀美鄉村建設。
小投入 大“扮靚”
參天的古木、錯落的民居、古樸的剪紙博物館、緩緩轉動的水車……橫峰縣蓮荷鄉亭子上村建設總投入不到200萬元,打造出城里人羨慕的村景。
在鄉村振興中,既要盤算“錢從哪里來”,也要考慮“錢要如何花”。
在秀美鄉村建設中,上饒尊重村莊原有風貌和自然肌理,不搞大拆大建,不造假山假水。同時,結合實際將當地村莊分為普及型、示范型和景點型三類,按不同投入標準分類開展建設。普及型村莊主要是改路、改水、改廁、改房等;示范型村莊則在此基礎上,增加衛生室、公廁、污水處理等公共服務設施;景點型村莊按鄉村旅游點的標準打造。
鄭守峰給記者算了筆賬,按總投入130多億元計算,2017年以來,當地新建設的8000多個秀美村莊村均投入160余萬元。一些村民表示,相當于花城里一套房的錢,就改變一個村的面貌。
今年春節前,上饒市弋陽縣旭光鄉江廖肖村“90后”龔玉玲回到村里的旅游公司上班。“現在村里旅游越來越火爆,家門口就能掙錢,以后就不出去打工了。”她說。
“造地”變“造血”:還貸款、養明天
秀美鄉村建設所借中長期貸款,如何償還?
記者了解,上饒各地充分利用國家耕地占補平衡和土地增減掛鉤政策,將秀美鄉村建設中拆除空心房、危舊房、違建房、豬欄牛欄、墳墓等整理出的用地指標進行交易,以此來償還銀行的中長期貸款。
弋陽縣葛溪鄉鄉長陳虎說:“過去農村臟亂差,房屋亂建、垃圾亂扔、墳墓亂葬等。拆除空心房、危舊房、豬欄牛欄等,不僅是秀美鄉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建設資金來源的主要渠道。”
饒清華告訴記者,通過秀美鄉村建設,橫峰縣預計“造地”17000畝,總收益將達25億元。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扎實開展新增耕地指標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跨省域調劑使用,調劑收益全部用于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支持鄉村振興。記者采訪發現,通過充分利用耕地占補平衡和土地增減掛鉤政策,上饒很多地方不僅能平衡當前秀美鄉村建設的投入,還能為下一步鄉村發展提供支撐。
上饒市委書記馬承祖說,當地在秀美鄉村建設中共“造地”11.2萬畝,同時還有47.69萬畝已立項,利用耕地占補平衡和土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交易,將為鄉村建設籌集數百億元資金。(記者 郭強 姚子云)